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恐怖灵异 > 大国崛起1857 > 第一百八十六节 闹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已经到了八月,柏贵是四月的时候离职的,五月大家就断饷了,新?6??兵勇酝酿了三个月,终于引燃了一股怒意,开始变得不理智了。

朱敬伦这时候反而出面安抚大家。

这几个月他不断的给耆龄呈文,都是不痛不痒的要军饷,耆龄也公式化的回函说没钱,如果不是朱敬伦就驻扎在新安,洋人死脑筋坚持要在新安完税的话,耆龄都不会理朱敬伦,因为还怕惹恼了朱敬伦被他扣押税银。

耆龄可是很清楚朱敬伦的价值的,他这种小人加奸官其实是很聪明的,他借着朱敬伦打倒了柏贵,但却并没有把朱敬伦罢官,因为他也清楚,新安这种地方,要不是过去有个厘局吸引人,根本没人往这里多看一眼,现在税银被他拿走了,这地方还有个鸟用,谁愿意到这地方跟洋人做邻居?

所以他不但要现在留下朱敬伦,只要他在广東一天,他就一直要让朱敬伦留在这里,这样他才能做的长久,做的安稳。

朱敬伦的威望很高,他出面后,士兵的情绪立刻就平息了。

不仅仅是因为朱敬伦给他们发了几年的丰厚军饷,带他们打过许多胜仗,打死的给家里发抚恤金,足够养活老爹老娘或者妻儿,打伤的士兵,也大都安排到了厘局的警察队中继续吃官饷,大家敬爱他,更因为最近朱敬伦干成了一件事,让他在新安一带的名声到了极致,因为他让洋人答应不再割让九龙了。

陈芝廷是五月跟英国人发表伦敦宣言的,七月底这份文件内容就从英国送到了香港,朱敬伦跟港府接洽,合理安排了此事。

收到这份宣言,尽管是一份不太正式的文件,但朱敬伦从中看到了危机,有危也有机。

总的来说,这是一份有成绩的宣言,最大的成绩,就是在这份宣言中,陈芝廷让英国政府公开表态今后在也不在广東割地了,此举大大的安了九龙半岛所有人的心,也安了新安所有乡绅的心,甚至可以说安了整个广東的人心,因为大家以后不用担心英国人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了。

但依然有危险的地方,因为陈芝廷答应洋人在九龙司一地,具体是九龙城往南地域可以自由居住、卖地、建房、办厂等等特权,至于放弃管辖权和司法权,当地百姓到时不在乎,可是让洋人踏上他们的土地,这点会让他们寝食难安的。

所有的外交文件,都是利益的交换,利益交换,有得就有失,至少九龙司一地的百姓,会觉得他们没有完全保住土地,会觉得官府出买了他们。

一旦他们闹起来,在给有心人利用,难保不会造出一股对朱敬伦不利的舆论,甚至有人可以无耻到说洋人从来就没想过割地,是朱敬伦把那块地方卖给了洋人,这种人绝对有,而相信这种屁话的也大有人在。

因此消息刚刚传来,朱敬伦立刻召集了所有乡绅,他要引到这股舆论,把不满全都消灭在萌芽状态,首先给用这些人更容易接受的角度,帮他们分析这份文件的意义,告诉他们新安陈县丞,多么的不顾自身安危,去了凶险的夷人国家,多么的大义凛然不顾刀兵的跟夷酋据理力争,最后才用大义让夷酋折服,真心悔过,发誓永远不侵犯广東土地了。

朱敬伦先给陈芝廷的行动定了一个调子,就是他是冒着无比巨大的危险,用无比强大的正气,才压制住了夷人,肯定他的行为是艰难的,他取得的成果是了不起的,这样的调子里下来,后面的事情就好操作了。

果然大家都接受这份宣言很难得,陈大人当真是大清蔺相如,敢当面斥责秦王。可是九龙司的一些小地主和乡绅就不高兴了,一直脸色沉闷。

这时候朱敬伦专门公关他们,告诉他们,陈大人去了夷地,确实看到他们生活困苦,遍地荆棘,所以他们才不要命一样的冒险渡海来到我天嘲,其实只是为了讨一口吃的,试想如果能活的下去,谁会冒险下海,谁会远渡重洋。

把英国描述的跟这些人想象中的蛮荒之地一样,让他们升起同情之心。告诉他们,陈大人也是一时抱有恻隐之心,加上皇帝确实把这片土地赏赐给夷人定居了,陈大人也不能太忤逆圣意,见夷酋有悔过之心,也不能看着他们死,所以陈大人就小小的答应了一些他们的要求。

比如允许他们在九龙买地居住,办厂子做工讨条活路。换句话说,他们不过是买地,又不是夺地,这买卖讲究一个你情我愿,如果九龙司的人不肯卖,他们还是不能在哪里居住。

但是朱敬伦保证,如果有洋人强买的事情发生,官府绝对不是坐视不理,他会亲率大军踏平香港。其他乡绅反正自家的地保住了,也就踏实了,跟着朱敬伦一起劝说九龙的乡绅,告诉他们既然不想让洋人住到九龙,不卖地不就完了吗,谁家敢卖地,大家一起收拾他。

这样才糊弄住了这些人,朱敬伦相信,用不了多少年,他们的土地还是会卖的,西方资本的力量是挡不住的,赤湾发展了两年多,现在赤湾村的村民就已经开始变卖祖宗土地了,因为他们抵挡不了洋人出的让人难以拒绝的价钱,现在几乎整个村都因为卖地发财,开始大兴土木了。

这样的场景,恐怕都用不了两年,就会在九龙上演,毕竟他们距离香港更近,其实并不是不了解洋人,道理上英国人本来也就不是来夺地的,他们是来管理这些百姓的,要说对私有产权的保护,恐怕他们做的比清政府更好。

只是因为有邓家等少数地主在香港的不公平遭遇,让大家误以为洋人帮助香港人夺了九龙邓氏的土地,加上朱敬伦的引导,短时间内形成了一种洋人夺地的假象,时间久了,他们会回过味来的。

但朱敬伦心里认定,即便他们将来看到洋人管理的优秀,朱敬伦也有信心不让他们向往洋人,中国人渴望被西方人统治,是朱敬伦前世当外交官时代一个深深的耻辱,在这个时代,他一定要做到,让朱敬伦觉得生活在自己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解决了九龙乡绅的后顾之忧后,那份宣言就成了纯粹的功绩,朱敬伦约见所有的乡绅,向他们通报这个好消息,同时大肆感谢他们做出的努力,正是他们的努力,才让洋人望而却步,放弃了割让土地的野心。

乡绅们则表示全都是朱大人领导有方,都是陈大人不畏艰险,尤其是朱大人,作为县令统领一方,不管是带领大家跟洋人对抗,还是派出陈大人为大家请命,这都是朱大人的功劳,朱大人才应该记第一功。

就这样,朱敬伦帮助新安百姓守护九龙土地的事迹,在新安短短几天就传遍了,整个县这一年来,天天练兵,憋着一股劲等洋人割地来的时候跟他们玩命,现在发现不用玩命了,哪个不高兴,哪个不说朱敬伦的好,这让朱敬伦的威望上升到了极致。

就在这时候士兵开始闹饷了,其实也几个月没拿到钱,家里盖了房子娶了媳妇的,媳妇天天抱怨,钱总是没够的,他们这些年攒的钱再多也不够,因为还得生孩子,供孩子读书,给孩子攒钱盖房子,攒钱娶媳妇,哪一样不要钱。

几个月没见钱后,他们就去找财务部的军官吵,那些军官也好几个月没见钱了,他们找谁说理去,一来二去就吵了起来,吵到最后就动手了。

但动完手其实还是蛮后悔的,都是本村本土的乡亲,很可能就是佃户家的孩子,打了地主家读书识字的儿子,一想到这些发饷的,平日里也没有短过他们一分钱,想到他们的好,就颇为后悔,这时候朱敬伦出面,很快就平息了此事,还当众说不怪这些军官,都怪自己,怪自己没要来钱,士兵又说不怪朱大人,都怪省府那些tan官wu吏。

所有人都有感触,几个月没法钱了,朱敬伦都穿的破衣烂衫的,怪谁去,当然怪上面当大官的贪婪,先是小声的抱怨,接着大声的诉苦,后来就只剩下高声谩骂了。

看到这种情况,朱敬伦立刻让大家集合,当着所有人的面,让营级的军官都出列,然后告诉大家,要带着这些军官去广州府论理,给大家讨要军饷。

朱敬伦带着五十来个营级以上的军官赶往广州,士兵们纷纷说朱大人的好,同时期望朱大人能给他们把钱要回来。

朱敬伦以前给耆龄的呈文都是不痛不痒的说没钱,从来没有什么激烈的言辞,威胁是半个字都没有说出来过。

会哭的娃儿有奶吃,你不使劲哭穷,谁会给你钱,耆龄看到朱敬伦的呈文,觉得不算激烈,那就没有到最穷的时候,当然不会给钱,回函也总是提别的地方更困难云云。

可是谁想到,朱敬伦不威胁则已,一威胁直接就带兵来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