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腊戌,英缅军位于镇郊的临时驻地会议室中。
中国印缅马军事考察团的全部考察人员与英缅军方人员共处一室,中英双方的高级军官全部到齐,英缅军总司令胡敦少将以及其幕僚,参谋,与中国印缅马军事考察团团长商震上将以下全体人员皆列座于此。
这将是一场耗时很长的军事会议,因为未来中国军队进入缅甸的作战方针,作战计划和双方的配合,都要由这次会议决定。
考虑到双方的语言和沟通问题,外交人员已经和英方确定了会议流程,会议先是英方介绍其所能提供的信息和布防状况,而后中方军官内部讨论,快速确定大致方略,再和英方共同磋商,制定共同防卫计划。
在装潢考究的会议室中,一场军事会议如期召开,会议室正面的图墙上,一面精细的缅甸地图挂在中央,一名英军军官正对着地图,滔滔不绝的介绍着英缅军在缅甸的布防状况,中国考察团的人员与英方与会的军官,专心致志的听取着英军军官的讲解。
会议室中,气氛凝重祥和,然而,在表面的凝重之下,中英双方实则是心思各异,考察团的各位头脑很清楚,没有被英国人几天以来热情的招待腐蚀,英方此前对中方入缅若即若离的态度,还有扣留援华物资和援华汽车的行径,每一个考察团成员都深深的记在心中,对英国佬都保持着相当的戒心。
双方语言不同,考察团的成员大多数是当兵的,英文水平不高,张炜的英文水准,也就是个后来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做做卷子还可以,复杂的对话还是算了,他几乎听不懂英国人在说什么,所以外交官郑康祺所带的随员,承担起了英文的翻译任务,在一旁把英军军官所说的话转述成中文。
翻译的水准很高,讲解的英军军官说一句,他就能即刻的翻译出一句,而且是以中文的文字形象的将英国佬的话整句整段的译过来。
“缅甸,东部,北部,西部国境都为高原和山岳,地势北高南低,中央地带为平原地形,境内有三道山脉,一为阿拉干山山脉,二为高黎贡山山脉,三为怒山余脉,三座山脉附近,还有两条大江,一为萨尔温江,一为伊洛瓦底江,这两条江均发源于贵国的云南,又有一条大河,乘坐锡唐河,河流走向与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文江一样呈南北走向,缅甸按照城市分布和地形来分,曼德勒以北为上缅甸,以南为下缅甸,南部主要城市为仰光,上缅甸地区核心为曼德勒,上下缅甸,又称南北缅甸铁路贯通……”
“极北部地区,为胡康地带,胡康地区为河谷,包括那家山以东大洛盆地以及新平洋平地,均为原始森林,不见天日,又称作野人山,遍布瘴气,河流纵横,在雨季舟船难以通行,尤其是在五月到十月份,瘴气多,蚂蟥,毒虫横行,是一片绝地,野人山之中,一旦有人走进,就是死路一条,到现在为止没有大批的人马成功穿过这里,因此无法通行,没有军事意义。”
英国人首先向考察团着重分析了缅甸的基本地理地形,随着英国军官的讲解,考察团的成员几乎都皱起了眉头,因为缅甸的地理环境,实在是不容乐观,全国处在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之中,分旱季和雨季,在边境遍布着原始丛林,北部多山,南部靠海,只有中部多平原,从军事角度上讲,缅甸只有中南部利于大兵团展开,在北部和靠近中国的边境地带,地形过于复杂,并不适合大军作战。
杜军长尤为担忧,因为他的第五军是一支不折不扣的重装部队,翻译嘴里蹦出来的诸如“多山”“热带”“崎岖”等辞藻,对第五军的坦克,卡车和炮兵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张炜则因为早有准备,所以英国佬的讲解对他没啥触动,因为历史上最惨烈的情况,他在前世早已经见识过了。
接着,英国军官又介绍了其在缅甸目前的防务状况。
“我军在缅甸现有一个师的兵力,番号为英国—缅甸军第一师,还在编练之中,全师现在正在仰光一线部署防御,加强训练,尚未编制完成,但相信以我大英帝国的军力战力,编制完成过后将是一直战斗力极强的部队,为了应对日军的可能进攻,我国印度军司令韦唯尔上将于胡敦上将和伦敦方面协商后确定,随时可以增加兵力,在计划之中,我国可以从澳大利亚增援一到两个旅的兵力,在印度,我国的英印军第十七师也可以随时来增援,这些部队都我大英帝国的精锐部队,如果我们不得不面对最最糟糕的情况,日军万一进犯缅甸,一定可以把他们赶下海喂鱼……”
一通宣讲,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英国军官将缅甸的地理情况和现在的布防状况讲解完毕,在场的中国军官,对英军现在的布防状况也有了了个基本的了解,现在英军在缅甸的布防也很简单明了—说穿了,在整个缅甸,就只有一个师,英缅军第一师,而且这个师尚没有成军完毕,其实连一个师的战斗力都没有。
不过英国人倒是信心满满,介绍布防情况的每字每句之中,都透露着对自身战斗力的自信,还说出了“把日本人赶下海”的话,张炜只能在心里冷笑,英国人能说出这样的话,不知是蠢还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还有,英国人对于时局和情况的估计,也让张炜十分轻蔑,英方认为日军进犯缅甸是“最糟糕的情况,”是“万一”
归根到底,他们根本就没有彻底的做好准备,仍然心存幻想。
翻译说道:“英方的情况通报结束,现在由双方人员各自讨论。”
安静的会议室中立刻变吵闹,双方的军官各自开始了内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