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自此,京城再无八爷,再无明妍。
……
一年过去了。
年羹尧因在四川做得不错,无数次剿匪有功,早已得了部分的兵权,如今已是大权在握的将军了,与之分庭抗礼的,是十四爷胤祯。
这个从前还嬉皮笑脸最会在额娘面前讨巧卖乖的大男孩儿已然长大了,一步步的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他梦想中的大将军。
朝中关于他和四爷谁会登圣位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甚至一些人鼓励十四爷尽快建立党羽。
但十四爷都视若无睹。
四爷也依旧泰然处之。
五月,三爷胤祉组织人校刊《康熙字典》,康熙帝自为序。
十一月,准噶尔部策旺阿拉布坦祸乱西藏。
人心惶惶。
康熙爷拄着拐杖,撑着年迈已不再硬朗的身子,震住紧张的场面。
原来是六部:礼、户、吏、兵、刑、工当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895年后清政府为了迎合帝国主义的侵略又加了一个:外交部,主管涉外事宜,权在六部之上,原来六部的职能如下:
吾等衣华夏服章,法始祖规制,以祀昊天。祈国家昌盛,万民安康,社会和谐,天下大同。望我华夏数千载之人文荣光,扬於万邦。
冬至是太阳抵达南回归线的一天,这天的昼最短、夜最长。自夏代开始,人们即将冬至视为节气的起点。
因为冬至与夏至是制定历法的关键,历法准确,则可证明皇帝掌握天命,具有顺天应人的资格,所以古人特别重视冬至。
“冬至”最初并非节日,只作为正月。3000年前,周公以“土圭法”测得“洛邑”(今洛阳市)是天下的中心,令洛阳成为日后十三朝古都。后来他又用此法测得“日影”最长和最短的日子,即现在的冬至日和夏至日,并将日影最长的一天作为新一年的开始。
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
圣祖玄烨系:
清朝的皇帝不属于任何旗,皇帝亲领上三旗,也就是说他是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的旗主。
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也就是上三旗中,正黄旗属于皇帝、镶黄旗属于太子、正白旗属于太后。
但是不管是那种说法,皇帝都不属于任何旗,只能说哪些旗属于皇帝。
皇帝如果不是幼年登基,或是很早就被封为太子,那么在他当皇子的时候是被划分了旗籍的(也就是成年分府时)。比如雍正皇帝在做皇子时就是镶白旗的,但他在即位后就不再属于这一旗了。
而且从康熙开始,无论是给他的兄弟还是儿子划分旗籍,都没有任何一个是属于上三旗的,康熙之后没有任何一个近支宗室是正黄旗。
楼上说的那些只能说正黄旗里有那些姓氏,但不是说姓那些姓的都是正黄旗。绝大多数的姓都是分散在各旗的,从姓氏是看不出旗属的,最多是某姓在某旗中分布的多少有区别罢了。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