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科幻小说 > 窃隋好驸马 > 第六十章 缺军功就刷杜伏威副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十章 缺军功就刷杜伏威副本

定下了基调之后,细细想来,裴矩的规划还是很有远见的。自从杨倓登基、萧铣幕后辅政以来,丹阳朝廷事实上着实没拿得出什么像样的军事成绩来。

苗海潮、董景珍、雷世猛这些小割据军阀虽然归顺了不假,但是那都是开出明码标价的溢价招安条件的,几乎把那些军阀作乱时捞到的好处全盘承认了下来,才换取了他们的就地洗白。在皇权更迭的紧要关头,这些做法当然可以解释为事急从权,也不至于让朝中的酸丁和骨气狗们叫嚣反对,但这些终究不能作为萧铣建立威望的赫赫武功。

曹操篡汉,需要在拥立汉献帝之后再赢得削平诸雄的武功。司马昭想代魏,更是父兄三代人苦苦憋着,直到灭蜀这件远超前人的大功完成之后,才敢正式拿来说事儿——没有灭蜀大功之前,哪怕贾充让成纪杀了曹髦,司马昭也只敢另外找一个姓曹的上去顶着,而不敢自己上。

东晋桓温,也想效法司马家的老祖宗那样,把司马家的子孙赶下台,结果就想吞灭成汉、北伐秦燕,蜀地的成汉倒是灭了,可惜桓温没有见好就收,一心要克尽全功,三次北伐,最后一次失败了,威望大跌,此后被谢安拖延,到死为止连个加九锡的步骤都没来得及走到,更别提篡位了。后来他幼子桓玄虽然称帝建号,自称“桓楚”政权,不过也只有历史盲才觉得桓玄是靠父荫的势力篡立的,实际上,桓玄完全是自己奋斗得来的一亩三分地,因为桓温死的时候桓玄还是三四岁的幼童,放后世都没资格上幼儿园呢。

可以说,从汉朝开始。直到后来的五代十国之前,因为政权的更迭往往是在贵族阶层之间流动,从刘邦之后。一直到唐朝灭亡为止,中国历史几乎就没什么*丝出身的皇帝。这一局面导致了皇权更迭的时候。非常重视法统的继承性,各种繁文缛节和约定俗成的需求也几乎是一成不变,几乎当年王莽篡汉用了啥章法,后人就按部就班照抄。王莽篡汉前加了九锡,那后来者就一定要慢慢来,哪怕爬也要先爬到加九锡这一步,这种严肃性,后世*丝文化盛行的时代是无法想像的。

你立了个大功。削平了一些地方小军阀,ok,先给你个某国公的封号;灭了成汉,ok,再给你个某一字王的封号;再北伐收复了长安洛阳,那就进一步加九锡;要是真灭了前燕前秦,那没得说,别人都乖乖地束手束脚,等你称帝僭号。北伐失败了,收复了洛阳。但是没下文了,那你桓温就省省吧。

六百年的积弊,萧铣也无力去对抗。也没有要对抗的意思——不就是需要一些拿得出手的、他亲自辅政之后的,新鲜*的军功么,拿就是了,当然,仓促之间拿不多倒是真的,就用杜伏威先凑凑数吧。

……

十一月初一,大朝会的日子。也是李渊王世充纷纷拥立伪帝后,丹阳朝廷第一次大朝会的日子。

皇帝杨倓的病情越来越重,丹阳文武都已经知道了。所以对于皇帝没法亲自上朝,只能由太皇太后垂帘这个设定。大家也都充分接受了。皇帝得的是七日风,这个消息。萧铣也充分散布了出去,好让大家都有心理准备,让大家都知道,哪怕是新皇的死,其实也要怪罪到几个月前作乱的宇文化及头上,与别人都无关。至今为止,朝臣的反响都还很良好。

“启禀太皇太后,逆贼李渊于大兴另立代王为伪帝,其行已为谋逆。臣等公议,朝廷当昭告天下,号召天下群穷共击之。东都王世充,亦当照此办理,请太皇太后恩准。”

虽然萧皇后早就知道这个事情了,不过毕竟是第一次在正式场合渠道听到,少不得也要指示一番,把禀奏的虞世基打发回去。虞世基退回朝班之后,便换上裴矩,话锋一转,把话头给引开了。

“太皇太后,臣亦听闻,李渊拥立伪帝之后,胁迫伪帝为其加唐王封号,并上大丞相、尚书令官衔,加九锡。此虽为逆党逆举,然对于关中贼军士气鼓舞之作用,不可小觑。反观如今朝廷之中,梁王殿下有雷霆击灭元凶巨寇宇文化及、为先帝报仇之巨功,然梁王封号,还是先帝遗诏加封。今上登基已垂两月,朝中文武凡参与平叛有功者,莫不加封加赏,唯有梁王殿下谦退自处,未有丝毫升迁。

臣以为,虽梁王有自谦之德,然朝廷不可无赏罚不明之毁,否则名不正则言不顺,朝廷军心必然不如贼军壮盛。还望太皇太后慨然下旨,责梁王只顾洁身自好、不顾朝廷明赏罚之誉、屡次谦逊辞封之事:效法故例,亦加梁王为大丞相、尚书令、加九锡。”

萧皇后眉目一挑,神色有些紧张,却谈不上厌恶。有些事情,她一直潜意识里回避去想,在逃避,以至于对于萧铣如今是否有异心,她反而没有了概念。直到被裴矩的奏请提醒之后,才回神过来,不得不被逼着去想这个问题。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受,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女婿兼侄儿的身份,让萧皇后自然很疼萧铣。越是这样,当她死了丈夫,死了儿子之后,就更不愿意去想女婿和孙子之间会不会有矛盾的问题,只想安安稳稳把日子过下去。但是如果萧铣真走到了那一步,她也不至于太悲伤,大不了接受事实就是了——在萧皇后心里,大隋已经是亡过一次的了,被自己侄儿死马当活马医拖回来苟延残喘一阵子,也好过当初就在宇文化及狗贼手里灰飞烟灭不是。

不过萧铣还是很顾着姑妈的感受的,没等萧皇后开口,他立刻就出班跪伏,免冠谢罪,然后坚称:“臣誓死不敢受此赏!九锡之礼,自古绝无当有。臣心可昭日月,还请太皇太后明鉴!至于丞相之名,也非本朝故法。”

萧铣的主动退让。让脑子还没彻底转过来的萧皇后心中一暖,温言说道:“那就加封梁王为尚书令。并增邑十万户好了。”

萧铣也没有再矫情,礼节性地谦退了一番,便接受了尚书令的封号。随后马上提出对淮北杜伏威用兵、扫清先帝时期便一直盘踞的心腹大患,对于军事方面的奏请,萧皇后就更不懂行了,一切都是橡皮图章一样,萧铣说什么萧皇后就答应什么。

……

数日之后,一切都已准备停当。萧铣把重新整合后的朝廷大军。分成三部分兵力部署,便开始了出征之路。

对于右屯卫重编入各部后留下来的还需要训练的人马,暂且作为后方留守部队,继续进行半年以上的重整与军事训练,调整各级军官人事,便于萧铣对军队的彻底控制。

出战的部队,也分成了两股,沈光和张童儿的江东兵骁果军,乃至樊文超的河洛兵,统统留在两淮战区。随时好就近投入到进攻杜伏威的战斗中去。而萧铣本身淮海行营旧部中的骑兵部队——主要是秦琼手下那只力量,也投入这一编组当中作为核心力量,就近好弹压监督相对不如沈光那么可靠的樊文超等人。这一部分人马总数也有超过十万之众。对付杜伏威已经是足够了。

另外淮海行营旧部当中的水军、步军,乃至萧铣自己征发的江东本地东阳兵,都是跟了萧铣多年的嫡系部队,则在这个冬季先调往江陵、岳阳等地,一来先适应荆楚之地的气候水土,二来也好为开春之后入川的行动做准备。之所以如此调度,自然是考虑到了嫡系部队忠诚度更可靠,派到远方作战不容易出现打下原来的军阀后自己又出现割据的现象。若是派樊文超去的话,就算樊文超不叛变。说不定他手下的河洛兵到了江陵之后,都会开小差从襄樊、新野、宛等方向逃回东都地区的老家的。

而且江陵等八郡之地也是董景珍、雷世猛招安之后刚刚归顺的丹阳朝廷。纵然当地百姓对老萧家很有认同感,但是丝毫不加以控制也是不行的。这些部队过去之后,也好快速提升当地的治安与统治力度,把一些丹阳朝廷一贯推广的改革快速渗透到那些地方。

兵力人数方面,移防到荆楚地方的这支部队,只有七八万人左右的规模,比之两淮战场的少了几乎三分之一。这也是因为长途远征对于后勤压力相对较大,自然不容易投放大量兵力。何况蜀道艰难,更不是外界作战环境可以比拟的,人太多的话,到时候运粮都成问题。

萧铣军出兵的同时,东莱留守陈棱也已经在此前的两个月里面,得到了充分的补给整备,踏上了再次夹击杜伏威之路。陈棱这个东莱留守,自从大业六年帮着萧铣讨伐张仲坚和流球土著时,就开始做萧铣的部下了,后来虽然名义上自立门户做了一方大员,但是实际上还是和萧铣、来护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此前杨广活着的时候,萧铣不好手伸得太长给陈棱太多帮助,而杨广一死,这些顾虑就都没有了。

陈棱的东莱留守军,单兵战斗力绝对是在杜伏威军之上很多的,只是东莱地方乃至他背后可以控制的山东半岛地区在隋唐时候还不发达,而且多多少少不免被山东腹地的民乱波及削弱,所以陈棱此前钱粮兵源一直成问题,往往是靠着万人左右的作战部队,还要顶住数倍规模的农民军打。萧铣控制丹阳朝廷之后,通过海陵郡与东莱之间的海路沿岸运输渠道,给陈棱送去了大批钱粮,以及骁果军败亡时在江都武库里剩下来的军械,让陈棱军一下子换装一新,战斗力又上了一个台阶。

萧铣给陈棱开出的价码也着实诱人,足显萧铣不亏待自己人:只要陈棱配合剿灭了杜伏威,就上陈棱为右骁卫大将军,在十二卫当中排行中后,但是至少比陈棱至今还是一个虎贲郎将要一下子拔高一层。得了萧铣加官进爵的许诺后,陈棱自然更是抖擞精神要在夹击杜伏威之战中表现出彩。

……

十一月初七日,萧铣军渡过淮河,与杜伏威军小规模野战一场,还带上了从杜伏威那里投降过来的原农民军将领苗海潮。苗海潮原本就是做过下邳流贼,对地方情势很熟悉,所以萧铣军连一点客场作战的劣势都没有感觉到。

杜伏威军采取了分兵防守的方略,此前也没有充分估计到官军的主攻方向,所以前哨战几乎是一触即溃。萧铣小胜一两场之后,十万大军便军事严整地逼近了徐州重镇下邳郡。

下邳郡也就是废州改郡之前的泗州,后来的宿州,对于如今主要盘踞淮北的杜伏威而言,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了,几乎是仅次于徐州治所彭城郡的第二重镇。只要下邳郡和彭城郡两个核心丢了,那杜伏威也就和别的流寇没什么区别了。

面对强敌,杜伏威不得不放弃了一些外围地盘,选择集中兵力与朝廷一战,与此同时,他也不得不和辅公佑等辅佐之人好生商议一番,试图看看有没有什么和平解决,保留一点荣华富贵的可能性。

杜伏威面对隋朝很是强硬、坚定谋反不假,但是历史上的杜伏威也绝对不是一个不看风色没脑子的人。他坚决反隋,那是看在了杨广倒行逆施,隋朝必定灭亡的大势所趋这一前提之下的。而历史上到了杨广已死、李渊称帝之后,杜伏威几乎是在李渊称帝没几个月,天下大势还没明朗之时,就选择了对李渊称臣,自去封号改称吴王。

要知道,历史上武德二年的时候,李渊还在和一大堆军阀撕逼呢,如果没有卓绝的眼光,根本是不可能看出来李渊有真命天子之相的。杜伏威既然敢在那个当口对李渊称臣,可见见风使舵的本事不小——当然也不排除因为李渊的地盘距离他最远,他可以远交近攻的可能性。最后不得不真的入朝臣服李渊,则是已经到了武德五年,李密王世充都已经完蛋了,天下只剩下李渊和窦建德两大巨头,而李渊看起来又比窦建德强不少,杜伏威骑虎难下不得不为。

不管怎么说,凭借杜伏威的骨气,投降求官受招安也不是没可能。只可惜萧铣如今还没有自立称帝,依然挂着隋朝的名号拥立着傀儡,这对于认为大隋必亡的杜伏威来说,不能不说是一重额外的顾虑,而且,历史上他可以投降李渊毕竟是有缓兵之计的可能性在里头,名义上吃了亏,李渊一两年内也没法收编他的地盘。

然而萧铣的江淮统治区可是就在淮北左近,杜伏威要是称臣投降了,不用一个月嫡系地盘就会被收编改编,到时候可就什么都没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