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杨震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抗联目前火炮生产,还停留在仿制几乎都快要仿制不下去的局面。至于自己设计能力,更是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部队对新式的火炮的需求,又是与日俱增。
尽管也知道在不远的未来,美国人会援助自己一批火炮。但是整个二战各交战国所使用的火炮来看,美军在二战中所使用的火炮,除了个别的型号之外,大部分的性能只能说一般,远不像苏制火炮那样的性能出众。与苏制火炮相比除了重量上占一点便宜之外,其余方面只能说是普通。
当然美制m一式一五五榴弹炮的性能也不错,与苏联类似火炮相比只是炮弹的威力稍逊而已。但是杨震却是很清楚,这款火炮自身需求量也相当大的美国人是不会提供给抗联的,最多只会提供其仿制老式的m一九一八式一五五榴弹炮。
当然美制m一零一式一百零五毫米榴弹炮,也是一款性能比较优异的火炮。但是这种火炮,杨震很清楚美国人会提供一些,但是并不会提供太多,最多不会超过一百门的。因为这种美军制式师属火炮,甚至配置到团一级作为火力支援的火炮,美军需求量也会很大。
据杨震所了解,在今后几年的战争中,美军装备的七十五毫米山野炮的数量并不多。除了在太平洋战场使用了部分七十五毫米m一型轻型榴弹炮之外,主要的地面火炮就是这种m一零一型一零五榴弹炮。
在战争之中,美军扩编达到几百万的情况之下,这种美军一个师装备数量最后达到五十四门,甚至更多的火炮。再加上还要援助给其在欧洲战场上的主要盟国,加拿大和英国,轮到抗联的时候,恐怕就所剩无几了。再加上重庆的国民政府还要分一杯羹,到自己手中的数量就更不多了。
而部队现在面临着大口径火炮的数量不足,同时性能也越来越落后。再加上那些二手,甚至三手的火炮,已经逐步到了使用寿命,火炮的更新换代需求与也越来越急迫。而这个时候,苏联生产的就连他们的对手也赞叹不已的火炮,自然就成了他的首选。
事情的后续发展,也正像杨震所预料的那样。美军提供给抗联的火炮,还是以七十五毫米轻型榴弹炮为主。一九一八式一五五榴弹炮只提供了两个团共计四十八门,性能最好的新式一五五榴弹炮则只提供了一个团二十四门。
至于美制一零五榴弹炮除了四二年提供给了一个三营制炮兵团的数量之外,直到四四年才开始重新提供。数量根本就无法代替抗联使用的波兰造一百毫米榴弹炮,以及法制一零五毫米野炮。
如果不是杨震从苏军手中交换了一批苏军缴获的德制一零五榴弹炮,以及通过美英军事代表团,将其在北非战场上缴获的德制同型火炮要了来。抗联的火力升级计划,将会被全部的打乱。
因为即便是引进了苏制一二二榴弹炮的所有生产工艺和图纸,但是受制于生产工艺、原材料的来源,使得整体生产的速度并不快,产量也很不稳定,平均每年还不到二百门。按照这个生产速度,根就无法完成杨震设想的抗联火力配置。
没有办法,抗联军工的底子实在太薄了。即便是有完整的图纸和生产工艺可以利用。但是在还要全力生产其他武器装备的同时,生产一二二口径榴弹炮这种庞然大物,还是有些过于吃力。虽说四二年上就完成了试生产,但是真正形成量产,已经到了四三年底。
再加上杨震将主要的火炮生产,都放在了部队更加急需的七十六毫米加农炮上,这仿制的效率更加高不起来。引进苏美英三国缴获的德制榴弹炮,也就成了杨震缓解燃眉之急的一个手段。
德制一零五榴弹炮的性能虽说比不上美制火炮,但是胜在来源渠道比较畅通。同时因为口径和弹药生产的问题,即便是被三国缴获,也不会作为主要火炮使用。因为没有人会为缴获的数量并不见得多的战利品,去大量生产在战争之中消耗量相当大的炮弹。
当然除了苏德战争之初,德军缴获了成百上千的苏制m三零式一二二榴弹炮。因为这种火炮性能过于优秀,补充进部队作为支援火力,而生产了相当一批的炮弹。但这只是整个二战之中,极少的一个特别。
在部队不断的在扩编,中型口径火炮需求量日益增大的情况之下,这个产量甚至连抗联自身都无法满足,更别说还要给关内部队换装、整训。直到战争结束,抗联之中这种火炮的编制,也没有达到杨震所设想的那样,每个步兵师都编制一个营的程度。
无奈之下杨震只能先将这种火炮独立编成团,主要集中到了纵队所属炮兵,以及总部直属炮兵身上。各个步兵师的炮兵团之中的原有一二二榴弹炮的编制,都给了交换来的德制一零五榴弹炮或是缴获的日制九一式一零五榴弹炮。
实际上早在这次协议达成之前,杨震就已经考虑到自身军工生产能力,是否能在全力生产其他武器装备,以及七十六毫米加农炮的情况之下,有没有能力在短时间之内为抗联提供大量的这款榴弹炮。所以,他也提前着手做了一些准备。
在知道美苏注定不会提供给自己太多火炮,而自身生产能力又是相当有限的情况之下,杨震便将目光转向了美苏两国根本没有用处的德制火炮,主要是一零五和一五零榴弹炮,这两款德军师一级的制式火炮。
德制火炮,尤其是一五零榴弹炮的性能虽说比不上美国货。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更比不上苏制ml二零式一五二榴弹炮。但是总比抗联现在使用的法式一五零榴弹炮强,而且更比没有强。
在莫斯科保卫战刚一结束,杨震便通过苏联远东军区,以及在美国人的协调之下,不惜用五万吨的粮食,六千吨的肉类,以及二十万发八二迫击炮弹和一二零迫击炮弹,十余万发无后坐力炮弹为代价。
与苏联人交换了其在莫斯科保卫战,以及之前苏军获胜的罗斯托夫也叶利尼亚两场战役之中缴获的全部德制一五零和一零五榴弹炮,以及几百辆德制的坦克、半履带车和装甲车。甚至连炮塔损坏已经无法维修,但只要底盘完好的坦克都被他拉回来了。
还包括虽然被击毁,但是完好的发动机、负重轮、履带、电瓶等所有的配件,只要没有被战火毁坏的所有配件他都要。甚至被打坏的坦克上的钢板,他也照要不误。
德军的装甲钢板制作精良,再加上德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可谓是最好的装甲钢。杨震用德国装甲钢制造的附加装甲,要比原来用铁轨钢制造的防弹性能要好的多。
尽管同样缺乏这些装备的苏联人,并不想将这些自己缴获的装备便宜抗联。但是无奈在战场上,这些德军的三八t坦克、三号、四号坦克,以及德军标准的半履带车和装甲车,总挨自己人的炮弹。而天上的伊尔二强击机,也是对这些自己的战友大开杀戒。
别说只刷上一颗红星,就是全部刷上特别的识别色,也照样挨炮弹。在战场上过于紧张的士兵,谁有时间去管你坦克上的细致标示是什么,或是刷的什么样的识别色。只要不是自己的坦克,谁管你开坦克的是不是自己人,一样照打不误。
被高的惊人误伤比例,搞的头疼之极的苏联人,最终还是同意接受了抗联的条件。拿这些战利品,换取抗联制造的炮弹、粮食,当然还有肉类和其他反坦克武器,以及通讯设备等物资和装备。这种交易即便是美国援助的物资大批量抵达之后,也没有完全的停止。
而在发生四二年上半年苏联方面因为扣押美援抗联物资,双方差点没有公开撕破的事件之后。杨震与苏联人达成了一个协议,抗联可以转交一部分美国援助的物资,比如装甲钢板和制造飞机使用的铝一类的物资,交给苏联方面使用。并为苏联制造部分ppsh冲锋枪,以及相应的弹药。
但是作为补偿苏联方面要将缴获的所有德制火炮,无论是自行火炮,还是身管火炮,以及大部分坦克装甲车辆全部交给抗联使用。包括缴获的所有的炮弹、德军的钢盔、水壶、防毒面具等战斗物资,也一并转交给抗联。
当然考虑到苏军面对着的德军装甲集群上的压力,杨震还是大方的同意苏联人将德军的反坦克火炮和反坦克突击炮留下来自己使用。但是苏军缴获的德军自行榴弹炮,杨震是坚决要的。
而且移交的坦克,杨震只要二号、三号和四号坦克。至于新式的坦克,苏联方面可以自己留下来使用。但是三号和四号坦克,连同所有的配件在内的所有型号都要交给抗联。
至于杨震为什么不要在两年之后出现的性能更佳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原因很简单。这两种坦克之中的虎式坦克过于笨重,结构过于复杂。就连德国人自己都摆不平,上了战场毛病百出,更何况技术能力与之相比几乎天差地别的抗联?
而身为二战德军各种坦克之中,综合性能最好的豹式坦克。虽说性能极其优异,坦克炮的穿甲能力异常突出的同时,防御性能也远远超过德军除了虎式之外的其余坦克。但是同样存在着结构复杂,过于精细的毛病。
这两种坦克,抗联很难达到其所需要的保养和维修能力。对于抗联来说,这两种坦克几乎就是负担,而不是一种装备。所以杨震很大方的只要了三号和四号坦克,以及德军的各种自行火炮、身管火炮。
面对着杨震不断变化花样提出的用来交换的各种条件,是苏联人无法拒绝的。尤其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之后,杨震提出使用英国人转交的一批t三四型坦克作为交换,更是让苏联人难以拒绝杨震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