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隋烽 > 第12章 尚书高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汉王军中。

暮色渐沉,中军帐前的蟠龙纛旗在朔风中猎猎作响。

汉王杨谅坐在中军帐中,辽东的夜间的寒气丝毫没让他感到凉意,反而让他更加燥热。

攥着各部的催粮军报的手指节发白,不时在帐中起起坐坐,又起身查看中军帐中的巨幅地图,这丝毫没有让他冷静下来,反而让他难安。

隋军困于辽东,已足有一月有余,有粮草的不足问题,也有这辽东天气的问题,大军行进困难,进展缓慢。

前不久军中更是出现舆图被盗,重要军事部署极有可能落入高句丽之手,这等重大的事件更是瞒不住。

作为一军主帅,对此哪怕他是贵为隋帝国的五皇子,这个锅他背不背都是他的。想到朝中的局势,更让他心中有一团火在烧。

高句丽作为一个蛮夷之族,居然胆敢联合靺鞨骑兵偷袭辽西,隋文帝大怒,誓言要把高句丽灭国,作为隋文帝最宠爱的儿子,他也对那张龙椅有着幻想。

这次出征高句丽本来父皇的心中人选是二哥杨广,在尚书右仆射杨素和母亲独孤皇后的帮助下,好不容易才求来这主帅之位,这本该是他扬威宇内的战场,而今三十万大军却折戟辽东。

一想到他的四个哥哥听到此间消息的抚掌而笑的嘴脸,他的烦闷又加重了几分。

“来人,再去探高尚书可曾回营?”汉王杨谅拍着帅案对着帐门前怒喝道,帐外戍卫的玄甲铁卫皆垂首屏息,只有亲军统领苏恊扶刀上前。

苏恊此人身材魁梧,明光铠甲披挂更显威武,一柄环首长刀在手更是有百人难敌之勇。

出征前是独孤皇后为确保杨谅安全,把身为千牛卫(千牛备身)副统领的苏恊调来军中,让他担任汉王杨谅亲军统领,专门负责汉王杨谅的安全。

“回大元帅,末将刚问过辕门官,高尚书仍未归营,柳城郡相隔二百里,按时辰算,恐快马加鞭也要等到丑时才能归营。”

“再去!再去,现在这等情况,让我如何能安心等得?”杨谅双目圆睁,厉声喝道,原来白晰的脸此刻却是一片潮红。

“末将明白。”苏恊领命却是站立当前,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杨谅见状轻叹一声:“是我失态了,身为一军主帅自当稳重自持方能安定军心。

大军自进入辽东以来,每日粮草银钱消耗无数,却始终不能与高句丽人决战生死,此处瘴气横生,军中又无良药可医,叫我能如何不心急?”

苏恊却像一个合格的听众,认真听完汉王杨谅这既像是唠叨又像是解释的一番诉苦后,转身前往辕门打探高尚书的消息。

不消片刻,帐外传出嘈杂的马蹄声,紧接着一个身披青衫大氅的六十岁的男子撩帘而入,此人正东征军的实际统帅高颎。

高颎此刻面露疲态,花白的长须上还留有些许夜间的潮气,青衫大氅下摆处也溅满泥点,可见这一路定是丝毫不曾停歇。

汉王见进来的人是高颎,大感意外,猛然从帅椅上站起,此处与柳城郡相隔二百里,就算是常年在马上征战的骑士,也需要三个时辰左右,何况高颎还要在柳城郡催办粮草事宜。

“高尚书,柳城郡那边情况如何,粮草和药材什么时候能启运?”汉王眼中满是急切。

“回报大元帅,柳城郡接收至今接收粮食不过十万担,药材存量也是极少,恐难以满足大军开拔所需啊!”高颎面露忧色,轻叹一声答道。

“吕明隆这个老匹夫误我!”

汉王听到此处,暴怒大喝,双手攥拳,手指甲嵌入肉中仍是毫无察觉。

“大元帅息怒,吕明隆身为粮草官自是有失职之处,但时下辽东天气转暖,冰雪消融,道路泥泞难行,且瘴气横行,民夫多有不适,生病者不计其数,粮草供给艰难也不能全然怪他。”

高颎喝了两口递上的热茶,神色有所缓和,说话也变的顺利起来。

“属下已命他征发民夫参与辎重运输,按开皇旧例双倍给付盐铁,将柳城郡的粮草优先供给大军,同时派人前往燕郡催促,不出三日还可以送来粮食三万担,可暂解眼前之忧。”

汉王知道高颎说的确是实情,粮草供应不是并不是一个粮草官吕明隆的问题。

但三十万大军久困于辽东,却找不到可以与高句丽一决胜负的机会,每日消耗的粮草和银钱已让他快坚持不住了,这样情况不知还要持续多久,这叫他怎能不心急。

“三万担粮食只能勉强维持我军五天所需,五天之后又当如何,军中大将个个都吹嘘自己如何了得,结果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就能让我王师三十万寸步难行,真是一帮饭桶!”

汉王怒吼道,双拳紧握,眼中凶光连连。

高颎无奈苦笑,这次东征他是持反对意见,可是天意难测,隋文帝偏偏任他为东征军的副统帅,目前的处境他比汉王更清楚,身上的压力更大。

身为尚书,他还要考虑这次东征对朝局的影响。

此战若胜,还必须是大胜,才能有效的震慑周边的蛮夷。突厥、吐谷浑、吐蕃、回鹘(维吾尔族的祖先)、铁勒都对中原王朝虎视眈眈。

若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却未能在高句丽战场上获胜,对初建的隋帝国而言,无疑是灭顶之灾,个人政治生涯亦将随战局不利而黯淡无光。

“大元帅切勿急躁,高句丽地贫力弱,妄图阻挡我大军,无异于螳臂当车。当前之急,在于迅速调整战略,万不可再盲目冒进,以免加剧粮草供应之困。”

高颎缓步至帐中巨图前,沉稳言道,“依吾之见,宜采取稳扎稳打之策,确保粮道畅通。待周罗睺将军水军抵达,再遣使联络新罗、百济,届时三路并进,高句丽必败。”

若萧邢闻此,定会惊愕不已,高颎对战场局势的洞察,竟与千年后的总结无二。

汉王听闻,刚才颓然顿时一扫而空,眼神着精光闪闪,仿佛已经看到凯旋而归百姓夹道相迎的场面,连忙躬身行礼道:“那就全仰仗高尚书了,等班师回朝,我定向父皇为商尚书表这不世之功。”

高颎神情平淡,他心里远没有汉王这般乐观。

“大元帅,我们还有一个紧迫的问题需要解决。”

汉王微微蹙眉。

“可是军中有人与高句丽暗通曲款盗走舆图之事?”

“正是,舆图一旦落入高句丽手中,就意味着我后方的粮草存放运输都存有极大的风险。我此次去柳城郡一方面是催促粮草供给,另一方面现在必须要加快调整我军的供给路线和行军方向,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高尚书可有什么办法揪出军中这个人?”

“依我之见,此人定是军中握有重权者。各先锋小队均遭高句丽埋伏,且分属不同营,能详尽掌握各队行军路线者,军中不过数人。加之我方粮草屡遭劫掠,敌人对我方押运信息了如指掌,绝非小将所能为。”

经高颎一番剖析,汉王亦觉此人位高权重,不除之,东征难胜,不禁咬牙切齿。

“高尚书可有对策?”

“唯今之计,只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