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其他类型 > 诸天造化皆加吾身 > 第115章 使臣到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楚尧推门而出,便见几道人影早已等候在门外。

邓百川,包不同等慕容复的心腹家臣,皆满脸焦急之色,见到楚尧现身,几人立刻跪倒在地,齐声道:“拜见仙君!”

楚尧微微点头,目光扫过众人,未待他们开口,便已淡然道:“我已知晓,你们是想问慕容复的去向。”

邓百川等人连连点头,“正是!不知公子他如今身在何处?”

楚尧看了眼东边,“慕容复此刻已在岛国扶桑的京都,重建大燕。”

此言一出,几人脸上皆露出狂喜之色。

他们追随慕容复多年,虽心存忠诚,但也清楚公子复国之梦如水中月镜中花,终究遥不可及。

可如今,仙君出手,自家公子竟然真的踏上了复国之路!

邓百川深吸一口气,心中激动万分,郑重叩首道:“仙君,我等有一事相求!公子如今身在异国他乡,身边必定缺少可用之人。”

“我等愿前往扶桑,助公子一臂之力!”

“是啊仙君!” 包不同也连忙附和,语气急切,“公子在那边人生地不熟,若无忠心之人辅佐,如何成就大业?”

楚尧看着他们,微微颔首,淡淡道:“既然如此,那便去吧。”

他语气一顿,眼中闪过一丝锋芒,继续道:“不过,到了那边,记得好好操练那些倭人。”

邓百川等人一怔,随即心领神会,纷纷露出笑容,“仙君放心,我等定会尽心尽力,助公子重塑大燕雄风!”

“去吧。”

楚尧摆了摆手。

几人再度叩首,激动地起身,快步离去。

世间功劳之大,莫过于从龙之功。

若慕容复真能在扶桑建立大燕,他们这些家臣,便是开国功臣,青史留名,封侯拜相,岂不快哉?

待几人走出了曼陀山庄后,包不同幸灾乐祸道:“倭人向来蛮横,仙君忽然提起,要好好操练一番,是不是这倭人惹怒了仙君?

公冶乾则冷笑了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杀气,“这些倭人,素来没有胆识,竟敢触怒仙君,简直是找死。若真是如此,定让他们付出代价。”

邓百川听后,眉头微微一挑,思考了片刻,“若是仙君真因倭人的所作所为生气,我们该如何整治才合适呢?不能草率行事,毕竟这是仙君的指示,若让仙君不满,反倒得不偿失。”

包不同嘿嘿一笑,“要我说啊,日后看到了倭人,我们张口就骂,举手就打。”

“走路先迈左脚,打,背着枕头到处跑,打......”

邓百川等人前脚刚走,钟灵便急匆匆地跑了过来,脸上带着几分兴奋与紧张,快步来到楚尧身前,脆声道:“主人!大宋皇帝和大理皇帝都派了使者过来了,说想要见您。”

楚尧闻言,微微一笑,随口道:“我记得万劫谷门口不是写着,姓段的人不得入内吗?”

“你们怎么让大理的人进来了?”

钟灵吐了吐舌头,笑嘻嘻地道:“主人,万劫谷哪有什么规矩?”

“您在这,您就是规矩。”

楚尧轻轻一笑,伸手揉了揉钟灵的发顶,少女的发丝柔顺,隐隐透着一股淡淡的清香。

或许是知晓了楚尧有洁癖的习惯,这几日,钟灵与木婉清几乎每天都会沐浴,身上总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幽香。

下一刻,楚尧身形一闪,已然带着钟灵出现在了万劫谷的大殿之中。

殿内众多万劫谷的下人,见仙君突然而至,纷纷跪倒在地,不敢抬头。

站在殿中的两拨使者,一方身着华丽官服,神态威严,正是大宋使团。

另一方衣饰华贵,带有南疆风情,显然是大理皇室之人。

两拨人看到这诡异的一幕,心中皆是掀起惊涛骇浪。

他们虽然听闻此地的主人乃是一位仙人,可传闻毕竟是传闻,哪里比得上亲眼所见震撼。

两国的使者再不敢怠慢,齐齐跪地叩首,恭敬至极:“拜见仙君!”

楚尧不紧不慢地走到主位,悠然落座,眼神平静如水,随意摆了摆手,道:“都抬起头说话吧。”

大宋的使者微微颔首,拱手道:“启禀仙君,在下乃大宋镇南府知府赵怀恩,奉吾皇之命,特来拜见仙君。”

说着,他小心翼翼地从怀中取出一卷明黄色的圣旨,双手举起,恭敬地呈上。

楚尧看也不看,随手一挥,圣旨便不受控制地飞入他的掌心。

他目光淡淡一扫,嘴角微微扬起,眼中闪过一抹玩味之色。

果然,与他所想的差不多。

大理使团见宋国使者已然献上圣旨,也不敢怠慢。

为首之人是一名身着绯色官服的中年男子,面容沉稳,举止间透着一股南疆特有的儒雅之风。

他拱手低头,恭敬道:“启禀仙君,在下乃大理翰林学士段承志,奉吾皇之命,特来拜见仙君。”

说罢,他从袖中取出一卷明黄圣旨,双手高举,又紧接着取出一封书信,神色郑重地说道:“此外,世子殿下亦命臣代呈一封书信,这是他亲笔所书。”

楚尧闻言,来了兴致,随手一挥,信件便宛如被无形之力托起,悬浮而来,落入他掌中。

他没有急着看圣旨,而是先展开了段誉的书信。

纸上笔迹清秀工整,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憨厚淳朴的气息。

“仙君在上,弟子段誉自蒙指点,如今已在大理广传仙法妙理,百姓纷纷信服,甚至连皇叔段正明都对您的大道深感敬仰,时常向我询问修行之道。”

“我就把您说的那些话,写了出来,交由百姓传阅。”

太霄玄君,临下有赫。

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咸仰圣德。

愿垂神光以正宸极,彰天宪而肃九围。

使兆民知稼穑之艰,百官明礼法之序。

社稷坛壝,粢盛既洁。

山川钟鼓,祀典维虔。

祈风伯雨师,调和四时。

敕城隍土地,靖绥八荒。

解黎庶倒悬之苦,如高祖免赋之仁。

弭兵戈水火之灾,效大禹疏洪之智。

惟帝鉴此精诚,锡以景命,

俾皇图巩固于金瓯,圣教流芳于玉牒。

神霄垂佑,社稷永昌!

“天龙寺那些老和尚,一开始还不愿意,在我告知他们信仰的佛,因为玩忽职守而被问罪后,终于改邪归正。”

“近来大理气候温润,田地丰收,国泰民安,弟子每日讲法之余,也常去逍遥谷游玩,谷中有一棵百年桃树,结出的桃子甘甜可口,弟子摘下几枚,想着日后若能再见仙君,必定亲手奉上。”

“只是……仙君,此间有一事困扰弟子多时,便是无崖子之传人苏星河,他近日频繁在大理活动,似有谋划。”

“此人武学渊博,却性情古怪,弟子实在拿不准他的意图,还望仙君赐教……”

楚尧看完信件,唇角微扬,心中不禁暗笑。

段誉果然还是那个段誉,天性憨厚,心思单纯。短短一封信,八成篇幅都是些琐碎日常,最后才想起正事。

但无论如何,这封信倒也算是透露了一些有趣的信息,特别是苏星河的动向,或许是个值得关注的点。

随后,他才将目光落在大理皇帝的圣旨之上,扫了一眼,果然与宋哲宗的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恭贺仙君降世,愿结善缘,祈求庇佑云云。

楚尧淡然一笑,轻轻合上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