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云岭村的梯田上,将层层茶树染成金绿色。林乔站在山坡上,望着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三年前她刚到这里时,这些茶园还只是村民们贴补家用的副业,如今却成了云岭村的支柱产业。
\"林姐!\"张强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省农科院的专家到了,正在村委会等你呢。\"
林乔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快步往山下走。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专程来考察云岭村的茶叶产业,为下一步发展把脉。
村委会会议室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正在翻阅林乔整理的产业发展资料。见林乔进来,老教授站起身,笑着伸出手:\"你就是小林吧?这些材料整理得很专业啊。\"
\"陈教授好,\"林乔有些不好意思地握了握手,\"都是跟乡亲们一起摸索出来的粗浅经验,还请您多指导。\"
陈教授点点头:\"我看过你们'云岭雾茶'的产品,品质确实不错,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接下来的三天,陈教授走遍了云岭村的每一片茶园,采集土壤样本,观察茶树长势,与茶农交流种植经验。最后一天晚上,他在村民大会上公布了自己的建议。
\"云岭村的海拔、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种植高品质茶叶,\"陈教授指着投影仪上的图表说,\"但目前的种植方式还比较粗放,我建议向有机茶和特色茶转型。\"
底下响起议论声。老茶农李叔皱着眉头问:\"啥叫有机茶?不用农药化肥,那茶树不长虫?产量不下降?\"
\"会有些影响,\"陈教授实事求是地说,\"但有机茶的价格是普通茶的三到五倍。而且我们可以通过生态调控减少虫害,比如在茶园里种植特定植物吸引天敌。\"
林乔接过话筒:\"乡亲们,我算过一笔账。就算产量减少一半,按有机茶的价格,收入也能翻番。更重要的是,这是长远发展的路子。\"
张强站起来支持:\"我在城里超市看过,有机食品专柜的东西贵得很,但买的人不少。现在人都讲究健康,咱们得跟上时代。\"
经过激烈讨论,大部分茶农同意拿出一部分茶园做试点。陈教授答应定期派学生来指导,还承诺帮助申请有机认证。
会议结束后,林乔送陈教授上车。临别时,老教授意味深长地说:\"小林,你是个有想法的年轻人。但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投入。你真的决定留在这里吗?\"
林乔望向远处暮色中的山村,灯火点点,炊烟袅袅。她坚定地点了点头:\"这里已经是我的家了。\"
转眼又一年春天。云岭村的有机茶试点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虽然产量下降了40%,但价格翻了四倍,供不应求。更令人惊喜的是,陈教授的学生在考察时发现,云岭村有几株野生古茶树的茶叶含有特殊成分,经过检测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
\"这是重大发现!\"陈教授在电话里激动地说,\"如果能扩大种植,开发成特色保健茶,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林乔立即组织村民保护这些古茶树,并尝试扦插繁殖。与此同时,她开始着手打造云岭村的高端茶品牌。
\"我们需要一个专业的包装设计,\"她对张强说,\"还要讲好云岭茶的故事。\"
张强挠挠头:\"设计我不懂,但我有个大学同学学平面设计的,可以请她帮忙。\"
一周后,张强的同学李媛带着笔记本电脑来到云岭村。这个染着紫色短发的城市女孩一下车就被山村的景色震撼了。
\"天哪,这里太美了!\"她举着相机不停地拍,\"云雾缭绕的茶园,古朴的村落,还有那些穿着传统服饰的老人...这都是绝佳的视觉元素!\"
林乔带着李媛走访了村里的老茶农,听他们讲述云岭村的茶历史。八十岁的赵大爷说,他爷爷那辈就开始种茶,以前还曾作为贡品进京。
三天后,李媛拿出了设计方案:以青绿和黛黑为主色调的礼盒,上面是手绘的云岭山水,内衬是当地土布,每盒茶都配有一张小卡片,讲述云岭茶的故事。
\"太棒了!\"林乔爱不释手地摸着样品,\"这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
\"是你们的茶和这里的人打动了我,\"李媛笑着说,\"我决定不收设计费,就当是投资吧。不过有个条件——我要做你们品牌的视觉顾问。\"
就这样,\"云岭古茶\"高端系列正式推出,首批产品在电商平台预售当天就被抢购一空。更有一位大客户专程从上海赶来,签下了长期订购合同。
产业兴旺了,林乔开始思考如何让整个村子都受益。她提出了\"茶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利用云岭村的自然风光和茶产业,发展乡村旅游。
\"我们可以改造几间闲置的老房子做民宿,组织采茶体验活动,开发茶餐...\"林乔在村民大会上兴奋地介绍着。
\"这能行吗?\"王大山有些怀疑,\"咱们这穷乡僻壤,谁会来旅游?\"
\"现在城里人就喜欢这种原生态的乡村体验,\"林乔展示着她做的市场调研,\"而且我们离省城只有两小时车程,区位优势明显。\"
这一次,村民们几乎没有犹豫就同意了林乔的提议。过去的三年,林乔用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成绩赢得了他们无条件的信任。
第一批民宿由五户村民的老宅改造而成,保留了土墙青瓦的外观,内部则按照现代标准装修,既舒适又有地方特色。林乔还组织了村民培训,教他们基本的接待礼仪和卫生标准。
开业那天,村里像过年一样热闹。首批客人是李媛带来的摄影爱好者团队,他们在云雾缭绕的茶园里拍照,跟着老茶农学习采茶技巧,品尝用茶叶入菜的特色美食,个个赞不绝口。
\"林姐,\"一个年轻的游客好奇地问,\"你是怎么想到来这么偏远的地方当村官的?\"
林乔正在帮客人泡茶,闻言笑了笑:\"最开始只是一时冲动,但现在...我觉得这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晚上,送走客人后,林乔独自坐在村委会的小院里。星光洒落,虫鸣阵阵。她想起白天那位游客的问题,思绪飘回三年前的那个下午——她拖着行李箱站在村口,满心忐忑却又充满期待。
手机铃声打断了她的回忆。是母亲发来的视频通话请求。
\"乔乔,\"屏幕里的母亲看起来有些憔悴,\"你爸爸住院了,高血压引起的轻微脑梗...\"
林乔的心猛地一沉:\"严不严重?我现在就回去!\"
\"已经稳定了,\"母亲叹了口气,\"他就是太操劳...乔乔,你爸爸的厂子最近遇到困难,可能要裁员...他压力很大...\"
挂掉电话,林乔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她向王大山请了假,匆匆赶回城里。
父亲的病情确实稳定了,但厂里的情况比母亲说的还要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订单锐减,资金链面临断裂。
\"实在不行就只能裁员了,\"病床上的父亲显得苍老了许多,\"但跟了我十几年的老员工...\"
林乔握着父亲的手,突然想到了什么:\"爸,你们厂是做什么加工的?\"
\"主要是食品包装,怎么了?\"
\"我们村的茶叶现在急需包装加工,\"林乔眼睛亮了起来,\"还有,村里的中药材也需要深加工。如果能转型做农产品加工...\"
就这样,在林乔的牵线下,父亲的工厂与云岭村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工厂转型为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保住了所有员工的工作,还新招了二十名工人。而云岭村的产品也解决了加工环节的瓶颈,形成了完整产业链。
一个月后,父亲出院,亲自到云岭村考察。走在整洁的村道上,看着忙碌的茶园和欢声笑语的游客,他感慨地对林乔说:\"丫头,你比爸爸有本事。我经营工厂二十年,还不如你三年做出的成绩。\"
林乔挽着父亲的手臂:\"爸,这都是乡亲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能做成的事。\"
父亲点点头:\"我和你妈商量好了,等工厂稳定了,我们也搬来云岭村。这里空气好,适合养老。\"
林乔惊讶地看着父亲,没想到一向重视城市生活的父亲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回到云岭村的第三年秋天,林乔被评为\"全省优秀大学生村官\",云岭村也被列为乡村振兴示范村。颁奖典礼上,主持人问她有什么感想。
林乔看着台下坐着的王大山、张强和几位村民代表,声音有些哽咽:\"我最要感谢的是云岭村的乡亲们,是他们接纳了我这个外来者,给了我成长的机会。乡村振兴不是我们帮助农民,而是农民成就了我们...\"
典礼结束后,省电视台的记者想要专访她,林乔却婉拒了:\"村里正在准备秋茶采收,我得赶回去。\"
回村的路上,张强开着新买的小货车,时不时偷瞄坐在副驾驶的林乔。三年并肩奋斗,这个曾经的城市女孩皮肤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举手投足间已看不出半点当初的生涩。
\"林姐,\"张强终于鼓起勇气,\"我有话想跟你说...\"
\"嗯?\"林乔正在查看手机上的订单信息,头也没抬。
\"我...我喜欢你!\"张强一口气说完,脸涨得通红,\"我知道我配不上你,你以后肯定要回城的...\"
林乔愣住了。她转头看着这个三年来一直支持她的年轻人——从最初冒雨送茶叶,到后来一起开拓电商市场,张强的踏实能干早已深深印在她心里。
\"谁说我要回城?\"林乔轻声说,\"我不是早就决定留在云岭村了吗?\"
张强猛地踩下刹车,不可置信地看着她:\"那...你的意思是...\"
林乔笑着推了他一把:\"好好开车!等今年茶叶丰收了再说。\"
车窗外,云岭村的梯田层层叠叠,茶树在秋阳下泛着油亮的光泽。远处的村舍白墙黛瓦,炊烟袅袅,宛如一幅恬静的水墨画。
林乔降下车窗,让带着茶香的山风吹拂脸庞。她想起陈教授曾经问她的问题——你真的决定留在这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