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炼和秦雨涵迫不及待地服用了这些珍贵的丹药。
丹药入口即化,化为一股股温暖而强大的灵气,在他们的体内迅速扩散开来。
这股灵气如同一条条欢快的小溪,流淌过他们的经脉、骨骼和肌肉,滋润着他们的身体,让他们的修为如同破茧的蝴蝶,迅速地振翅高飞。
王炼在服用丹药后,晋级到了元丹境后期,实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他的元丹变得更加凝练和强大,蕴含着更加磅礴的灵气。
他的经脉也变得更加坚韧和宽广,能够容纳更多的灵气流动。
他的身体素质和战斗技巧也得到了显着的增强,仿佛拥有了无穷的力量和无尽的耐力,能够轻松应对各种强敌的挑战。
秦雨涵在服用丹药后,也即将突破到元丹境中期,她的修为稳步提升,灵气更加充沛,法术更加精妙,对天地灵气的掌控也更加自如。
她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法术,释放出更加强大的攻击和防御,为战斗增添更多的胜算。
在王炼和秦雨涵潜心修炼的这段期间,石岭县内突然有一则谣言开始疯传。
这则谣言称王家堡的战斗傀儡都是妖兽变的,还说王家堡勾结妖兽,妄图祸害石岭县的百姓。
这则流言如同一阵邪风,迅速在县内蔓延开来,一时间,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心生恐慌和猜疑。
然而,这则流言在流传不久之后,立即遭到了石岭县绝大多数百姓的排斥。
王家堡和王炼为石岭县做过的事情,百姓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间。
王炼曾多次带领王家堡的勇士们,击退妖兽的侵袭,保护了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王家堡还经常向周边的村子提供粮食、药材等物资,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改善生活。
在百姓们的心中,王家堡的地位崇高,是他们心中的守护神,又岂是区区几则流言就能够动摇得了的?
百姓们不仅不信谣言,还自发地追踪谣言的发起者。
有几个大村的村民,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团结的力量,很快就抓住了传播谣言的人。
在一番严厉的逼问之下,这些人最终招供,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些谣言的背后黑手,正是新任县令的师爷高野。
原来,高野为了帮助沈荣打压王家堡,暗中指使一些不法之徒散布谣言,企图挑拨百姓与王家堡的关系。
龙头村的蔡沧海在查到根源之后,甚至连夜将人证送到了王家堡。
族长王成山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立刻前来与王炼商量。
然而,王炼只是淡然一笑,他并未想过要去辟谣,毕竟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王炼十分自信,凭借王家堡的实力和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这些谣言迟早要不攻自破。
族长王成山也只能下山,并对此事做了冷处理。
果不其然,不久之后,谣言渐渐平息,再也没有人相信这些鬼话。
百姓们用他们的良心和正义,戳穿了谣言的谎言,维护了王家堡的清白和尊严。
然而,就在谣言渐熄之时,王林和马春丽一家却依旧在孜孜不倦地造谣。
王林和马春丽是出了名的小人,他们心胸狭窄,嫉妒王家堡的威望和实力,一直想找机会诋毁王家堡,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和虚荣心。
他们四处散布谣言,逢人便说,还编造了许多离奇的故事,试图让谣言听起来更加真实可信。
然而,他们的行为却遭到了百姓和邻居们的唾弃。
大家都知道王林和马春丽的为人,对他们的话根本不信,还纷纷谴责他们的行为,认为他们出身王家堡,却干着破坏王家堡名声的勾当,是挑拨离间的卑鄙小人。
最终,王林和马春丽的结局也令人叫好。
由于他们造谣生事,引起了百姓们的不满,纷纷与他们划清界限。
。。。。。。
县衙那边。
沈荣一计不成,高野又为沈荣出了一个主意。
沈荣以边关战事告急为由,颁布了一项新规定,要求石岭县的百姓们增加赋税和徭役,以筹集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来支援边关的战事。
这项规定对全县的百姓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但对王家堡的影响尤为严重,沈荣特意将王家堡的税收和劳力需求提高到了一个令人难以承受的地步,显然是想借此机会打压王家堡,削弱其实力。
然而,王炼和王家堡并没有被沈荣的威胁所吓倒,反而振臂一呼,率先站出来抵制这项不公的新规定。
王炼在王家堡的广场上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他揭露了沈荣的真面目,指出沈荣所谓的“边关战事告急”只是一个借口,实际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加重百姓的负担。
王炼号召王家堡的族人和周边的村民团结起来,共同抵制这项无理的规定,维护自己的权益。
王炼的话语如同一颗颗火种,在石岭县的百姓心中点燃了反抗的火焰。
王家堡的族人们积极响应,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跟随王炼,与不公的县令抗争到底。
与此同时,周边的村子也纷纷响应王家堡的号召,他们派出代表来到王家堡,与王炼商议对策,共同商讨如何抵制沈荣的新政。
整个石岭县大大小小的村子,都选择站在王家堡这边,支持王家堡与无道的新县令抗争。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抵制,有的村子集体拒绝交纳增加的赋税,有的村子组织村民到县衙门前请愿,还有的村子暗中破坏县里的征税和征役工作,使得沈荣的新政无法顺利实施。
面对全县百姓的联合抵制,沈荣的计划彻底流产。
他原本以为自己的新规定能够得到百姓的支持,却没想到遭到了如此强烈的反抗。
沈荣气急败坏,却又无计可施,他不敢动用武力镇压百姓,因为那样只会激起更大的民愤,让自己的名声彻底臭掉。
他也无法强行征收赋税和劳力,因为百姓们已经团结起来,形成了强大的抵抗力量。
最终,沈荣的新政草草了事,不得不宣布取消增加的赋税和徭役。
沈荣的威信在石岭县彻底扫地,百姓们对他的不满和鄙视达到了极点。
沈荣成了一个笑话,一个无能又贪婪的县令,他的名字被百姓们唾弃,成为了石岭县历史上的一个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