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县大堂之上,一名年约二十出头的书生跪倒在地,泪流满面。他身穿素白直裰,头戴方巾,面容憔悴,双眼红肿。
\"下跪何人?有何冤情?\"施世伦一拍惊堂木,沉声问道。
\"回禀大人,学生胡文焕,家住城东胡家巷。昨夜家中遭劫,父母双亲惨遭杀害,头颅...头颅不翼而飞啊!\"说罢,胡秀才以头抢地,痛哭失声。
堂下衙役闻言无不色变。施世伦眉头紧锁,这江都县果然不太平,自己刚上任就遇到如此恶性案件。
\"胡秀才节哀。本官即刻前往勘验现场。施忠,备马!\"
胡家宅院位于城东僻静处,三进院落,青砖黛瓦,显是书香门第。此时宅门大开,院内一片混乱。几名邻居站在门外,神色惊恐地张望。
施世伦下马,命衙役封锁现场,只带施忠与仵作进入。正厅内,两具无头尸体并排躺在血泊中,脖颈处切口整齐,显是利刃所为。地上血迹已呈暗红色,墙上、家具上溅满血点,场面触目惊心。
\"死亡时间约在昨夜子时前后。\"仵作查验后禀报,\"凶手下刀极为精准,一刀断头,应是习武之人所为。\"
施世伦环视四周,发现厅内摆设基本完好,并无激烈搏斗痕迹,只有一张茶几翻倒,茶具碎了一地。
\"胡秀才,令尊令堂可与人结怨?\"施世伦问道。
胡秀才抹泪道:\"家父胡翰林曾任国子监司业,致仕后回乡着书立说,与人为善,从不与人争执。家母更是吃斋念佛,乐善好施,怎会与人结怨?\"
\"家中可曾丢失财物?\"
胡秀才环顾四周,迟疑道:\"似乎...并未丢失贵重物品。学生检查过,银钱、字画、古董俱在。\"
不为财,莫非为仇?施世伦心中暗忖。他仔细检查尸体周围,在墙角发现一枚小小的玉佛坠子,捡起细看,坠子背面刻着\"观音\"二字。
\"这是令堂之物?\"
胡秀才摇头:\"家母信佛,但从不佩戴饰物。\"
施世伦将玉坠收好,又问道:\"昨夜你可在家中?\"
\"学生前日应友人邀约,去城外金山寺参加诗会,昨夜宿在寺中,今早才归,谁知...\"胡秀才又哽咽起来。
施世伦安抚几句,继续勘查。在后院墙头,他发现几处新鲜的踩踏痕迹,墙外泥地上有杂乱的脚印,其中一双特别深,似是背负重物所致。
\"施忠,你看这脚印。\"
施忠蹲下身,用手指丈量:\"大人,这脚印长近一尺,宽四寸,应是魁梧男子所留。步距较大,走路带风,必是练家子。\"
施世伦点头:\"凶手至少两人,一人魁梧,另一人稍轻。他们翻墙而入,杀人后携头颅翻墙而走。\"
回到县衙,施世伦立即召集三班衙役,命他们查访城中近日有无可疑人物出入,特别留意身材魁梧的外来人。
傍晚时分,施忠匆匆来报:\"大人,有线索了!城南观音寺近日来了个挂单和尚,法号九黄,身材高大,武艺不凡,常在夜间外出。寺中僧人说,他前日出门,至今未归。\"
\"观音寺...\"施世伦想起那枚玉佛坠,\"可还查到什么?\"
\"观音寺附近有座观音庵,庵中住持七珠尼姑据说貌美如花,与九黄和尚过从甚密,常有香客见他们同进同出。\"
僧侣私通?施世伦眼中精光一闪:\"明日一早,我们去拜访这观音寺与观音庵。\"
次日清晨,施世伦换上便服,带着施忠先来到观音寺。寺中香烟缭绕,钟声悠扬,看似一派祥和。住持圆通和尚听闻知县到访,慌忙出迎。
\"阿弥陀佛,不知施大人光临寒寺,有失远迎。\"
施世伦摆手:\"本官初到江都,特来上香祈福。听闻贵寺有位九黄法师,佛法高深,不知可否一见?\"
圆通和尚面色微变:\"九黄师弟前日出门云游,至今未归。大人若要听经,贫僧可代为讲解。\"
施世伦注意到住持神色有异,便道:\"那就有劳住持了。对了,这枚玉坠可是贵妃之物?\"他掏出那枚玉佛坠。
圆通接过一看,摇头道:\"非也。这玉坠形制小巧,倒像是...像是观音庵七珠师太之物。她有一串类似的佛珠。\"
离开观音寺,施世伦直奔观音庵。庵门紧闭,敲了许久才有一小尼姑开门。听说知县来访,七珠尼姑不得不出面相见。
这七珠尼姑约莫三十岁年纪,虽着缁衣,却掩不住婀娜身段。她面容姣好,眉目含情,哪里有出家人的清净模样?
\"贫尼参见施大人。\"七珠合十行礼,声音柔媚。
施世伦出示玉坠:\"师太可认得此物?\"
七珠一见玉坠,眼中闪过一丝慌乱,随即镇定道:\"确是贫尼之物,不知何时遗失了。\"
\"师太与观音寺九黄法师相熟?\"施世伦单刀直入。
七珠脸色顿变:\"大人何出此言?贫尼是出家人,怎会与和尚...\"
话未说完,忽听庵后传来一声轻响。施忠反应极快,一个箭步冲过去,却见一道灰色身影翻墙而出,身手矫健。
\"是九黄!\"施忠大喊,纵身追去,但那身影几个起落便消失在街巷中。
七珠见状,面如死灰,跌坐在地。
施世伦冷笑:\"师太还有何话说?\"
七珠忽然泪如雨下:\"大人明鉴,贫尼冤枉啊!那九黄和尚确实常来纠缠,贫尼避之不及...\"
\"住口!\"施世伦厉声道,\"胡翰林夫妇被杀,头颅失踪,你与九黄涉嫌重大,还不从实招来!\"
七珠闻言大惊:\"胡...胡翰林死了?\"她神色变幻,忽然咬牙道,\"大人,贫尼愿招。九黄确是贫尼...相好。那夜他来寻我,说在胡家窗外听到胡夫人向胡翰林告发我二人奸情,胡翰林扬言要告到官府,拆我庵堂。九黄一时激愤,当夜便去杀了胡氏夫妇...\"
\"头颅何在?\"
七珠浑身颤抖:\"九黄说...说要将头颅悬挂在地藏庵门首,以示警告...\"
施世伦立即命人将七珠押回县衙,同时派捕快赶往地藏庵。
地藏庵位于城西偏僻处,当施世伦带人赶到时,庵门紧闭,寂静无声。推门而入,只见一位老尼姑正在佛前诵经。
\"师太,可有人在此悬挂人头?\"施世伦直截了当。
老尼姑抬头,面色平静:\"阿弥陀佛,大人何出此言?贫庵乃清净之地,怎会有此等凶物?\"
施忠带人搜查全庵,却一无所获。正要离开时,施世伦注意到庵门门楣上有几道新鲜的擦痕,似是绳索勒过的痕迹。
\"头颅确实在此悬挂过,但被人取走了。\"施世家断言。
老尼姑神色微动,却仍不语。施世伦环视庵内,发现角落有个衣衫褴褛的老道正在扫地。
\"这位是?\"
\"是庵中看门的老道,又聋又哑,在庵中多年了。\"老尼姑答道。
施世伦走近老道,见他低头扫地,毫无反应。正要转身,忽见老道手腕上有一道新鲜的伤痕,似是绳索勒伤。
\"拿下他!\"施世伦突然喝道。
老道大惊,转身欲逃,被施忠一把按住。经审问,老道终于招供:昨夜确有两颗人头被挂在庵门上,老尼姑怕惹祸上身,命他将人头丢弃。他将人头装入麻袋,本想抛入河中,却因害怕,随手扔进了附近一家广货店的后院。
广货店店主王昌是个四十多岁的精瘦男子,当衙役上门搜查时,他脸色大变,却强作镇定。
\"大人明鉴,小店经营正经生意,哪会有什么人头...\"
施忠带人在后院搜查,很快在一堆杂物下找到一个沾血的麻袋,里面赫然是两颗已经腐烂的人头,正是胡翰林夫妇!
王昌见状,瘫软在地。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后院井中,还打捞出一具男尸,是店中伙计王公弼。
\"这...这是他自己失足落井的!\"王昌慌忙辩解。
施世伦冷笑:\"王公弼颈上有勒痕,分明是被害致死。你为掩盖人头之事,不惜杀人灭口,罪加一等!\"
至此,案情已明:九黄和尚与七珠尼姑私通,被胡夫人发现并告知胡翰林。九黄怒而杀人,将头颅悬挂地藏庵示威。老尼姑怕事,命老道丢弃人头。老道将人头抛入广货店后院,店主王昌发现后,为自保竟杀害知情的店伙王公弼。
然而主犯九黄和尚仍在逃,且据七珠供述,九黄与一伙江洋大盗有勾结,那些人就藏在观音寺内。
回到县衙,施世伦沉思良久,忽然拍案而起:\"有了!\"
施忠忙问:\"大人有何妙计?\"
施世伦笑道:\"本官要在县衙办一场'念经办会',请全城僧尼来行香游街,设施食台开法会,邀军民百姓都来看会。那九黄自恃武功高强,又好出风头,必会前来。届时...\"
三日后,江都县衙前张灯结彩,搭起高大法台。全城僧尼列队而来,百姓围观如堵。果然,九黄和尚混在观音寺僧人中昂然而至,他身高八尺,浓眉大眼,太阳穴高高鼓起,一看就是内外兼修的高手。
法会开始,众僧诵经,九黄端坐前排,不时偷眼四望。午时,县衙设斋宴招待众僧,九黄与十余名形迹可疑的\"僧人\"同坐一桌,开怀畅饮。
酒过三巡,九黄已有醉意,正与同伙吹嘘自己杀人如麻的\"壮举\",忽听\"咣当\"一声,楼门被人从外倒扣上锁。
\"不好!\"九黄跳起,却见四周窗户同时落下铁栅。
施世伦的声音从楼下传来:\"九黄凶僧,尔等已被包围,速速束手就擒!\"
九黄怒吼一声,运起轻功欲破窗而出,谁知窗外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数十名弓弩手瞄准窗口。与此同时,施忠带精锐衙役破门而入,与群盗展开激烈搏斗。
九黄武艺高强,连伤数名衙役,眼看就要突围。千钧一发之际,施忠从腰间解下一物掷出——正是施世伦特制的铁链网,将九黄团团缠住。众衙役一拥而上,终于将这恶贯满盈的凶僧制服。
经审问,与九黄同桌的\"僧人\"果然是横行江南的十二大盗,他们以观音寺为窝点,犯下无数劫杀大案。七珠尼姑则是他们的眼线,专门物色有钱香客作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