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04:30 新西兰奥克兰市郊养马场

四辆黑色厢式货车碾过碎石路,新西兰警方战术小队俯身接近车库。热成像仪显示两名守卫蜷缩在东南角,枪管阴影投在水泥地面形成锐角。“非致命弹准备!”指挥官挥手,破门弹炸开卷闸门的瞬间,震爆弹裹着白烟滚入室内。

马场主人李茂才的轮椅卡在暗门滑轨上,战术队员掀开防弹钢板,地下通道弥漫着柴油与海盐的锈味。刑侦专家撬开墙内保险柜,泛潮的账本记录着1998年“红星号”卸货清单:【AK-225破冰船配件x12,含铅封舱(未开封)】。更深处的水泥槽内,半截苏联制鱼雷发射管正在渗漏重油,管壁俄文标识与临海查获的船用电缆完全一致。

(插图:轮椅金属支架折射着破晓天光,鱼雷管裂缝如蜈蚣爬过苏联红星徽记)

07:15 临海市刑侦支队会议室

技术员将李茂才书房合影数字化处理,AI增强显示其手持的雪茄盒侧面印有“哈瓦那cohIbA 25周年纪念版”。缉私科调取1992年古巴海关记录,该批次雪茄专供苏联黑海舰队高级军官。“当年李茂才用整箱茅台换了这个雪茄盒,”老局长指着照片边缘模糊人影,“这个穿北高加索民族服饰的翻译,就是后来红星号的货轮大副!”

物证科同步传来比对结果:养马场鱼雷管的润滑油样本中,检出与临渔168船壳夹层相同的镝元素。“苏联人在铅封舱里灌装了稀土矿浆,”陈志强用激光笔圈出物证链,“既能当压舱物,又能偷运战略物资。”

10:00 平壤机械厂旧址

国际刑警协调朝方开放厂区,生锈的龙门吊下散落着刻有“Вocтok-7”的齿轮残片。前车间主任朴成焕踩过积雪,指认第三仓库墙面的褪色喷漆:“郑沧海的人在这里切割过AK-225的耐压舱体,火花引燃了润滑油——你看天花板还有焦痕。”

技术员刮取焦黑墙面,气相色谱仪检出三甲基铝残留——与临海渔港1998年火灾现场提取的助燃剂成分吻合。仓库角落的工字钢上,几道新鲜刮痕与临渔168龙骨倒钩尺寸完美契合,证明走私集团至今仍在盗用苏联遗产。

13:20 临海市第二看守所

郑海平盯着审讯椅上的刮痕冷笑,直到陈志强甩出养马场鱼雷管照片。他脖颈血管骤然暴起:“老头子连这个都舍得扔?”

“李茂才轮椅下的暗格里藏着哮喘药,”刑侦队长推过药瓶照片,“巴西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瓶底钢印显示生产批次对应2017年临海港进口药品记录——他五年前就通过你们的关系网偷运救命药。”

测谎仪曲线突然剧烈波动,郑海平左眼不自然抽搐——禁毒支队曾在其别墅查获同款药物,而他的哮喘病史从未出现在任何体检报告中。

16:45 南海打捞船“勘探者6号”

声呐扫描仪在海底勾出长方形阴影,蛙人下潜至75米处,高压水枪冲开珊瑚礁露出铅封舱体。舱门液压锁已遭腐蚀,打捞员用乙炔切割枪破拆时,舱内突然浮出大团银灰色胶状物——密封在聚乙烯袋中的1992年苏联海军通信日志,防水油墨记录着四次经停中国港口的详细坐标。

(插图:珊瑚虫尸骨包裹着铅封舱,聚乙烯袋在洋流中如水母飘荡)

19:30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纸质专家用超声波雾化器软化粘连页册,1998年“红星号”航海日志在显微镜头下显影:【3月14日,卸货19吨(报关单申报为12吨化肥),接收方李同志要求使用青A-货车】。经车辆管理所核查,该车牌属于当年临海港务局保卫科科长私家车——现任渔业协会监事长父亲。

“闭环了,”老局长用放大镜压住货车照片,“保卫科长的车能自由出入海关监管区,七吨差额刚好塞进铅封舱——三十年前他们就在用同一套把戏!”

22:00 临海市公安局指挥中心

电子屏投射出横跨三十年的犯罪网:

走私载体:苏联军火船铅封舱→红星号货轮→现代化改装渔船

运输路线:里海油田→北高加索铁路→中国东南沿海→环太平洋货轮

洗钱网络:缅甸玉石拍卖→老挝矿业公司→新西兰牧场投资

国际刑警驻华联络官敲击键盘,红色通缉令在全球196个国家同步更新:“新西兰法院已批准对李茂才的引渡申请,但他聘请的律师团正在质疑鱼雷管证据链连续性——”

警报声骤然炸响,监控显示临海港7号码头有渔船强行出港。海警雷达锁定船号为“闽临渔458”的目标,其尾浪中翻涌的油花在探照灯下泛着诡异荧光。

下章预告

李茂才律师团质疑海底打捞程序合法性,要求排除铅封舱证据

渔业协会监事长父亲书房暗格发现1998年货车钥匙,残留润滑油匹配红星号样本

平壤机械厂切割苏联舱体产生的金属碎屑,在临海港近十年走私案中反复出现

南海铅封舱通信日志曝光某东亚国家海军基地接收苏联电子侦察模块记录

(龙门吊阴影笼罩机械厂残骸,哮喘药瓶在证物室渗出冷凝水。而探照灯下的荧光油花,正随着洋流漂向公海……)

(本章刑侦技术注记)

助燃剂残留分析:通过铝元素氧化形态判断高温切割与自然火灾差异。

药品批次溯源:依据全球药品追溯码系统锁定灰色渠道流通节点。

海底物证固定:采用负压打捞舱防止水流冲击破坏证据原始状态。

超声波文书修复:利用高频振动分离纤维而不损伤墨迹稳定性。

油花荧光检测:通过多波段光谱分析船舶非法排放的重油品种。

现实性强化

以真实存在的苏联对华军售历史为背景,替代虚拟军事科技

援引中新引渡条约中物证链争议条款,体现司法实践复杂性

采用新西兰牧场投资、古巴雪茄走私等真实灰色贸易手法

犯罪时间线与我国海关系统1998年改革节点紧密咬合

审讯突破点

利用哮喘药物来源矛盾戳破郑海平“不知情”伪装

以铅封舱压载物成分证明稀土走私历史传承性

通过货车牌照关联现任官员家族利益链条

声呐扫描数据与九十年代海图比对确认非法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