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直播现场,第七位发言者刚刚落座。
台下,代表团成员面色各异。
一名身穿灰色夹克的中年男子站起,正是宗家派来协助调查的旧地档案管理员——黄正良。
他手中提着一份密封资料袋,本应作为“压轴证人”,当众证实沈逸辰早年确曾受控于“行为建模系统”,甚至曾出现“人格分裂式实验反应”。
宗家希望,他的陈词能一锤定音,将沈逸辰从“人格独立旗手”重新打回“系统实验产物”的烙印。
然而。
走上台的黄正良,脚步沉缓,神情复杂。
主持人轻声介绍:“下一位,是当年实验区域南江行为研究室的负责人,黄正良先生。”
弹幕刷起一片:
【终于要实锤了?】
【真相来了,沈逸辰到底是不是被模型驯化的?】
【如果黄正良说他是产物,那沈逸辰这人设真的保不住了……】
就在所有人屏息以待时,黄正良忽然停在台中,低头,从资料袋里取出一枚录音笔,缓缓举起。
“对不起,我不能再撒谎。”
这句话一出,全场哗然。
他看着镜头,手指微微颤抖,按下录音键——
“……你只要照我们给的口径说,就能保住你儿子留学名额。”
“这事国家早封了,没人会去查。”
“把那年沈逸辰的档案按c类处理,记得标注‘情绪不稳定、模型干预失败’,听清楚了没?”
录音中的声音并不清晰,却异常刺耳,背后那份冷酷的命令感几乎渗入骨髓。
直播弹幕瞬间炸裂:
【什么?他被逼造假?】
【宗家居然拿人子女威胁换证词?】
【这不是实锤造假,是锤爆了自己!】
黄正良艰难地抬头:“我曾签下过保密协议……但现在,我要违约。”
“因为这个孩子,从没对不起我。”
“但我却差点,亲手埋了他的未来。”
他转向沈逸辰,深深鞠了一躬:“对不起,辰少。”
场内一片死寂。
宗家代表团面色铁青,有人试图起身辩驳,却被直播控制组强行切入“直播中立协议”:发言需经嘉宾主持人审核。
而主持人此刻脸色已如锅底。
他收拾情绪,缓缓转向沈逸辰:
“沈先生,你是否愿意对这段‘伪档案风波’做出回应?”
沈逸辰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打开了身边的终端,上传一份文档——
《中枢系统S系列实验设计核心资料》
授权来源:国家科技监管局实验备案公开库。
文档内容简洁有力,开篇便是一段红字:
“S系行为模型实验,已于十年前正式终止。因违反伦理规范、数据监测不足、系统参数侵入性过高,项目被国家伦理科技委员会认定为‘存在严重人格影响风险’,现已永久归档,禁止启动。”
随之附带签字人:
时任监管组组长:柳致远
审核专家委员会执行长:钱浩南
国家青少年人格发展委员会副席:陈婧
现场哗然已成山崩海啸。
沈逸辰缓缓开口,语气如刀:
“宗家今日拿出来的,是一份十年前被国家判死刑的系统。”
“不是为了真相。”
“是为了掩盖。”
他猛地一按操作台,屏幕再度切换。
这一次,是一份隐秘拨款记录:
“宗系资本控股子平台‘德序科技’,近五年通过教育模组投入资金用于——‘青少年认知结构实验恢复计划’。”
“名义为研究‘基础行为方向优化’,实则重启被禁实验系统。”
“他们不是怕我揭他们的卷宗。”
“他们怕我把他们的未来研究计划,连根拔了。”
直播弹幕疯狂刷爆:
【宗家拿封死的项目炒人设?还试图借尸还魂?】
【现在明白了,他们不是打沈逸辰,他们是想打断所有人的独立人格之路!】
【十年前国家叫停的东西,你们今天竟然敢拿出来做武器?】
【说实话,我现在只想一句话——沈逸辰,把你那套系统,扩散全国吧!】
……
舆论反转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
代表团当场无言,宗家话语权全面崩溃。
而会议结束后,青创官网悄然上线一则通知:
【cYS系统“公民人格成长辅助计划”内测版即将推出,支持匿名成长轨迹备案、自主反馈分析、自我评价评估路径。】
“我们不能替你定义你是谁。”
“但我们可以,让你学会亲手定义你自己。”
沈逸辰看着系统界面缓缓运行,眼神清澈如海。
他低声一句:
“你们拿编号杀我。”
“那我就,让全世界——都成为自己的编号。”盛夏·京城·国家青年议题大会现场。
会议厅庄重肃穆,六百余名来自各地高校、教育研究机构、产业代表及中央系统监管人员齐聚一堂,标志着今年最具战略性质的一场“教育结构方向大会”正式开启。
大屏滚动列出各主议题:
青年社会参与与话语结构
教育资源再分配与公平路径
数据导向型教育模式审议
教育—资本—结构关联机制透明化建议
而在第四项议题下,一串熟悉的名字赫然闪现——
主议席发言人:沈逸辰(青创联盟代表)
全场一震。
短短两周前,沈逸辰还陷于“身份黑档风波”之中,如今却被推至“教育改革顶层发言人”的地位。哪怕是长期关注政策领域的老专家,也不得不承认:
舆论战,他打赢了。
舆情控制,他超乎了所有人想象。
而今天,他将走进国家系统的话语核心。
……
会议开启第45分钟,大屏上出现沈逸辰的资料投影。
他步入主台,身着黑色窄领西装,神情冷静克制,步伐坚定。
“诸位代表好,我是沈逸辰。”
他不看稿,不套话,第一句话直击主题:
“我们这一代,不缺成绩,不缺能力,不缺奋斗。”
“我们缺的,是——结构上的解放。”
会场一片静默。
他缓缓扫视全场:
“现行教育系统,仍然运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模型式路径逻辑。”
“——也就是:评价标准—人才划分—资源配置—能力引导。”
“我们把学生训练成标准答案,却从不鼓励他们打破问题。”
他按下手中遥控,屏幕出现一张图——
一张“当前资源—权力—教育结果”金字塔分布图。
顶端是家族、资本、机构建模团体;底层则是普通学生、农村平台、边缘教育地区。
“我们所有的选拔机制,都在强化一个隐形前提——不是你优秀,而是你‘符合’。”
“你要符合城市主流行为模样,符合评测的关键字,符合资本制定的成功定义。”
“否则,你连起跑线都看不见。”
全场鸦雀无声。
大屏切换。
出现一行清晰大字:
“创造模型”替代“管控模型”——新时代教育主张。
沈逸辰语气愈加坚定:
“我不是来优化系统的。”
“我是来——拆掉旧的系统。”
他提出三项“颠覆性改革提案”:
取消资本背书型教育认证指标
所有教育资源平台必须公开财务结构,不得以“合作名义”绑定青年人才评估模型。
引入“学习人格评估协约”机制
每一名青年可在16岁起签署“个性学习规划”,不得被迫导入成绩排名式模板化路径。
成立“教育资源平权执行组”
针对优质教学资源严重集中于资本家族控制区的情况,进行周期性调拨与清算。
“要让青年不再是‘结构内的服从者’,而是‘结构外的建构者’。”
这句话一出,数百名学生代表席直接起立鼓掌。
弹幕直播平台瞬间刷屏:
【沈逸辰不愧是破局者!】
【我十七岁那年就知道,我不适合他们要的“成绩模板”】
【现在终于有人在说实话!】
【他不是教育界的人,他是来重做教育这张桌子的】
……
但就在全场被这股“去垄断”风潮感染之际,宗家后台彻底炸锅。
宗家府邸·密会厅内。
会议投影正播放着沈逸辰的发言,全场鸦雀无声。
赵如嵩猛地一拍桌:
“他不是在改革,他是在革命!”
“什么‘拆掉系统’?他就是要把我们这些‘系统缔造者’送上断头台!”
赵乾鹤面色铁青,怒道:
“去资本认证?引入人格自主协约?设资源调拨组?”
“这是要国资都听他联盟的话?!我们几十年布的局他三句话拆光了!”
“不能让他继续站上这张桌子。”
“现在开始——架空联盟。”
“不是打他个人,是剥离他所有系统合法性。”
……
当天夜里,宗家幕僚组即向某体制核心发起建议案:
“建议将青创联盟职能归入教育部专项治理结构,设立青年事务专项办公室统一管辖。”
理由:联盟系统与国家教学指标存在重复性,拟合率不足,评估机制缺少独立性。
——这是一份“听起来合理”的提案,但它背后的动机,只有一句话:
“把沈逸辰从结构里,清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