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被班花绿了之后,校花女神为我痴狂 > 第八十章 宗家震怒,高层启用“规则封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八十章 宗家震怒,高层启用“规则封锁”

顾子诚的资本崩塌轰动了整整一夜。

联盟风暴刚停歇,京圈宗家高层便召开了紧急闭门会议。

沈逸辰,再一次成为了他们口中必须“抹平”的变数。

“不能再让他扩散了。”

宗家三房长老,赵如嵩一锤定音,语气冰冷。

“软的不行,那就动规矩。”

……

第二天清晨,联盟后台系统收到了来自五个不同平台的“合作流程中止信”:

全国高校创培扶持计划办公室

中策青年评估平台

首都青年事务理事会

青年校企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青年网络议题研究室

所有合作终止理由,统一格式:

“暂不适配部分代表身份资质,建议本单位在审核后更新协作接口权限。”

换句话说——

沈逸辰,**被“合规性技术性踢出”**了。

与此同时,多家智库同步撤下他名下的发言邀请、删去他在“青创发展三年计划”白皮书中的署名,甚至连即将举办的“全国青年共创大会”也悄无声息地撤销了他的参会资格。

——他,没有被明文封杀。

——他,只是“规则上不再适配”。

“他们在玩‘软禁’,不动你的人,但封你名。”

林紫然怒极:“他们想让你在所有公开文件里彻底消失!一边不敢明着开刀,一边想让你‘被历史遗忘’!”

沈逸辰面色不动,只淡淡问道:

“联盟运营情况?”

“正常,但不少合作高校内部已在观望,甚至开始讨论‘是否需要新增轮值发言人’的议程。”她紧咬牙关,“他们怕站队错了被波及。”

沈逸辰拿起桌上的会议通知,一页页翻看,语气平静得可怕:

“很好。他们终于动这一步了。”

林紫然怔住:“……你还在笑?”

“因为他们忘了,时代不是靠规则写出来的。”

他起身,走到办公桌前,将一份策划方案拍在了桌面上。

《联盟数据融合共享系统2.0——分布式议程AI建模计划》

林紫然瞪大眼睛:“你要在后台重建一个‘影子联盟议程系统’?”

沈逸辰点头:“我不需要再去每个会议上说话,也不需要每个平台都挂我的名字。”

“我只要所有决策数据,最终——仍然要从我手里流出。”

……

当晚,沈逸辰主动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条公开信:

“即日起,我将不再以公开席位身份参与各类青年平台议程。”

“青创联盟将进入分布式自治试运行阶段。”

“我将把主控席交还集体评议委员会,并退出所有投票事务。”

此言一出,震惊所有人。

【沈逸辰主动退了?】

【他不是刚刚反杀顾子诚,怎么又自断权力?】

【是被逼的吗?还是另有布置?】

宗家高层冷笑:“这就是他的极限了。”

“他以为退场能留住点体面。”

但谁也没注意到,发布这条信息的同时,联盟技术部悄然完成了一项系统更新:

【新增模块:智能议题流通与匿名数据引导器】

绑定源端口:“辰式议程构模器-2”

隐性引用端口:全国32所试点高校+青年公益协作计划+十六家城市联合智库

也就是说——

虽然沈逸辰不再出现在会议中,不再拥有投票权,却通过AI建模,把自己的思想、议程逻辑、数据预案散布进了整个系统。

沈逸辰,不再是一人。

而是一种**“议程风格”,一个分布式的智能操作模型。**

……

一周后,青年校企论坛正式开幕。

开场议题发布时,全场代表惊愕发现:原定表决稿居然被自动替换为“预推模型改稿”,并获得92%的在线通过率。

所有人懵了。

“这是……谁写的模型?”

后台调出,署名显示为空,但源算法标识为:

cYS-VISIoN系统优化框架。

cYS,沈逸辰英文缩写。

有人惊悚地意识到——

“他根本没退出,他在借‘数据建模’,将整个平台改造成自己的逻辑体系。”

宗家会议厅再度陷入慌乱。

“他的名字可以抹去,但他的规则,正在变成系统默认值。”

“就像一个不死病毒,永远清不干净。”

……

而此刻,沈逸辰坐在石城一间普通的联合办公空间内,盯着数据流的投影屏幕,轻声开口:

“我不再站在你们能指认的地方。”

“那我,就让你们连打谁都不知道。”

他身后,一群年轻人正在加班测试议程算法运行效率,没人喊他“主理人”,也没人称呼“顾问”。

但每一套政策、每一行指令、每一个议题方向,都在围绕他的模型转动。

他的身影,已从一个人的战斗,变成了——一整代人的逻辑起点。“五日已至,规则封锁全面落地。”

这是宗家内部私发给各高校代表群的密电内容,短短一句话,却在联盟高层掀起暗潮涌动。

在青创联盟的运营后台中,有三十多个议程已遭“隐性冻结”:审批被延迟、数据上传无响应、流程重定向至“监管中转节点”……从制度上看,一切合规;但从执行结果看,几乎等同于断流。

林紫然急得焦头烂额:“就像有人把我们的血管一段一段地掐住,但你想喊疼,他们还拿出医嘱说‘在帮你放毒’。”

“这就是他们要的状态。”沈逸辰目光深沉,“你以为他们真在打击我?不,他们在逼我们——自溃。”

但这一次,宗家算错了一步。

他们忘了,真正的权力,不止来自规则——还来自高于规则的人。

……

第六天上午九点,石城青创联盟总部门前,一辆黑色无牌奥迪缓缓驶入。

车门一开,走下来的,不是普通审查员,而是教育部分管青年事务的副部长——陶景铎。

这位政坛沉浮三十载的“儒派官员”,在青年政策领域一向极具话语权,凡他插手的事务,极少失败。

陶景铎走进联盟大楼时,全场一片肃然。

所有人都知道,他这次“亲临视察”,并非简单查账,而是——

一次来自更高层的试探:沈逸辰是否还能站得住?青创联盟是否还能撑得起?

宗家的人坐在会客室后排,脸上挂着“看戏”的表情。

他们早已通过各种“舆情回路”向陶景铎递送了各类“审查建议”:

青创联盟权力架构不清

数据模型未经审计即全网同步

部分合作平台存在不透明资金流向

联盟代表选举机制缺乏监督入口

四条建议,看似中立,实则步步为营。

只要沈逸辰在接待中稍有迟疑——便可坐实“治理不规范”,引发下一轮整顿。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

沈逸辰,在副部长抵达前,反而亲自递交了一份文件。

封面上印着八个字:

《主动合规审查申请函》

陶景铎眉头微挑:“这是?”

沈逸辰双手递上,神色不卑不亢:“联盟本应对所有监督保持欢迎与合作的态度,我们自己提审,才能证明我们不是在对抗。”

他顿了顿,目光如炬:

“而是——在自证。”

会议室内一阵寂静。

随后,沈逸辰打开投影仪,抛出了第二份材料。

那是一套完整的“高校联合自治数据治理计划”,由青创联盟发起,涵盖了:

各校参与透明度评级体系

公共议题数据链路同步机制

青年事务动态行为轨迹模型

人工智能监管辅助反馈机制

每一页都配有执行路径图与三年期效果评估数据。

沈逸辰淡声介绍:

“我们不是在绕过制度,我们是在用新的方式,主动补足制度空白。”

“我们不靠台上的手势权威,我们靠台下的数据透明。”

“这是我过去三年,给青创联盟构建的治理底层。”

陶景铎看着屏幕,良久未语。

而当沈逸辰翻出最后一张投影时——宗家代表的脸,彻底变了。

那是一份对比报告。

标题:《青创联盟运营透明度报告》

比对对象:全国八大青年组织、十一家高校治理实验室、五个区级青年事务中心

结果:青创联盟在信息公开完整度、参与可达性、反馈延时控制等七项维度中,六项排名全国第一。

这,不是辩解。

这是正面碾压。

陶景铎放下手中茶杯,第一次抬起头,盯着沈逸辰看了足足三秒。

“这些数据……你准备了多久?”

“不是我准备的。”沈逸辰笑了笑,“是我们系统——每天自动生成的。”

“我们早就习惯,每一分钟都在被监督。”

“我们不怕有人查,我们怕——没人查。”

一席话落地,全场寂静无声。

宗家代表脸色发青,却一句话说不出来。

陶景铎起身,走向投影前,长叹一声:

“透明,本是制度最难的部分。”

“你用技术做到了……这一点,值得全国推广。”

他转身看向秘书组,缓缓道:

“提交联合报告,我将向上级建议,将‘高校数据协治模型’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

“由青创联盟提供初级框架模板。”

“沈逸辰,担任青年数据建模顾问。”

宗家众人如坠冰窟。

——他们花五天铺设“封锁墙”,却被沈逸辰一招“透明风暴”炸了一个天窗!

而发布会结束前,陶景铎私下对沈逸辰说了一句话:

“有人怕你太强,我只怕你不强。”

……

晚上十点,《青年时报》发出最新头条:

【沈逸辰主动接受审查,联盟治理数据成全国样板】

【封锁?不存在,数据即是最硬通货!】

而联盟后台的那条AI自评语,赫然亮起:

【沈式模型,信任指数+47】

这一刻,谁都知道:

封锁失败了。

沈逸辰,不但没有被抹除,反而被钉进了系统的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