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突如其来的真相如同五雷轰顶,瞬间击垮了李鸾的内心防线。
他脑海中充斥着难以言喻的恐惧与焦虑。
他还依稀记得,最近这些时日里因为朱政与蓝玉的一场打赌,坊间闹得沸沸扬扬。
关于朱政的各种故事和传说不断被人提及议论。
毕竟,这个从街头拾起的孩子不仅受到老朱的高度关注与宠爱,甚至其地位和待遇还远远超越了一般的皇子皇孙。
更让他震惊的是父亲李善长曾私下猜测朱政可能正是朱家血脉,真正的皇族成员。
如此一来,诸多不解之事似乎迎刃而解,例如为何之前**李景隆表现异常,并选择与自己断交。
显然**那家伙早就清楚朱政的身份,还用精心编织的谎言将他们父子玩弄于股掌之间!
此时的李鸾怒火攻心,双目充血,恨不能即刻提刀跃上台去剁了**李景隆以泄心头之愤。
不过,在这紧要关头,他勉强克制住了自己这份冲动。
实际上,相比报复**那些琐事,还有更重要的问题正压迫着他的思绪。
那就是叔叔李大失踪的原因!几乎不用怀疑,此事十有八九已经落入锦衣卫的手中,遭受着严刑拷打的命运。
倘若对方开口告密,自己岂能幸免?
想到这里,李鸾额头汗如雨下,脸色苍白如纸。
一切都完了!但不知道圣上最终会对自己做何裁定?
这种无尽的恐惧让他四肢筛糠般颤抖不止,差点就要失禁瘫倒!在他看来,眼下唯一可能挽救他的办法就是靠某个人出手相助。
怀着最后的一丝希冀,李鸾用惊惶的目光望向主席台上父亲李善长的身影,在心底拼命呼喊道:“父亲,救我呀!”
可惜,此时的李善长正专心致志陪着老朱观看下面的比武仪式,哪里注意到儿子这边的情形?而且,对于即将爆发的大祸,他也毫无察觉。
比武进行到现在已经到了第二个环节:模拟两军阵营冲锋厮杀演练。
对此朱政毫无兴趣参与。
所谓阵前冲锋不过是一次机械式、缺乏灵活性的表演,对他来说没有实际意义。
于是,他仅仅安排瞿能、平安带领骠骑卫象征性地参加了比赛。
反倒是围观的文官们兴致勃勃,不时发出低声的喝彩与赞叹声,有人借此诗兴大发,还有人则热血澎湃,产生了投身行伍的壮志。
说到武将们,像蓝玉、冯胜、傅友德这些高级统帅级人物,自然觉得这样的演练毫无趣味,因而也提不起兴致参与其中。
至于定远侯王弼等各营的主将,则完全相反,不停地挥舞着双臂为自家士兵加油助威,争夺荣誉。
每当自己的部队胜利时便得意地哈哈大笑,而一旦失败则激动地咒骂不休。
这一切正体现了所谓的“胜者为王”。
就在这样的喧闹声中,阵前厮杀的比试环节迅速结束,结果不出所料,依旧是朱政的骠骑卫胜出。
这并不意外,毕竟像甄武等人都是从各地挑选出来的大明军队中的精锐,他们不仅个人战斗能力出众,而且彼此之间的配合也非常默契。
再加上朱政这段时间施以的魔鬼训练,使得全体骠骑卫士兵在耐力、意志力以及纪律性上又有了显着提高,和其它部队相比已经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因此他们的胜利可谓是理所当然。
然而这样的结果,在一众淮西将领眼里看来却极不公平。
将领们心中满是不平衡与怨愤:把自己的精锐士兵调走给了朱政,那还怎么能争得过他呢?这不是靠本事取胜。
他们认为若是给自己同样的精锐部队,岂会落败于此?显然朝廷太偏向朱政了!想到这点,傅友德等人越发相信李善长的推测——怕是皇帝对他们的不满日益加深,打算借机削弱手中的兵权!
要是如此下去听之任之,或许还会更进一步裁撤他们的军事地位,甚至让他们卸甲归田都有可能!这是在悄无声息地削减力量啊!思及此处,众位淮西武将心中更加不服气。
一辈子南征北战,用性命换取荣华富贵,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他们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此时互相交换眼神达成默契:接下来的个人竞技环节绝不能再让对方独占鳌头,必须做点事情表达自己的态度。
接着,只见朱元璋当着众人的面高高举起朱政的手臂,公开宣布骠骑卫再次夺冠!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此次比试的最后一环:个人演武,择优而立。
信者究竟能有什么凭仗?只见来自各营伍选出来的勇士纷纷出列,有进行徒手较量力量的,也有使用武器相互切磋,更有策马奔驰展示骑射技巧的,一时间校场上充溢着军人的勇猛气势,令观者无不热血沸腾。
各营中能人辈出,在徒手较量这一方面尤其频繁有人站出场挑战交锋,很少有能够连战连胜称雄的人物。
不过表现最优的还是骠骑卫的甄武,他在战斗技艺上的实力确实非同一般,勇猛无双几乎无对手,这让整个骠骑卫都倍感光荣高呼赞颂。
再看瞿能擅长使用长枪,平安则精通骑射,两人在场中叱咤风云往来奔突引得旁观众人阵阵喝彩不已。
不一会, majority的表演项目已然完成,包括角力、徒手格斗、拳脚功夫、以及刀剑展示等,仅剩骑射环节仍在继续。
初步计算结果显示,骠骑卫再一次成绩突出,稳居前列。
这一局面令淮西的众位将领心中难以平静。
接着,诸如定远侯王弼与景川侯曹震这样的高级将领竟然起身,出人意料地加入了骑射表演。
通常来说,统领一营的将军不会轻易亲自动手,毕竟稍有不当就可能削弱自身威信。
但此刻,王弼等人却不知为何果断参与进来,一举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校场上下顿时安静无声,所有人屏息凝神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而王弼等人确实展现出非凡的实力——作为经历过无数战斗的大明悍将,他们的技艺堪称卓越。
他们在疾驰奔腾中展现出矫健身姿,宛若虎踞龙行,气势恢宏令人震撼不已。
马蹄声急促如雨点落下,卷起烟尘四散飞扬。
伴随一声呼喝,手中挽开数石硬弓,毫不停顿便在距离靶子超过一百步的位置开始连续射击。
这一切全然遵循实战节奏,完全没有多余瞄准动作,速度之快让人目不暇接。
仅仅瞬息之间,九箭已经飞射而出。
然后未作任何停留,径直勒转战马返回原位,身姿敏捷地跃下马背。
如此复杂的高难度动作不仅考验胆量更挑战技术。
目睹整个过程后,校场内的士卒和席间列坐的文武官员皆为之惊叹不已,喝彩之声此起彼伏!随即就有士兵上前通报成绩。
即便发挥稍逊者也能做到九发中七;其他多数人均能达成九发八中;表现最为出色者则是景川侯曹震,竟然达成了惊人的九发全中,并且每一箭均透穿标靶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