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
王志远问。
林天启仔细观察着,故意不用特殊能力。
凭专业知识也能看出,这确实是件好东西。
“不错的手镯。”
他说,“水头好,种水也不错。应该是八十年代的老坑料。”
“林老板果然内行。”
王志远赞叹道,“这是我最近收的一件藏品。原主人说是祖传的,要价一百万。不知道值不值?”
林天启又看了看:“如果真是老坑料,一百万不贵。不过……”
“不过什么?”
“这个年代和工艺有点问题。”
林天启指着某些细节说,“这种切割方式是九十年代才有的。而且玉料的纹理,也不太像八十年代的特征。”
王志远脸色一变:“你的意思是……”
“不是赝品,但可能没有卖家说的那么老。最多也就是九十年代末的产物。虽然品相不错,但价值可能要打个对折。”
王志远听得目瞪口呼:“林老板这眼力……”
“爸爸最厉害了!”
沫沫在旁边说,“他教我认玉的时候说过,要特别注意这些细节。”
王志远这才注意到这个小女孩。
看她说话很专业的样子,不由问道:“小朋友也懂玉?”
“当然啦。”
沫沫得意地说,“爸爸教了我很多。比如这个手镯,你看这个地方的纹理,还有这个切工的痕迹,都是九十年代的特征。”
王志远更惊讶了:“这么小就懂这么多?”
“她从小就对这行感兴趣。”
林天启笑道,“平时没事就爱研究。”
“难得难得。”
王志远感慨道,“现在的年轻人都不爱学这些了。令千金不仅有兴趣,还这么专业,将来肯定大有作为。”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哗。
原来是陈总带着人来了。
“哟,这不是王总吗?”
他阴阳怪气地说,“也来找林老板鉴定玉器?”
王志远脸色一沉:“陈总这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
陈总冷笑道,“不过我觉得吧,找林老板鉴定不如找我。我在这行混了这么多年,什么没见过?”
“是吗?”
王志远说,“那陈总觉得这块玉怎么样?”
陈总接过手镯,装模作样地看了看:“好东西啊!这可是八十年代的老坑料,价值连城啊!”
“真的?”
“当然。”
陈总得意地说,“这种品相的老坑料,现在很少见了。一百万?简直是白菜价!”
王志远看看他,又看看林天启,突然笑了:“陈总,你确定这是八十年代的?”
“那是自然。”
陈总拍着胸脯说,“我在这行这么多年,还能看错?”
“可是林老板说这是九十年代末的产物。”
陈总一愣,随即冷笑:“他懂什么?整天就知道装神弄鬼。我敢说,这绝对是八十年代的老货!”
“要不要打个赌?”
王志远突然说。
“很简单。如果真是八十年代的,我给你一百万。如果不是,你赔我一百万。敢不敢?”
陈总犹豫了。
虽然他很自信,但这个赌注确实不小。
“怎么?不敢了?”
王志远讽刺道。
“赌就赌!”
陈总一咬牙,“我还怕你不成?”
“那好。”
王志远说,“现在就去检测中心,让专家鉴定。”
很快,双方来到检测中心。
这里有最先进的仪器,能准确判断玉器的年代和特征。
检测结果很快出来了:正如林天启所说,这确实是九十年代末的产物。
虽然品相不错,但绝不是八十年代的老货。
“陈总,该付钱了吧?”
王志远冷笑道。
“我……我凭什么相信这个检测结果?”
陈总狡辩道,“说不定是你们串通好的!”
“放肆!”
王志远怒道,“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副主任!这种话也敢说?”
陈总傻眼了。
难怪这人一来就找林天启鉴定,原来是位大人物。
“王……王主任……”
他讪讪地说,“我不是那个意思……”
“少废话!赌约就是赌约,输了就要认!”
在众人的注视下,陈总不得不掏出支票,灰溜溜地离开了。
“林老板,今天真是涨见识了。”
王志远说,“你的专业水平确实一流。难怪在业内名声这么好。”
“王主任过奖了。”
林天启说,“这都是些基本的知识。”
“过两天部里要开个研讨会,专门讨论玉石鉴定标准的问题。不知道林老板有没有兴趣参加?”
林天启想了想:“可以。正好学习学习。”
“太好了。”
王志远说,“对了,令千金也可以来。像她这样有天赋的孩子,应该多接触一些专业知识。”
沫沫开心极了:“真的吗?太好了!”
看着女儿开心的样子,林天启心里也很欣慰。
研讨会如期举行。
来的都是业内的专家和权威人士。
林天启带着沫沫低调地坐在后排,认真听取各位专家的发言。
“现在玉石市场鱼龙混杂。”
一位专家说,“很多商家为了利益,不惜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
“没错。”
另一位专家说,“特别是在年代鉴定方面,必须要有科学的依据。不能光靠经验判断。”
沫沫听得很认真,还不时在本子上记录。
这让在场的专家都很惊讶,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会对这些专业知识感兴趣。
“这位小朋友。”
一位老专家和蔼地问,“你觉得应该怎么判断玉器的真伪呢?”
沫沫想了想:“首先要看材质,看是不是天然的玉石。然后看工艺,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特征。最后还要用仪器检测,这样才最准确。”
现场一片哗然。
这回答也太专业了!
“说得好!”
老专家赞叹道,“这三点确实是鉴定的关键。林老板,令千金在这方面很有天赋啊。”
林天启笑笑:“她平时比较用功。”
“不仅用功,而且很有悟性。”
王志远说,“像她这样的好苗子,我们要好好培养。”
研讨会结束后,很多专家都主动和林天启交换联系方式。
他们看中的不仅是林天启的专业水平,更欣赏他教育孩子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