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起初,三人被困阵中只能固守防御。然而在实战交锋中,他们突然察觉到九幽尸涡阵的威力,大幅衰减。

但更让人蹊跷的是,那冰魄寒光阵竟早已无影无踪。

须知此二阵相辅相成,威能绝非简单叠加。

借沧月江水神之力加持,其势堪比直面一位正神,并两位玄丹妖王联手之威。

而今阵势残缺,威力十去五六,此等良机岂能错过?

但见李静玄眸光一凝,朗声道:\"诸位,破阵在此一举!\"

话音未落,这位灵宝派赫赫有名的\"百宝真人\",已然祭出她那号称\"千机藏万宝\"的千机匣。

匣开刹那,宝光冲天,映得阵中晦暗尽散,但见李静玄指诀翻飞,千机匣在空中急速旋转,发出清脆的机括声。

匣面鎏金符文逐一亮起,如同星辰点亮夜空。

\"开!\"

随着她一声清喝,千机匣七十二道暗格同时弹开,无数法宝灵光喷薄而出,在她周身形成一圈璀璨的光轮。

其中三件法器格外耀眼:一柄通体赤红的破阵锥嗡嗡震颤,锥身缠绕着细密的雷纹。

一面青铜古镜悬于她左肩,镜面映照出阵法运行的轨迹。

九枚玉符组成环形,在她右手边缓缓旋转。

\"灵虚道友,坎位!伯阳道友,离位!\"李静玄话音未落,破阵锥已化作赤芒射向阵法薄弱处。

灵虚子闻声而动,真武剑带起丈许长的剑罡,精准劈在锥尖所指之处。

伯阳真人则甩出五张戊土神符,符箓在半空燃烧,化作五座山岳虚影镇压阵脚。

\"轰——\"阵法屏障剧烈震荡,裂开蛛网般的纹路。

李静玄眼中精光暴涨,九枚玉符接连炸开,每一枚都精准命中阵纹节点。

青铜古镜同时射出一道清光,照出隐藏在尸气中的阵眼核心。

\"就是现在!\"

她双手一合,千机匣中飞出十二道金线,细如发丝却坚韧无比,瞬间缠住阵眼。

灵虚子的剑罡与伯阳真人的雷火,同时攻至,三股力量在阵眼处轰然相撞。

令人牙酸的碎裂声响彻四野。九幽尸涡阵的尸气如退潮般消散,露出沧月江原本的景象。

残存的阵法之力反噬,却在触及三人前,便被李静玄祭出的玄光伞尽数挡下。

紧接着她手腕轻转,所有法宝如燕归巢般飞回千机匣,只余青铜古镜仍悬在半空,镜光锁定遥遥逃遁的翻江大王。

\"哼,逃得可真快。\"

李静玄冷笑,目光扫过空荡荡的江面,旋即瞳孔一缩,

只见此次带来的道箓院弟子,原本有五十多人,如今竟连十个都不到。

三人见状双目赤红!这些人里有不少是他们的子侄辈,如今被那妖物屠戮大半。

李静玄目眦欲裂,五指紧攥剑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沉声喝道:\"诸位道友!今日若不诛此獠,我等日后有何颜面再见同门!\"

她翻掌祭出一枚青玉符令,凌空一划,灵光乍现间,一艘三丈余长的玄铁楼船凭空显现。

船身符文流转,隐有风雷之声轰鸣,幸存弟子互相搀扶着登船,其中几人伤势沉重,衣襟染血,眼中仍带着未散的惊惧。

李静玄取出一枚赤红信符,指尖真火一闪,符纸顿时化作流光直射九霄,在云端炸开一朵赤色莲花——正是灵宝派独有的求援信号。

\"两位道友,可愿随我一同除妖?\"她目光灼灼地望向二人。

灵虚子面带愁容,叹道:\"自当同往。只是那妖王已遁入大江,茫茫水域,如何追寻?\"

他带来的七名弟子仅存一人,心中满是自责。

\"二位道友且宽心,有此物指引必能追上那厮。\"李静玄大袖一挥,千机匣中一方青铜罗盘应声而出,指针剧烈颤动,直指妖踪。

灵虚子见状,当即不再多言。

三人催动法器舟船,破浪前行,所过之处波涛翻涌,杀意凛然。

半刻之后,江面残雾未散。

陈风、白灵、贾士道三人乘舟而至,在水神神职感应之下,此地血气犹存。

相隔不远处,甚至还能看到一艘玄铁楼船。

白灵眉头微蹙,指尖轻点水面,一圈涟漪荡开,低声道:“此地刚经历一场厮杀,尸骸却不见踪影……”

贾士道蹲下身,拾起一块碎裂的鳞甲,沉声道:“是水族妖兵残片,看来翻江大王确实途经此处。”

陈风神色如常,袖中千魂白骨幡却无声展开,幡面黑气如丝,悄然渗入水中。

那些沉于江底的尸身被黑气缠绕,血肉消融,白骨寸寸碎裂,最终化作一缕阴煞之气被幡旗吸纳。

待他收幡入袖,江面已无半点痕迹,唯有腥风掠过,似有冤魂呜咽。

“走吧,他逃不远,我们继续追!” 陈风目光幽深,率先踏水而行,白灵与贾士道对视一眼,紧随其后。

..............

伏波山,旧名\"伏龙山\",踞于沧月江畔,山势如卧龙饮涧,峰峦叠嶂,陡峭处似刀削斧劈,平缓处则林壑幽深。

山体青黛如墨,云雾缭绕时,宛如蛟龙隐现,故古人称其\"伏龙\"。

古时沧月江中潜修一白蛟,修炼数百年,已具灵性,然其性凶戾,不行云布雨之德,反以干旱胁迫生灵。

每逢夏秋之交,白蛟便兴风作浪,使沧月江断流,百里之地赤地千里,禾苗枯焦,百姓苦不堪言。

蛟妖更托梦于乡民,索要童男童女为祭,方肯降甘霖。

村民无奈,只得每岁择一对孩童,缚以红绸沉于江心,以换一时雨水。

如此十数载,白骨累累,冤魂呜咽,沧月江水亦染血色,然蛟妖贪得无厌,所求祭品愈多,乡民日夜惶恐,却无力反抗。

直至一名云游僧人到此,见乡民哀哭,问明缘由,怒斥妖邪之妄。

是夜,僧人独坐江畔,诵经持咒,引白蛟现身。

蛟妖狂傲,掀起滔天巨浪,欲吞噬对方。而僧人则以佛门大法力相抗,手持金刚杵,脚踏莲花步,与白蛟斗法三日,江水翻腾,山岳震动。

最终,慧明知蛟妖法力深厚,难以诛灭,遂发宏愿,以自身血肉为封印,化作金光锁链将白蛟死死缠缚,压于伏龙山底。

霎时间,天降甘霖,久旱之地重现生机。

乡民感其恩德,尊称僧人为\"白龙上人\",取其镇压白蛟、化灾为祥之意。

为纪念白龙上人,乡民于伏龙山巅酬建\"白龙寺\",寺中供奉上人金身,其像庄严,左手结印,右手虚按,似仍镇蛟于江底。

寺前有古井一口,井水清冽甘甜,传为上人法力所化,饮之可祛百病。

自此之后数百年间,白龙寺香火不绝,方圆百里再未有过干旱之时,

而沧月江畔的山名,亦渐由\"伏龙\"改为\"伏波\",既取\"降伏波涛\"之意,亦暗喻上人功德如海,平息灾厄。

....................

翻江大王自败走之后,沿江而上一路且战且退,不断分兵阻弟,当他进入伏波山地界后才算松了口气。

“该死!居然追得这么紧,还有那杀掉白鳞仙的家伙!”他咬牙切齿,眼中凶光闪烁。

看着身旁大小猫三两只的水族,鲶鱼王心中恨极!偌大家业一朝尽丧。

“这事没完!”说罢,便带领剩下的妖物朝山里走去。

只是让人没料到的是,一行最低凝元境的水族,才走出没多远,便一个个宛如重病缠身般倒地,没一会儿功夫便显露原形。

磨盘大的螃蟹,手臂长的大虾,碗口的水蛇,以及偶尔蹦跶的巨型鲤鱼,唯独,拥有水神神力的鲶鱼王,未受一丁点影响。

“不愧是那位能降服大人的存在,仅仅依靠结界便能.....”

几乎没有多做选择,他果断放弃了跟随自己的水族,扭头向着山上寺庙走去。

(这波太惨了,看下面的图片,没评分的记得评分呀,还有免费小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