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汉末袁尚:揽尽江山与美人 > 第185章 针锋相对,强推新政(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5章 针锋相对,强推新政(下)

范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十常侍此举,固然有打压袁尚之意,但更深层的目的,恐怕还是为了敲山震虎,警告冀州世家,莫要与袁尚走得太近。”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灯火辉煌的邺城,缓缓道:“袁尚此子,崛起之势已不可阻挡。若能借十常侍之手,挫其锋芒,甚至将其扳倒,对我等世家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家主的意思是……我们静观其变,坐山观虎斗?”范忠试探着问道。

“静观其变是自然。”范岄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但坐山观虎斗,却还不够。我们要做的,是推波助澜,火上浇油,让这场斗争,更加激烈,更加不可收拾!”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范忠:“传令下去,密切关注邺城内外动向,尤其是袁尚的举动。另外,暗中联络各家,是时候……给袁尚添些麻烦了。”

范忠心领神会,躬身道:“老奴明白。”

与此同时,刺史府书房内,袁尚正与徐庶商议着冀州接下来的政务。

“主公,各郡县的查田队陆续回报,世家大族虽表面配合,但暗中虚报瞒报田亩,隐匿人口的情况,依然十分严重。”徐庶皱眉道,“尤其是那些中小世家,抵触情绪尤为强烈,阳奉阴违,软硬兼施,查田队推进缓慢,阻力重重。”

袁尚对此早有预料,他冷笑道:“这些世家,果然贼心不死。不过,他们以为这点小伎俩,就能阻挠我的改革,未免太天真了。”

他起身,走到地图前,手指在冀州地图上缓缓划过:“查田之事,关系冀州大计,绝不能半途而废。传令下去,加大查处力度,对于虚报瞒报者,严惩不贷!该没收的田产没收,该追究的罪责追究,绝不姑息!”

“主公英明。”徐庶点头应道。

“另外,”袁尚沉吟片刻,又道,“水泥工坊那边,产量如何?”

“水泥产量稳步提升,已基本满足邺城及周边地区的建设需求。”徐庶回道,“只是,大规模推广至冀州全境,尚需时日。”

“嗯,水泥乃是利器,务必加快生产,确保供应。”袁尚叮嘱道,“对了,书院筹建之事,公达有何进展?”

“荀军师已拟定初步章程,书院选址也已确定,就在邺城城南,紧邻工坊城。”徐庶禀报道,“目前正在加紧平整土地,招募工匠,预计冬季之前,可初具规模。”

“好,此事亦要加快进度。”袁尚满意地点点头,“书院乃是百年大计,关乎冀州未来人才之根本,务必办好,办精。”

正说着,亲兵忽然在门外急声禀报:“启禀主公!洛阳急报!”

屋内几人皆是一顿。

袁尚放下手中关于查田的文书,沉声道:“进来。”

一名风尘仆仆、甲胄上还带着尘土的亲兵快步入内,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封用蜜蜡封口的信函:“主公,八百里加急,袁公(袁绍)密信!”

徐庶和荀攸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凝重。这个时节,来自洛阳的八百里加急,绝非小事。

袁尚接过信,指尖一挑,拆开封口,迅速展开阅读。

信是父亲袁绍亲笔所书,字迹略显急促。信中详述了朝堂之上最新的风波:十常侍果然按捺不住,已联合御史中丞等人,在朝会上罗织罪名,弹劾他在冀州擅权,大兴土木,名为改革,实有割据之心,意图不轨。奏章已递交灵帝,只待批复。何进虽在周旋,但宫中势力盘根错节,形势并不乐观。信末,袁绍叮嘱他务必小心,冀州内部恐有响应,让他早做准备。

袁尚看完,面色平静,只是眸色深沉了几分。

他将信递给徐庶和荀攸:“都看看吧。”

徐庶接过,快速浏览一遍,眉头紧锁:“主公,果然来了。十常侍这是要借朝廷名义,直接向您施压,断您根基。”

荀攸也看完了信,神色依旧沉静,缓缓道:“意料之中。主公在冀州声势日隆,改革触及根本,他们若再无动作,反倒奇怪了。”他顿了顿,“信中提到冀州内部恐有响应,此言不虚。范家那些人,怕是早已与洛阳暗通款曲,只待时机。”

“哼,”袁尚冷笑一声,走到窗边,负手而立,望着窗外逐渐暗下来的天色,“一群冢中枯骨,也想螳臂当车?”

他心中清楚,这不仅仅是十常侍的反扑,更是冀州世家借力打力,试图扼杀改革的阴谋。内外勾结,才是最大的威胁。

“主公,如今之计,当如何应对?”徐庶问道,“是否暂缓部分工程,以安抚人心,避其锋芒?”

“避?”袁尚转过身,目光锐利,“为何要避?他们越是反对,越说明我们做对了!”

他踱了几步,思路飞快运转。暂缓工程,只会让对方觉得有机可乘,更会动摇民心士气。此时,唯有加速,用更快的速度,更大的成果,来巩固冀州,震慑宵小!

“公达,”袁尚看向荀攸,“书院之事,必须加快!我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书院的雏形!不仅要建,还要立刻开始招募师资,制定章程,让全冀州的读书人看到,我袁尚是真心要为寒门打开一条路!”

荀攸点头:“攸明白。此事关乎长远,亦是当下稳定人心的关键。攸定当竭尽全力,不负主公所托。”

“元直,”袁尚又转向徐庶,“查田之事,非但不能停,还要加大力度!凡是查实有隐匿田亩、人口者,一律严惩!将查抄的田产,立刻分给无地流民!我要让冀州百姓知道,谁才是真正为他们着想的人!”

他语气斩钉截铁:“同时,传令下去,邺城三大工程——道路、工坊城、书院,全部加速!水泥产量要翻倍,工匠待遇再提一成!我要让整个冀州都动起来,热火朝天!让那些心怀叵测之辈看看,民心在我,大势在我!”

徐庶听得心头激荡,躬身道:“庶,领命!”

“子龙!”袁尚扬声道。

一直静立一旁的赵云立刻上前一步,抱拳道:“末将在!”

“你即刻接管邺城城防!加强巡逻,严查奸细!尤其是那些世家府邸周边的动静,给我盯紧了!若有异动,不必请示,先拿下再说!”

“末将遵命!”赵云眼中战意昂然。

袁尚目光扫过三人,沉声道:“洛阳那边,有父亲和大将军周旋,一时半会儿,他们奈何不了我。关键还是冀州!只要冀州稳固,民心归附,根基牢固,任他朝堂风雨飘摇,我自岿然不动!”

他心中清楚,这不仅是一场政治仗,更是一场时间仗。必须必须抢在洛阳的压力彻底形成实质性的打击之前,将冀州的根基打得更牢,将改革的成果展现得更充分。

“传我命令,”袁尚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即日起,刺史府进入戒备状态。典韦、许褚,你们二人轮流值守,加强府中护卫。任何人,无我手令,不得擅入!”

“喏!”典韦和许褚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沉稳有力。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整个刺史府乃至邺城,都感受到了一股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氛。原本就繁忙的各项工程,如同被注入了强心针,速度再次提升。

查田队下乡的力度也骤然加大,一批阳奉阴违、暗中阻挠的地方小吏和世家管事被迅速查处,毫不留情。

一时间,冀州官场风声鹤唳,百姓却欢欣鼓舞,尤其是那些分到田地的流民,更是将袁尚视为再生父母。民心,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袁尚倾斜。

范府。

范岄听着管家范忠带回来的消息,脸色越发阴沉。

“他非但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范岄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加速工程?严查田亩?他这是要彻底撕破脸皮吗?”

范忠苦着脸道:“家主,如今邺城内外,到处都是袁尚的人。那些查田队,身后都跟着披甲执锐的士兵,稍有不从,立时便拿下问罪。我们安插在下面的人手,已经折损了好几个了……”

“废物!”范岄猛地一拍桌子,茶杯震得跳起,“这点压力都顶不住!”

他来回踱步,心中焦躁不安。袁尚的反应,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本以为朝廷施压,袁尚会收敛忌惮,谁知他竟反其道而行,以攻为守,而且手段如此激烈。

“他这是在赌!”范岄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狠厉,“赌我们不敢真的撕破脸,赌洛阳的旨意下来之前,他能把冀州彻底掌控在手里!”

“那……家主,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范忠有些慌了。

范岄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慌什么!”他厉声道,“他越是急躁,就越容易出错。传令下去,让各家暂时收敛,不要再与他正面冲突,保存实力。”

他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刺史府的方向,冷笑道:“他想快,我们就偏偏不让他快。暗地里,能拖就拖,能慢就慢。我就不信,他一个人,能拧得过整个冀州的世家!”

范忠低声应是,快步退下。

书房内只剩下范岄一人,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棂。

邺城的风,似乎更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