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听到这里,不只是文武百官,就连嫣然公主那俏脸之上也完全被惊骇所占据。
户部尚书的品阶,在从一品乃至正二品。
这样的职位可以说仅在宰相之下,而苏云目前不过二十多岁,年纪轻轻。
他的政绩根本不足以支撑这个职位,但是周明帝,还是毫不犹豫地将这职位给了他。
今天发生的意外实在太多,那文武百官已经被惊骇到麻木,他们虽然惊讶,但却没有太大的反应。
莫说是一个户部尚书,就算周明帝直接将眼前的苏云立为储君,他们也是微微一笑,绝对不抽。
苏云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以他的能力,莫说这户部尚书,就算直接把右相之位给他。
他也绝对能玩得转,唯一担心的便是朝堂中的党争。
这一点他实在是头疼,大周朝堂究竟有多么黑暗,他目前已经见识到了。
不光黑暗,还很复杂,若是想要理清的话,怕是绞尽脑汁想到吐血也搞不明白。
不过料想周明帝也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特意赐他诗仙令。
有这令牌在,他就算是得到了周明帝的绝对庇护,而且周宣也不会对他坐视不理。
他在朝堂中的人脉,虽然只有周宣一人,但是实权方面,他可以碾压所有人。
西厂厂公赵无极,禁军统领齐镇恶,乃至征西大将军关刀,这都是实打实的实权,连薛安之和林若甫也要羡慕。
故而,若遇到了一些实在解决不了的诬陷,或者是什么过不去的坎儿,他完全可以动用这三者的力量。
利弊权衡,大不了就掀桌子,这是周明帝给他的权利。
苏云拱手拜谢。
“草民定不会让陛下失望!”
可话音刚落,一道人影站了起来。
却见王铁之已经没了刚才仓皇的模样,小打小闹过后,他终归还是稳住心态,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战斗。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王铁之走上前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陛下,还请三思,这事儿不妥!”
周明帝早就料到有人会反对,也想到了王铁之一定会站出来,所以他也没有任何生气,转过身,回到了龙椅之上,坐定之后,他才开口道。
“王爱卿不妨说说,这有何不妥?”
王铁之抬起头来,只听他开口说道。
“陛下可知,户部尚书杨澜父子,全是死在苏云手中?”
仅仅只是一句话,便让宣德殿中陷入一片死寂。
大周的官职制度极其严密,而且律令之中便有一条“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无论是何高官,只要犯了律令便要被严惩,而且罪加一等。
但问题是,莫说是地方衙门,乃至京都府衙,若是发现有官员触犯律令,都没有处置权,对官员的惩处,仅有周明帝一人有权利做出。
所以,若这事儿是真的,不管杨澜犯了什么罪,即便他是私通南蛮、成了卖国贼,即便是诛九族的大罪,苏云因为这个而杀了他,在律令之上也根本站不住脚。
听闻此言,周明帝顿时皱起眉头,苏云也抬起头来,看着周明帝的神情。
见到他这副样子,苏云心中暗自狐疑,他在殿中搜索片刻。
这里压根就没有赵无极的影子,齐统领也根本没有参与这寿宴,他们应该是被周明帝安排出去了。
而看周明帝眼中的疑惑,不似作假,苏云只想到一个可能。
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他亲手杀了杨澜父子这事儿。
赵无极和齐统领都没有将其告知周明帝。
这事儿极其反常,齐统领不必说了,为了他什么都可以干得出来。
但是赵无极,可是周明帝的手下、最忠实的鹰犬,不可能生出半点儿异心。
但为何,他也要将这事儿对陛下隐瞒?
还是说,周明帝早就知道了这事,是故意装出这副表情?
苏云左右斟酌一番,便觉得周明帝很可能是真不知情。
若他知情的话,一定会早做准备,也不会如此敏感地将户部尚书的位置。
在众目睽睽之下给了他,肯定会给他安排别的职位。
而在想明白这个问题后,苏云顿时觉得,这事儿有些棘手。
即便他跟周明帝关系极好,周明帝也厚爱于他,肯定会对他进行庇护,但是那是私下里。
这是文武百官都在,薛安之一系的所有官员,也必定会抓着这事儿不放。
周明帝难道要违背大周律令,强行对苏云网开一面吗?
那样的话,大周律令便成了笑话,以后是不是只要是有才能的人,都可以无视大周律令、为所欲为?
往严重了点儿说,这事儿若不妥善解决,甚至可能会导致国将不国的局面。
苏云眼神深邃。
不愧是薛安之,既然决定跟他翻脸,那么这出手。便是杀招、
这事儿若是解释不清楚,莫说他能不能入得了朝堂,当着这么多人的面。
毫无疑问,他的下一个去处便是天牢。
而这时,周明帝的视线也落在苏云身上,他的声音中带着十足的威严。
“苏云,可有此事?你可知道,杀朝廷命官是什么罪?”
苏云面色未变,心念急转,他先是拱了拱手。
“陛下,草民当然知晓,无论是何原因,任何人对朝廷命官都没有处置权限,治罪于官员,只有陛下一人有这个权利。”
周明帝点点头,扭头看向王铁之,开口说道。
“按照西厂赵无极和禁军齐镇恶的说法,杨澜父子是死在禁军和西厂与南蛮巫蛊的混战之中,此事已经登记在册,当时朕便没有过多追究,没想到竟然还有此隐秘。”
“当然,这朝堂并不是你一言堂,王爱卿你可要想好,凡事要讲究礼法,讲究证据。”
王铁之似乎早就料到周明帝会有此一问,故而丝毫不慌,跪在地上并未站起身来,他十分笃定地说道。
“陛下,此事千真万确,老臣一开始也不信,毕竟苏云站在风口浪尖,定会恪守己身,绝不会做那些违背大周律令的事情。”
“但奈何此事人证物证俱在。”
“人证便是西厂的百余名厂卫,物证则是杨澜之子留下的一封血书,如今已经提交给刑部。”
而这时,官员之中便有一人站了起来。
却见裴千道走上前来,跪在地上,额头触地。
“老臣刑部尚书裴千道,见过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