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看了奏折,很快就了解到了如今铁路修建的进展。
为了尽快将铁轨建好,颜宁可是花了不少功夫。
从京城到扬州再到岭南的线路会经过各个城池,于是工部尚书建议让各个城市加快进度做钢铁,铸成铁轨。
这么一来,铁轨的建设速度会快很多。
不用等太久,就能去扬州玩了,去岭南吃水果也方便好多。
这时候,户部尚书问:“这铁轨是要收费的吧?殿下准备如何定价?”
颜宁想了想,“不着急,回头看看情况再说,而且还有运送货物的车厢,等火车建起来再说也不迟。”
都开始想要定价了,然而火车都没做出来。
颜宁道:“横竖都花了那么多钱,我们的火车还没做好,多做几个火车吧,路上应该用得到。”
户部尚书知道,事情已经没有转圜的余地了,只能问:“殿下,一辆火车造价多少?”
颜宁想了想,“没事,便宜的,五千两银子就能造一辆了。”
户部尚书松口气。
他还以为这东西贵得很。
颜宁继续翻看奏折,上面写着已经开始挖山洞、建桥梁,总之计划进行得一切顺利。
就是有些烧钱。
颜宁已经将镜子铺开遍了其他的城市,收益很是客观。
颜宁又去查了一下送来的几个铺子的账目。
琉璃、灯、镜子,这些在古代卖得好,那是理所应当,毕竟都是新鲜东西。
让她有些意外的是,电风扇的利润,竟然有鉴月轩的三分之一。
要知道,古代的镜子难得,巴掌大一块就要好几百两银子。
一个电扇也才五两银子,加两个替换电池,也就是六两银子,这销量这么好?
颜宁立马去了风扇厂,看看他们制作的情况。
只见工人们很快就将塑料做好,比起一开始的生疏,现在损耗率很低了。
现在的问题就是供不应求。
电风扇没有单独的铺子,电灯铺子找了个小角落卖,每次上新不到半个时辰就被哄抢完了。
颜宁是真的没想到,电风扇能卖这么好。
不过想一想,在京城能买得起电风扇的人并不少,而且还有外地来的商人想将电扇买走。
颜宁让他们一些奖金。
工人们更卖力了。
颜宁见几个铺子都挺赚钱,于是第二天她就提起了这事。
颜宁没有在朝堂上说,免得大家都说不同意。
不过颜宁在御书房的时候,本来准备和她爹说的,结果户部尚书在这边。
颜宁便说:“如今国家昌盛,税收高,几个官办的铺子收入也高,我觉得很多计划可以放手去做。”
“比如说,修水泥路。”
这次她要在岭南修建的水泥路要连接各村各镇,尽量多铺一些。
岭南是个好地方,她要加强对岭南的治理,还得让岭南的好东西能卖出来。
颜宁开始细说在岭南铺路的计划。
一听说各乡各镇都要修水泥路,颜泽频频点头,觉得闺女说得对。
只是户部尚书皱了皱眉。
不是国库出不起,只是在岭南铺满水泥路,还要遍布乡镇,多少有些异想天开了。
户部尚书有些疑惑地问她:“殿下,您为何对岭南有这么深的执念?一定要修这条路吗?”
颜宁心说,岭南可是个好地方。
在穿越之前,广州、香港、澳门这几个好地方。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她想发展海运。
颜宁回道:“岭南是个好地方,船舶制造技术也好一些,方便发展航运。”
“还有就是,如今解除了禁海令,以免岭南勾结外敌,必须得修路,加强对岭南的治理。”
一听说是加强对岭南的控制,户部尚书立马就赞同了。
他还叹气:“说起来,如今岭南也不怎么听中央下达的话。以前不许百姓穿鲜亮颜色的衣服,那些商户一个比一个穿得鲜艳,布料一个比一个好,都说山高皇帝远,没人管得了。”
颜宁露出一个小人:“等火车修好,我们过去方便,对岭南的治理也会加强。”
户部尚书这次竟然还建议颜宁多用些钱,务必要将岭南的路修好。
转眼,便过了春节。
上朝的时候,又有人提起让颜宁尽快成婚的话。
礼部侍郎道:“陛下,如今太女殿下已经十八,是该早些考虑早点成婚了。”
颜泽满脑袋问号,“你记错了吧,太女现在才十六。”
礼部侍郎便说:“如今过了年,殿下没多久就十七了,过了年又按照虚岁算,正好是十八岁。”
颜泽&颜宁:……
就离谱。
颜泽不爽地说:“我闺女这会儿才十六,等过了十八岁生辰在考虑成亲。”
说真的,他甚至想让颜宁到了法定婚龄再结婚。
可这是古代。
颜泽说了这话之后,朝堂上不少人都有意见。
但颜泽和颜宁态度坚决,谁也别想催婚。
*
一年半以后。
颜宁过了十八岁生辰,她没有办及笄礼,倒是十八岁生辰大办了一次,朝中百官都邀请来一起参加宴席。
宴会上其乐融融。
谁知第二天一早,这些人又开始催婚了。
“陛下,如今殿下已经十八,是该好好考虑婚事了。”
“陛下,太女早早诞下太孙才是最要紧的事!”
“殿下,您不能再这般任性了,太女得早些成婚,否则没有皇储,民心不稳啊!”
颜泽无语:“这和民心有什么关系?太女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事儿,怎会民心不稳?”
这几个大臣卡壳了。
颜泽皱着眉说:“待我挑个良辰吉日再说吧。”
这时,礼部尚书道:“陛下,下月初一便是良辰吉日。”
颜宁回他:“这么仓促?”
礼部尚书道:“不算仓促,毕竟殿下早早便有婚约、找人合过八字,祭祖后,便能成婚了。”
颜泽坚持反对,“不妥,再等等。”
礼部尚书实在是疑惑,“陛下,殿下为太女,就算成婚也不会远离,为何还是不想让太女成婚?”
颜泽叹气:“太女还小。”
众大臣:???
礼部尚书愣住:“陛下,您说太女还小?先帝在这个年龄,已经有了三子一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