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所有人目光都聚集在玻璃屏风上了。

只见一个木质框架中,有一个上面透明、下面深绿色的玻璃屏风。

再仔细看,发现深绿色的屏风上竟然雕刻了一幅青山图。

不少人都忍不住站了起来。

第一件拍品竟然这么别致!

拍卖师很满意下面的反应,笑着说:“大家稍安勿躁,先坐下来。”

众人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

拍卖师给大家介绍:“这琉璃屏风就不必多介绍了,凑近了看,还能看见一些松林的细节。”

“这次我们拍卖会卖的都是孤品,喜欢的可千万不要错过了。”

“这青山屏风,三千两起拍,每次最低加价一百两,价高者得。”

来这琉璃拍卖会的都是富户,普通人家也交不起五百两的保证金。

一个肚皮滚圆、看着一脸富态的中年男人,举着号码牌,直接报了个高价:“我出五千两银子!”

都知道这屏风仅此一个,大家报价也都提上来了。

“我出五千五百两!”

“我出六千两!”

“我出八千两!”

“一万两!”

很快,价格都升到了一万两银子。

颜宁坐在最后,眼皮子一跳,没想到这些富商这么有钱!

早知道她应该早些做一些特殊物件,早点开始拍卖。

省的户部尚书天天在那嚷嚷着国库亏空。

拍卖师也是惊讶,竭力的管好表情,坚决不笑出声来。

还是那位富态的商人,举着号码牌大声喊:“我出一万五千两银子!”

会场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

那可是一万五千两。

这时,拍卖师道:“一千五百两一次,一千五百两……”

“等等,我出一万八千两。”

富态商人接着加价,价格竟然飚到了一两万三千两。

最后是那富态商人将琉璃屏风给买下来。

饶是他再有钱,出了两万三千两,也都有些肉疼。

那么问题来了,每一件拍品他都很感兴趣怎么办?

第二个被拍卖的是一束花。

粉色的花插进窄口的琉璃花瓶里,粉嫩嫩的花看起来很有少女心。

这花也是琉璃做成的,每一朵花都是精心制作的,做起来很复杂。

最后这一束花一共被拍卖了一万五千两银子。

第三个拍品是个烛台。

一根弧形的底座,烛台上有个磨砂琉璃做的灯罩,款式简约大方,但很好看。

这次烛台可就没有那么贵了。

一共拍到了八千两。

之后还有玻璃吊灯、玻璃灯盏、玻璃玫瑰花,竟然还有玻璃做的书签!

这一场拍卖会赚了不少钱。

往后每月一次拍卖会,都得多做些新奇的东西,这样能赚不少钱。

颜宁粗略一算,这次拍卖会竟然抵得上铺子里一个月的收入。

颜宁立马写信去了另外五家分店。

赶紧把拍卖会弄起来!

还有玻璃门窗的生意也要做起来。

特别是扬州。

扬州富庶,应该有很多人都忍不住想要弄一个明亮的玻璃窗吧。

*

另一边,扬州。

赵岱和陶集他们四人凑一起商量种地。

这四人便是上次大老远从扬州赶往京城买镜子的几人。

他们在杂货铺买了一些新奇的种子。

回去之后,赵岱和陶集他们就按照说明书,一步一步地种下去。

说明书上,还印了一个小巧的简笔画,画的是每一个阶段植物的样子。

赵岱左看看右看看,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

觉得不对劲的还有陶集几人。

陶集带着另外两人来到了赵家,四人竟然遇到了一样的问题。

赵岱道:“这枝叶不如画上的,还有些泛黄。”

四人一合计,可算是找到根源了。

陶集问他们:“你们都是按说明书种的吗?”

其他三人齐齐点头。

赵岱海嘀咕:“奇了怪,我们都是按照说明书一步一步地种植,也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陶集仔细看着说明书。

他恍然:“难不成是因为肥料的问题?”

陶集指着说明书上一笔带过的施肥,除了这一步,其他的步骤他们都做得很好。

赵岱沉思,“肥料怎么做,能问乡下的人愿不愿意卖给我们?”

陶集道:“我觉得还是按照沤肥的方法来吧。”

四人里面,只有陶集的说明书里面带有沤肥的方法,只是比较炸裂,陶集只能放弃。

好在这张纸他没丢。

臭就臭一点吧,至少几个月后,他们就能做酸辣土豆丝,还有水煮肉片。

四人咽了口唾沫,准备立马去做。

谁知赵岱的弟弟赵全走过,他不屑地对赵岱说:“几日不见,兄长更加愚钝了。你们这种子肯定被人骗了,不然人家干嘛好心将种子给你们。”

赵岱皱眉:“赵全,你不要太过分。”

赵全冷哼一声:“这般愚钝,当真是将赵家的脸都丢干净了。太蠢了,别人说什么你们就信,我怎么不知道京城还有什么新种子?”

赵岱懒得搭理他。

反正他的种子是在他屋里做的。

只是,让四人没想到的是,赵全在宴会时,嘲笑了赵岱四人,说他们把别人骗他们买的种子还精心照料的事儿给说了一遍。

圈子里的人看见赵岱他们,就忍不住打趣几句。

对此赵岱都是一笑而过,还说让他们往后可别来讨要种子。

另一边,京城。

杂货铺的小二前两日说漏了嘴,说这几天会有大量种子。

问他什么时候,他也说不准。

毕竟皇庄那边需要把种子分装出来,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弄好,还不知道棉布够不够做小荷包。

结果就是,一连好几天,杂货铺门口都挤满了人。

有的人甚至从寅时开始排队,就怕抢不到。

在之后的几天,每天排队的人都比前一天要晚些。

竟然还有子时就出来排队的。

对此,颜宁都惊了。

为了一口吃的,要这么拼命吗?

不过见大家热情高涨,颜宁也挺开心,终于可以把新种子给推广出去了。

不少外地人看着这景象也是惊讶。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能让人不睡觉也要过来抢。

这种好东西,他们也有些感兴趣,次日便起了个早,在后面排队。

只是长长一条队,也不知道能不能轮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