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坊中。
寂静无声,尘糜在光束中浮动。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注视着林回手中的那张纸,生怕惊扰到这神圣的一刻。
林回翻开了宣纸。
一张纸上,印满排列整齐工整的文字,字迹娟秀,铁钩银画。
上等的油墨在光束的照耀下,闪烁着淡淡的光泽一般。
‘完美!’
林回强压下内心的激动,这是成功了。
看着印在纸上的三篇文章,林回微微有些失神,仿佛看到了人们捧着周报细读的一幕。
有人大笑。
有人落泪。
有人惶恐……
但朝廷的态度与意志,会带给那些百姓足够的底气与信心。
朝廷永远没有放弃他们。
“殿……殿下,成功了!?”
陈敬芝沙哑着声音道。
林回回过神来,点头笑道道:“对,成功了!”
哗!
郑宇跟长孙策以及其他学士,也都欢呼雀跃起来。
“成功了!”
“成功了!”
“这绝对是大诏开创性的壮举,我们有幸跟着殿下参与,三生有幸!”
众国子监学士围着那大诏第一份周报看了起来,逐字逐字的看。
眼中闪动着光芒。
“陈大人,你怎么看?”
林回将周报递到陈敬芝手上,想让陈敬芝看下,来挑挑毛病。
陈敬芝双手郑重地接过周报,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大诏周报’的作品。
内容让他震撼。
突然。
他身体微微颤抖起来,其中一篇文章提到了他,乐平县令陈敬芝。
“殿下……”
陈敬芝又惊又怕,脸色苍白地看着林回,道:“臣有什么资格能登上这周报?”
“臣清楚这周报的意义,臣不敢受,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扑咚!
陈敬芝拜倒在地,双手将周报举过头顶,趴地大哭起来。
他自认没有什么太大的才能,也只是以父亲和兄长们为榜样。
读书考取功名,忠君爱民。
父亲埋骨北境。
大哥与二哥也受了难。
他的人生目标也跟父亲兄长一样,做大诏的好官,仅此而已。
他只是做了身为县令该做的事,可殿下却将他的名字,印在了这周报上,发行天下……
“陈大人,你当为大诏官吏表率,不畏艰难险阻,只身解救大诏学士,也让陛下知道在遥远的天津府,还有这么一群受苦受难的百姓。”
林回将陈敬芝搀扶起来,正色道:“你不负陛下与朝廷,陛下也不会负了你!”
郑宇跟长孙策等国子监学士,也小声议论起来,看向陈敬芝的眼神满是钦佩。
天津府的案件,要不是陈敬芝,可能朝廷现在还被蒙在鼓里。
那群女学士,必然还在暗无天日的地窖中经受磨难。
“可殿下您不远万里驰援,斩逆臣杀妖道,解救大诏学士,却没提殿下您的只字片言!?”
陈敬芝哽咽道。
“我代表的是朝廷!”
大诏周报不能一开始就成为他获取名利的工具,起码……现在还不是时候。
大诏周报的发行,只要能震慑官吏与读书人,能让老百姓改变观念,这就是成功的。
林回看向陈敬芝,道:“印刷出来的文章,有没有问题?”
“赏心悦目!”
陈敬芝抹掉眼泪,道:“臣从未想过,印章还可以这样变法子印文章……”
林回这下彻底放心了,连强迫症患者都说好,那肯定没问题。
他将这一份周报收了过来,看向郑宇等人,道:“你们先熟练如何印刷,明天开始会有印刷工人过来,到时候正式大面积印刷发行。”
“是!”
郑宇等国子监学士忙碌起来。
“陈大人,你出来一下。”
林回走出印刷坊。
陈敬芝让其他工部官吏先离开,跟着林回走了出去:“殿下!”
林回看向陈敬芝,道:“陈大人,这些字模还不够,想要大范围推行,还得工部多制造几十副上百副……”
陈敬芝皱了皱眉头:“这不是件小事,从材料到加工,人力物力财力都是不小的损耗……”
“我知道。”
林回点了点头,道:“所以我需要你回去做个预算,大概需要多少银子,我想办法去凑凑!”
国库肯定是不用想了。
有余粮还是尽快发往南方灾区才是最重要的,保民生是第一。
可惜文会现在还没到,不然他非要狠狠地赚上一波。
听说读书人老有钱了!
“这可不是小数目……”陈敬芝提醒道。
“这个你无须担心。”林回道。
“好,那臣这就回去跟侍郎大人核算下,奏请尚书大人批准先行动工。”
陈敬芝也很清楚,这大诏周报越快发行越好,时间太久,效果会锐减。
“如此最好!”
能打赊账就是好……不过他作为大诏周报的兴办人,要是最后在朝堂中,落个欠工部银子的名头,这皇子当的也会憋屈。
所以必须搞到钱!
陈敬芝揖礼,随后带着工部官吏离开了大诏周报官署。
“看来不能指望大诏周报赚钱,能保持收支平衡,就很不错了。”
但大诏周报的意义,绝对不是银子能够衡量的,这件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进宫!”
林回祝福郑宇等人后,便直接前往皇宫。
他觉得很有必要将大诏第一份周报,交给陛下。
本来这种事,完全可以让守在门外的禁军代劳,但林回有些想法,想跟陛下商议一下。
如果能行,那么……肯定能赚大钱!
甚至对于提升大诏气运,都有巨大的助力。
……
宫中。
御书房内,户部尚书宁子民,正在向陛下诉苦。
“陛下,户部实在拿不出银子来了,工部尚书张举洞,就差没将我户部给拆了……”
宁子民哭丧着脸,道:“老臣知晓‘大诏周报’的重要性,可现在大诏北境妖人之祸,兵部也要银子,再加上南方雪灾,也还需要赈灾的银子,不能因为林解元提议的周报,而忽略国本!”
“大诏周报,亦是国本!”
林允鸿看向户部尚书宁子民,安慰道:“朕知晓你户部的难处,所以天津府查抄的逆臣财物,俱都交给了你户部处理,只要赈灾款落到实处,百姓定能抗过这次雪灾。”
“回头朕跟张举洞说一声,他若再去户部闹,朕摘了他的乌纱帽……”
皇儿的大诏周报不能停,这是他站稳朝堂的根基。
“陛下,林解元求见!”
就在这时,御书房外响起了太监的通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