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泰景累得气喘吁吁,但仍难掩得意之色,他一边大口喘气,一边对高皇后说道:“小妹啊,你瞧瞧二哥我,可比那段誉厉害多了吧!”
高皇后原本正沉浸在那如梦似幻般的思绪之中,整个人仿佛都置身于一片迷蒙的云雾之间,对外界的一切感知都变得模糊不清。
然而,就当她听到高泰景提及段誉之时,就像是被一道闪电击中一般,瞬间回过神来。
紧接着,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高皇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翻身而起,轻盈而又敏捷地压在了高泰景的身躯之上。
她那双纤细的玉手紧紧地按住高泰景的身体,不让他有丝毫挣脱的机会。
她带着无尽的愤怒与嗔怨,口中更是不停地叫嚷着:“段誉!段誉!你这负心汉!看我今日不好好教训你一番!竟敢如此冷落于我!”
面对高皇后这突如其来的举动,高泰景竟然没有丝毫反抗之意。
他一边大口喘着粗气,一边竭力迎合着高皇后的怒斥声:“不敢了,再也不敢了……从今往后,小人必定唯阿湄您的命令是从……绝不敢再有半分违背!”
高皇后听闻此言,继续怒喝道:“记住!日后你的心里只能有我一人存在!听见了没有!那些个什么木贵妃、钟贤妃还有那个王姑娘,统统都给我抛诸脑后!”
高泰景忙不迭地点头应道:“是……小人段誉心中自此之后只容得下阿湄您一人……”
二人似乎都有些乐此不疲。
不多时,二人都放声大叫了起来。
高泰景唯唯诺诺、逆来顺受,不断地说着花言巧语。
高湄愈发兴奋,仿佛眼前这个乖巧无比、听话无比的人便是段誉。
不知过了多久,方才停歇。
高皇后默默地起身,动作轻柔而迅速地穿戴整齐后,便登上了早已等候在外的马车。
车夫扬起手中长鞭,在空中甩出清脆一响,随后驱赶着马匹,向着皇宫疾驰而去。
马车内,高皇后独自坐在软榻之上,一路上都在低声喃喃自语,仿佛沉浸在了自己的思绪之中。
她轻声叹息道:“二哥,你平日里也就只会这些舞风弄月之事罢了,除此之外,可真是半点儿都比不上段郎……”
说到此处,她不由自主地回想起段誉那俊朗的面容以及温柔的神情,可惜他那温柔的神情,极少显露在自己面前。
一抹幽怨之色悄然浮上她的脸颊。
紧接着,她脸色瞬间变得阴沉下来,眼神也变得凶狠凌厉,口中冷冷地低语道:“段誉啊段誉,我原本打算嫁给你之后,便断了和二哥的这层关系。但你薄情寡义,连一半的爱都不愿给我。哼!如今,你休要怪我!”
就在这时,马车转过一个黑暗的街角。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那阴影之处,竟有一双眼睛正紧紧地盯着渐行渐远的马车。
高泰景见高湄离去,心中顿时感到一阵失落和烦闷,原本满脸的笑容也渐渐消失不见。
他快速取下脸上的面具,有些嫌弃地丢到了一旁。脸上泛起阵阵怒意:“哼,阿湄,他段誉有什么好?待我成功登上皇位之时,别说是你这皇后,就算是段誉后宫里的木贵妃和钟贤妃,我也要统统纳入自己的怀中!”
说罢,他穿好衣服,怒气冲冲地走出了宅子,直奔那烟花柳巷而去。
在那花街柳巷之中,高泰景纵情声色,肆意挥霍着精力,试图排解内心的愤懑和不满。
一夜狂欢过后,直到天蒙蒙亮,他才拖着疲惫不堪且散发着浓烈酒气和脂粉香味的身躯,回到了丞相府。
此时,高升泰正站在庭院中央,满脸怒容地瞪着刚刚踏入府门的高泰景,大声呵斥道:“你这个不成器的东西,整日就知道在外边鬼混!”
然而,高泰景对于父亲的责骂似乎早已习以为常,他根本不为所动,只是应了一声,便径直向着自己的院落走去。
忽然,一名门房急匆匆地跑来,对着高升泰禀报:“老爷,门外有贵客到访,自称是来自西夏的征东大将军赫连铁树。”
高升泰闻言,面色微微一变,连忙吩咐下人将其请进府内,并同时命自己的两个儿子——高泰明和高泰景一同前来客厅待客。
不多时,只见赫连铁树昂首阔步地走进了丞相府,在他身后紧跟着威德法王、欧阳雄以及萧炎等一众随从。
众人一进入客厅,赫连铁树便开门见山地询问道:“听闻高丞相派遣军队前去围剿段誉等人,不知战况如何?”
高泰明神色匆匆地回应道:“本来嘛,段誉尽在我的掌握之中,可谁曾想,不知道是哪一个家伙使的阴谋诡计,竟助他逃掉了!”
赫连铁树听后微微一笑,说道:“他阵营中的那个善于用兵的奇才,老夫倒是有所耳闻呢。”
听到这话,高升泰赶忙追问道:“哦?究竟是谁有这般能耐?还请赫连将军明示。”
赫连铁树不紧不慢地回答道:“就是那大名鼎鼎的姑苏慕容复。”
此言一出,高升泰和他的两个儿子皆是大吃一惊。
高泰明满脸狐疑地追问道:“姑苏慕容复?江湖传闻‘北乔峰、南慕容’,这两人不都是武林中人么?怎么慕容复还懂得行军打仗之道?”
这时,站在赫连铁树身旁的欧阳雄插话道:“嘿嘿,这大宋可是藏龙卧虎之地啊,什么样的奇人异士没有?”
紧接着,那萧炎也开口接话道:“就说之前吧,咱们明教好几百号兄弟,能够一举攻破由上万人驻守的巴州城,正是慕容复之谋。”
高升泰面色凝重地说道:“既然如此,此人倘若一心一意协助段誉,必然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
赫连铁树哈哈一笑,自信满满地回应道:“那段誉兵微将寡,如今有高丞相您亲自坐镇大理,再加上我西夏与吐蕃的联军相助,就算慕容复有通天彻地之能,也注定难逃败亡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