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 第19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小毛奇的变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9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小毛奇的变阵】

【但是,世事往往难以预料,就如同人们常说的那样,任何事情一旦被冠上了“但是”二字,便可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转折和变化】

【1913年,那位精心制定出施里芬计划的传奇人物——施里芬与世长辞】

【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然念念不忘地再三叮咛:“这场战争注定无法避免,我们必须一战,但务必要保证我军右翼具备压倒性的优势”】

三国

曹操看着天幕,心中仿佛有千头万绪在涌动交织。

他眉头微微皱起,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

这些思绪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令他感到有些纷乱繁杂,急需回到府邸之中仔细梳理一番。

于是,曹操转身朝着船舷走去,打算下船返回府邸。

然而,就在此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了一旁于禁的神情。

只见于禁面色凝重,欲言又止,似乎内心还藏着许多话未曾吐露。

曹操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丝异样,停下脚步,转头看向于禁,开口问道:“文则啊,你可是还有事要与本相说?”

于禁闻言,连忙拱手施礼道:“回禀丞相,第一批人马已然召集完毕。只是……这批人的来源颇为分散,属下担心此事会被东吴察觉,不知是否会对我们的行动计划造成影响?”

曹操听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轻描淡写地回应道:“即便东吴知晓了又能如何?”

说完,他便不再理会于禁,迈步径直离去,只留得于禁站在原地,脸上满是迷茫之色。

曹操一边走着,一边喃喃自语道:“这天幕所讲述的施里芬计划,倒是让孤联想到了一个词语。”

跟在身旁的荀彧听到此言,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问道:“敢问丞相所言何词?”

曹操缓缓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沉声道:“严谨!”

【施里芬离世后,接替他职位的人是小毛奇】

【与施里芬不同,小毛奇性格谨慎而小心】

【但他对于施里芬所遗留下来的宏伟计划却几乎全盘接纳】

【不过,这其中仅有一处细微但却至关重要的改动,而正是这一变动,成为了整个计划中的致命弱点】

【原来,施里芬计划最为显着的特征便是其兵力分布极度失衡】

【东西两线的兵力对比为1:8,不仅如此,在西线战场之上,其右翼部队更是占据了全军总兵力的7\/8,相较之下,留给左翼的兵力仅仅只有可怜的1\/8而已】

【照李德哈特分析来看,这种战术安排无疑是极为精明且深思熟虑的算计】

【通过巧妙地调整兵力部署,将左翼的军力削弱至近乎极限的程度,从而得以集中绝大部分力量于右翼,使其强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即使法军能够成功突破防线,长驱直入攻进洛林地区,并迫使德军左翼节节败退,但如此一来,非但无法阻挡住德军右翼那排山倒海般的凌厉攻势,反倒会令自身陷入愈发凶险的境地】

【因为这就如同一扇精妙设计的旋转门一般,倘若法军卯足力气奋力向前推动正面,那么位于背面的部分便会迅速反转过来,以雷霆万钧之势重重击打在他们的后背之上】

【而且,法军对德军左翼施加的压力越大、逼迫越紧,所遭受的反击力度也就会随之变得越发沉重】

秦朝

扶苏微微颔首,缓声道:“看起来确实颇有一番道理。”

秦始皇闻声缓缓转过头来,目光深邃地凝视着扶苏,问道:“那么对于小毛奇所做出的改动,你怎么看?”

扶苏咬紧牙关,鼓足勇气说道:“儿臣以为,这或许是那位将领依据当下战场的具体情形而做出的灵活应变之举。”

秦始皇听后,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道:“如此行事断然不可!”

扶苏闻言,脸上顿时浮现出一抹疑惑之色,满心不解地望着秦始皇。

秦始皇见状,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身为一国之君,必须要在对局势有着全面且深入的了解之后,坚定不移地秉持自身的判断力,万不可觉得哪一方所言更为在理,便毫无主见地偏向于哪一边。你说是不是啊,通古?”

一直垂首立于一旁的李斯,此时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噤若寒蝉般低垂着头,始终不敢贸然开口答话。

秦始皇稍作停顿,紧接着又道:“不过此事也急不得,还是慢慢来吧。”

扶苏说:“儿臣知道了。”

【小毛奇选择削减了右翼整整三分之一的兵力,与此同时,他还从其他地方调集了多达八个师的部队补充到左翼】

【小毛奇始终坚信,自己之所以会这样做,完全是基于当时战场局势的动态变化而做出的灵活调整】

唐朝

李世民缓缓转过头来,目光扫视着下方略显沉闷的朝堂。

他微微皱起眉头,声音低沉而有力地说道:“众爱卿为何皆沉默不语?难道对此事毫无见解不成?”

程咬金心中暗自嘀咕,这次可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冲动行事、充当出头鸟了。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抬起头,偷偷瞥了一眼端坐在龙椅之上的李世民,然后迅速低下头去,生怕被皇帝发现自己的小动作。

见众人依旧闭口不言,李世民索性直接挑明道:“诸位爱卿不妨直言,对于此次毛奇的军事变动,尔等究竟作何看法?可有觉得其中存在不妥之处?”

此时,武将们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想法。

只见秦琼向前一步,拱手行礼后朗声道:“陛下,不知为何,微臣观那毛奇,总觉其颇有赵括之风范!”

话音未落,一旁的一位文臣当即出声反驳道:“秦将军此言差矣!我大唐之所以能屡战屡胜,正是因为我们允许将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相机而动。岂能因些许表象便断言毛奇如赵括一般不堪?”

李世民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两人的观点,但他并未急于表态,而是将目光投向一直未发言的李靖,问道:“大将军,依你之见又当如何?”

李靖不紧不慢地说道:“回陛下,微臣以为,世间确有一些人天生便对战场有着过人的天赋和敏锐直觉,譬如汉朝之霍去病,又如陛下您这般英明神武之人。”

听到这番话,李世民脸上不禁浮现出满意的笑容,他轻轻捋了捋胡须,点头说道:“嗯,大将军所言极是。其实,关于此事,那天幕已然给出了答案,诸位爱卿难道未曾留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