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面色阴沉地走到龙椅前,一屁股坐了下来。
然后迫不及待地问道:“诸位爱卿,可有何应对之策?”
李林甫赶忙从队列中走出,恭敬地说道:“陛下,微臣已派使者前往安禄山处询问情况,不久便会有消息传来。”
他的语气坚定而自信,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李林甫顿了顿,似乎找到了灵感一般。
接着说道:“此外,微臣还安排人去请寿王,并请寿王妃出面澄清此事。如此一来,谣言便可不攻自破。”
听到这里,李隆基的脸色微微泛红,显得有些尴尬。
李林甫见状,心中暗叫不好,但此时已无退路。
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若能得到寿王妃的支持,相信这起事件便能顺利解决。”
李隆基沉思片刻,点了点头,说道:“好吧,就按林相所言,由你负责跟进此事。朕还有其他事务需要处理,先退朝了。如有新进展,及时向朕禀报。”
群臣纷纷跪地行礼,齐声高呼:“恭送陛下!”
待李隆基离开后,李林甫急忙转身离去,步伐矫健得如同年轻小伙。
显然,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紧急部署。
【事实上,确实如此,当时唐朝还是有优势的】
【安禄山的部队尽管有15万,但他的优势只有时间】
【按道理说,虽然唐朝中央军只有8万,但精锐的边军正在往回赶,只要拖住,安禄山必定失败】
【当李隆基召来杨国忠商量平叛策略时,杨国忠自信满满地说:“十天,就十天,必斩其于马下”】
【李隆基深表认同,对杨国忠的计划充满信心】
【于是,唐朝紧急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防守洛阳,同时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唐朝
李治一瘸一拐地被侍卫搀扶着走过来。
他一边走着,一边心里还想着:“不就是抢了一个小娘嘛,至于这样吗?”
此时,李世民则摆了摆手,示意侍卫将李治放在不知道哪里找的棉被上。
李治乖乖地趴在棉被上,心中不禁闪过一个念头:“不会吧,还来50杖吗?”
然而,李世民并不知道李治此刻的内心想法,只是看到李治趴在棉被上后,脸上浮现出一丝尴尬。
随后,李世民转过头来对大臣们说道:“诸位爱卿,请大家畅所欲言,今天这件事必须要有个结果。”
长孙皇后也附和道:“今天言论无罪。”
李世民听后撇了撇嘴,但并没有说话。
这时,房玄龄率先开口问道:“陛下,这节度使究竟是什么官职?竟然拥有如此巨大的权力。”
杜如晦接着说道:“据臣所知,目前大唐似乎并没有设立节度使这个官职。不过从天幕的描述来看,这个官职应该是负责管理军队的,而且其权力之大,恐怕远不止于此。”
几个智者对视了一眼,然后大家很自觉地忽略了皇帝在天幕中的壮举。
房玄龄忧心忡忡地说:“若真如天幕所言,后面推行的节度使这个官职,会尾大不掉啊!”
李世民点了点头,沉凝道:“是啊,还有就是中央军数量太少了。”
房玄龄附和道:“陛下说的是。”
李世民一脸愁容,“那该如何是好呢?安史之乱还太过遥远……”
说着,他像是条件反射一般看了一眼李治,吓得李治一个哆嗦。
然后李世民似乎想起来了什么,于是在大家目瞪口呆中对着天幕操作起来。
【然而,就在这时,局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按照命令守在开封的张介,发现自己刚刚到任,叛军竟然已经渡过黄河】
【一夜之间,大军如潮水般蜂拥而至,直逼开封】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张介寡不敌众,不幸被俘并惨遭杀害】
【与此同时,开封的太守也选择了开门投降,使得叛军也顺势攻陷了荥阳】
【封常清虽然此时亲自镇守武牢关,但寡不敌众,12月12日,洛阳最终还是沦陷敌手】
【封常清独自一人逃出洛阳后,立刻马不停蹄地奔向由高仙芝镇守的陕郡】
【到达陕郡后,封常清面色凝重地向高仙芝报告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敌人的气势锐不可当,如果想要保住潼关,最好的策略就是迅速撤离到那里】
【只有确保潼关不失守,才能守护住长安的安全】
【高仙芝听后深表认同,于是他决定带领部下立即撤出陕郡,退守潼关】
【仅仅用了短短十天的时间,唐朝在河南地区所建立的所有防线都已土崩瓦解】
【叛军一路追击至潼关,发现无法攻克这一险要之地,只能选择撤军】
【与此同时,高仙芝两人赶紧上表真实情况,但一封奏折却早已提前送到了李隆基手中】
【原来,监军的太监曾因有事相求于高仙芝,高仙芝都没有答应】
【于是,这位太监便在奏折中写道:“封常清说叛军强大动摇军心,而高仙芝放弃了陕郡几百里地,还偷偷克扣士兵的粮食和赏赐”】
【这一奏折令李隆基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封常清、高仙芝处死】
【封常清在临死前还写下了一份“遗表”】
【企图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以“尸谏”的方式,让皇帝清醒过来】
武周
最近的武三思可谓是春风得意,为何如此?
皆因李隆基等人的一番操作,让武三思得以看清李家的实力。
看看,这就是你们李家的本事!
什么,你说我武三思还不如李隆基?你没试过怎么知道?不要这么快下结论。这样做是不对的。
此时,武三思正在朝堂之上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计划,引得众人侧目相看。
而坐在龙椅上的武则天也连连点头,可谓是给足了面子。
待武三思发言完毕后,他昂首挺胸地从狄仁杰面前走过,活脱脱一只斗胜的公鸡。
大朝结束后,武曌邀请狄仁杰来到御书房,询问他对武三思计划的看法。
狄仁杰深知女帝心思缜密,于是谨慎地回答:“梁王说的确实不错。”
武曌笑了笑,说道:“直接点吧,这是太宗皇帝发给朕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