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个是,病龙台】

【956年,后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率领大军北伐,目标是收复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幽云十六州】

【周军一路势如破竹,攻势凶猛,直逼幽州】

【当柴荣到达瓦桥关时,他登上一座高台,俯瞰着周军的形势,看到军队士气高昂、进展顺利,心中不禁涌起喜悦之情】

【柴荣心情愉悦,便与犒劳军队的百姓们交谈起来】

【谈话间,柴荣突然好奇地指向高台,询问道:“这座高台叫什么名字”】

【百姓们回答说:“病龙台”】

【柴荣听后,心中有些不悦】

【毕竟,皇帝被视为真龙天子,而现在自己竟然登上了这个名为“病龙台”的地方,实在不太吉利】

【于是,柴荣匆忙离开了高台】

【或许只是巧合,就在离开病龙台不久后,柴荣突然患上了重病,病情日益严重】

【无奈之下,他只能下令撤军回朝。回到开封没多久,柴荣就驾崩了】

宋朝,

赵匡胤眼一黑,柴荣,这是一个他不想提的名字。

不过说句实话,如果柴荣不英年早逝,不仅收复幽云十六州有望,大概也没有他赵匡胤什么事了。

底下的人把头低得更低,他们觉得这种历史还是少知道一点,才能活得长。

赵普小心翼翼地说:“官家,重新收复北面的计划已经制定好了,请您过目。”

说着,他双手捧着奏折,恭恭敬敬地递给了赵匡胤。

赵光义的脸色变得阴沉,他心里清楚,这份奏折里肯定没有自己的份儿。

他默默地想着:“孤的军功啊,孤的皇位啊……”

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不甘和失落感。

赵匡胤接过奏折,随意地翻了几下后,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就按照这个来吧。”

赵普连忙应道:“是,官家。”

随后,赵匡胤又补充道:“还有,北方的金国的先祖,你们也要密切关注。”

众人齐声应道:“遵命!”

赵光义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的不满愈发强烈,但他只能强忍着情绪,低头不语。

【第四个是彭亡】

【这就绕不开一个将领——岑彭,这个名字或许对大家来说并不熟悉,但他却是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岑彭在攻打巴蜀时,最终选择在彭亡扎营】

【听到这个地名,大家应该就能猜到其中的含义了吧】

【岑彭也是这么想的,他本来想要转移营地,但由于天色已晚未能实现】

【这时,他的敌人派遣了一名刺客,谎称自己是逃亡者前来投降,并趁着夜色刺杀了岑彭】

【没想到,这竟然真的成功了!岑彭果然在彭亡了……】

【当然,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好了,我是……如果你喜欢,请记得关注】

【天幕渐渐暗了下来】

三国

刘备一脸悲痛,自从在天幕中看到庞统死在落凤坡后,就一直保持着这个表情。

直到天幕结束,他仿佛失去了所有的力气,转过头对诸葛亮说道:“孔明啊,是咱又害了一个投奔我的人啊,是我的过错啊!”

诸葛亮安慰道:“主公,这是士元的命运,不能怪罪于主公。而且这不是天幕已经指出来了吗?”

旁边的张飞听得有些不耐烦,直接冲过来大声说:“大哥,不就是一个还没发生的事情吗?至于这样吗?”

刘备无奈地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诸葛亮则严肃地对张飞说:“翼德,少说几句。”

对于诸葛亮,张飞此时还是比较信服的,于是便跑开了,一直跑到关羽旁边,问道:“二哥,你怎么看?”

关羽正在擦拭他的青龙偃月刀,听到张飞的话,刀一转,

张飞立刻领悟了关羽的意思,点了点头表示明白,然后默默地离开了。

唐朝,吐蕃

松赞干布瞪大了眼睛,惊讶地说道:“还有这种说法?”

他激动地指挥着一群笔史,让他们赶紧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

禄东赞站在一旁,有些犹豫地说:“赞普,这样是不是有点太……”

松赞干布打断了他的话,坚定地表示:“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有你快去查查看,有没有与我们犯冲的地名。本赞普一直想不明白,明明我的年纪比李世民还小,可为何吐蕃的领土始终没有扩大呢?也许这就是原因所在!”

禄东赞没有话说了,只能恭敬地回答道:“是,赞普。”

差不多同时。

李世民却没有这样的心情。

刚刚看了天幕的他心情还是不错的。

他眼珠子一转,看到了袁天罡,于是大手一挥,问:“袁爱卿,你认为这地名是真是假?”

袁天罡头上冒出了一些汗珠,回答道:“有些事情相信则有,不相信则无。”

李世民听后有些不满,一旁的魏征见状,冷不丁地来了一句:“不见得吧,昔日隋末出现‘桃李子,洪水绕杨山’的童谣,难道也是无中生有?”

李世民脸色一黑,心想:“也只有你这个愣头青敢这么说话。”

袁天罡心中暗骂一声,暗自嘀咕:“我与你魏征并无冤仇,为何要如此针对我?日后你有关系的人来找我,看我如何宰你们。”

想归想,行动可一点不敢慢。

他随即跪在地上,李世民见状,知道话题已经聊死,

便熟练地说:“退朝吧!”

然后拂袖离去。

武周,

武曌哈哈一笑,上官婉儿站在一旁,眼中流露出崇敬之情。

她说:“陛下,看您好像很开心。”

武曌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说:“天命所归,难道不是吗?”

上官婉儿心中一震,脑海中浮现出一句预言:“唐三代而亡,武氏代之。”

她不禁脸色一变,立刻跪地行礼。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走来,禀报说:“陛下,狄仁杰求见。”

武曌微微一怔,随即笑了起来,说:“果不其然啊,朕就知道他会来,好吧,让他进来吧。”

侍卫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武曌不由得感慨道:“朕很欣赏狄仁杰这个人,但朕并不太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