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某在拆迁棚户区寻宝捡漏 > 第261章 我怕我说了摊主不卖!去两个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61章 我怕我说了摊主不卖!去两个零

可能是有了一定的名声跟信誉,周大耳的摊位上,生意很好。

接下来的几分钟时间里,他又卖出了三样物品:

一个鼻烟壶,一串玛瑙珠子,一把紫砂壶。

鼻烟壶是琉璃的,葫芦形,高度约6公分。

玛瑙珠子,黄玛瑙,12颗,单个直径约0.8公分。

紫砂壶是一把“梨形壶”,看着像梨子,成年人的拳头大小。

三样物品,鼻烟壶、玛瑙珠子是老的,紫砂壶年份很近,八十年代。

“老板,你这里售卖的有沉香吗?”

在周大耳的摊位上看了一遍,并没有发现沉香(奇楠),常顺问了一句。

“没有!你如果想买,可以去正规的店铺购买,那边的应该更便宜!”

对方看了他一眼,笑着回道。

他说的也有道理,地摊上毕竟不是专门卖沉香的。

“老板,我看你长得挺有佛相,你要是售卖经书,估计购买的人会很多。”

又看了一会儿,正当他跟田斌准备离开时,一个年龄30多岁的男人笑着对周大耳说道。

摊位上摆放出来的其它物品,虽然大多都是古玩,但常顺并没有看见能够下手的。

“经书都是免费赠送,那些不是卖的,这点你不清楚吗?”

周大耳看了那人一眼,随口说道。

“那可不一定,现代的印刷本是免费送,要是民国时期、清朝时期的古本,收藏品呢?谁会送给别人。”

30多岁的男人反驳道。

“要是这样,那你说的有道理,毕竟是收藏品!

不过我也找不到那么多的古本经书售卖。”

周大耳也没有反对对方的说法。

“就算不卖经书,以你的相貌,售卖佛教用品,佛像、文玩串串、香纸,肯定不会比你卖古玩物品差。”

“年轻人,难道你会看相?”

周大耳还没没说话,旁边一名40多岁的男人抢着对他说道。

“会一点,我家祖传看相、看风水的。”

“是吗,那你帮我看看,你觉得我是做啥的?”

这人说完看着他。

“你真要我说吗?说了不会怪我?只要你保证我说完,你不会发脾气,那我就猜一下!”

30多岁的男人也看向了他。

“你说吧!不论对不对,我都不说啥。”

40多岁的男人想了想,然后说道。

“好吧,那我就说说!

首先,我说一点,人的面相很重要,一个人的面相,大多数情况决定了命运。

比如说一个人脸长得方正圆润,很多情况,都是老大。

一个人长得很磕碜,命里会一波三折。

而有的人苦瓜脸,总是愁容,则一生凄惨。

现在说下你,从你的面容看,隐约间,显得晦涩又有些苍白,某方面的欲望过多使然。

你没有工作,但目前并不缺少吃喝,而你的经济来源,依靠的是祖上功德。

但祖上遗留的福泽,也不是取之不完用之不尽,那些欲望,花费了你不少钱财。

要是继续那样,估计折腾不了几年,祖上的福泽用完,你也跟着玩完了!”

30多岁的男人在说对方的情况时,比较直白,常顺自然都听明白了。

也就是说这40多岁的男人好酒色,并且不是很节制。

他这样说,常顺又仔细看了那人一眼,发现就像30多岁的男人说的那样,问话的人,脸色晦暗中隐约间又有些苍白。

一副被掏空的模样。

“他说的对不对?”

见40多岁的男人一时间没说话,其他人问道。

“很对!年轻的时候,我确实很放纵,花天酒地。

但人,到了一定年龄,该玩的,该吃喝的,都经历过。

总会明白很多事情。

什么女人,什么身外之物,都没有自己的健康重要。

现在四十多了,啥都已经看透。

至于祖上留下的福泽,我自然不会继续挥霍。”

40多岁的男人说完,还对大家笑了笑。

他之前说过不会说啥,也就是不会发脾气。

这人还算洒脱、坦荡。

或许是经历多了,很多事情真的看开了。

关于30多岁的男人说的面相问题,常顺觉得也是很有道理的。

那些面相自带气场的人,的确比普通人更有气势。

但人的面相,在不同年龄段,是会改变的。

人的命运,并非一生不变。

有的人前半生过得幸福,但后半生却穷苦潦倒。

有的人前半生孤苦,但后半生却很幸福。

…………

“我觉得这年轻人说的有道理,大耳,或许你真的可以改行卖佛教用品。”

又过了一会儿,有认识周大耳的人笑着对他说道。

“我会考虑的!”

他也跟着笑道。

没有继续听他们谈论,常顺跟田斌又逛向了别的摊位。

“阿顺,你看这是干嘛用的?”

走到一处售卖瓷器的地摊前,两人看着物品时,田斌拿着一个物件问他道。

这个物件像瓷枕,但比瓷枕小了很多,长度只有15公分左右、宽约8公分,最大高度约6公分。

它是青瓷的,龙泉窑,年份并不久。

常顺只是看了一眼,就知道是啥了。

“这是一个“脉诊”,中医帮别人诊脉用的。

有些电视剧里面就有类似的道具。

医生给病人号脉,病人把手搭在上面。”

他简单的解释了一下。

这处地摊,有真货,但不多,真货也都是一些很普通的物件。

“脉诊吗?我还是第一次看见。今天算是长了见识了。

老板,这个多少钱?”

跟他说着,田斌问价道。

“这个可能就是神医喜来乐用过了的脉诊,清朝的,你想要,给2000块钱。”

摊主是一个40多岁的男人,满嘴跑火车道。

听他说神医喜来乐,常顺就想笑。

对方可能是最近看这电视剧看多了。

这样的脉诊,地摊上虽然不是很常见,但偶尔也能看见。

“2000?太贵了,我看着年份不是很久,另外它也绝对不会是什么神医喜来乐用过的。”

田斌想了想,对地摊老板说道。

看来捡了一段时间的瓷片,他对瓷器多少还是能够看出一些新老的。

“你能出多少?”

摊主又问他道。

“阿顺!你觉得值多少?”

田斌看向了他。

“我怕我说了摊主不卖!去两个零。”

常顺看着脉诊道。

新的,成本估计也就10块钱。

“20!

老板,这价能卖吗?”

“不能,最低50。”

摊主考虑了下,然后说道。

“那算了,我还是不要了。”

田斌把脉诊又放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