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前明放弃大宁卫和古北口防线,大周国初又恢复后,超过二百里整条战线的失陷的记录也并不多。

虽然蓟镇未失,但足以说明这一次的虏骑入关,所图甚大!

可以说,小规模的边关冲突,北虏和东虏多半是为了抢掠物资。

中等规模的,是窥探大周虚实。

这种巨大规模的,则是带有一定的战略目标。

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攻陷大周京城!

大周京城,不光是京师,汇集了周军精锐。

同时也是文教,政治,仓储,乃至宗室,宗教的核心。

最重要的,还是整个北方的核心军事重镇!

为什么北宋一直挨打?

就是因为失去了幽州和云州,也就是北京和大同这两个重要的战略城市。

大同是西北重镇,得到大同,就是控扼了西北形胜之地。

幽州则更加重要。

它是华北平原北方的锁钥!

如果有一张反映地形的地图就看的出来。

绵延千里的燕山山脉在幽州左右两侧和前方蜿蜒而过。

犹如一条巨龙,把幽州抱在怀抱之中。

只要在山脉修筑一些军事要塞,加上幽州本身的存在,就完全能在华北平原的最北端挡住以骑兵为主的北方游牧民族。

从战国时的燕国,再到诸多以幽州为国都的强盛王朝。

包括中止大唐国运的安史之乱,核心就是幽州所在的范阳镇发动。

居形胜之地,确为龙脉蕴养之所。

历朝不少朝代在幽州建都,并不是没有道理。

但,此地为战国争雄,乱世称霸之地尚可。

为大一统王朝的国都,其实还是不太适合。

一则,自身造血能力差。

一个军事要塞,几十万人,凭华北平原的十来个府,几十州,二百县,足够负担的起。

但一个大一统王朝的京师,少说过百万人,加上附属军镇驻守军马,凭北方自身的力量是供奉不起的。

自朱棣迁都时起,疏浚大运河,从南向北的漕运就开始了。

延续了超过五百年。

堪为世界运输史的奇迹。

付出的代价之大,可想而知。

但又必须立都燕京。

前明是朱棣走了一步昏招。

到大周时,恢复元气的北虏加上更凶残危险的东虏,压力太大。

普通军镇功能的幽州已经扛不住这么大的压力,必须立为国都。

否则的话,就要如唐朝那样,设立实权节度使。

那更加危险。

一镇之地,挡不住虏骑南下。

一旦有佩三四镇印信的节度使,怕就又是安史之乱再现了。

两害权取其轻。

只是也就难免有经常被大举南下的虏骑围困京师之事了。

对大周来说相当难堪。

也是国力不足的表现。

其后更有所谓探春和亲之事。

估计是西南夷大土司之类,挂着郡王头衔,探春也成了所谓番邦王妃。

仍是大周国力不强的表现之一。

“既然消息确定了……”

贾母脸色也有些发白。

她的年龄,最少经历过三次京师被围。

经验丰富,但畏怯之心更强烈一些。

贾母沉吟着道:“凤丫头赶紧多买些粮,多买米,面也多买些,一定要多,这些东西要紧时候是能救命的,肉和鸡,鸭,鱼这些,有很好,没有也不妨事,总归是要先活下去再说。”

凤姐儿脸色发白,点头道:“一会儿我就叫旺儿他们去粮行买,买个一万石再说。”

“得赶紧。”贾母提醒道:“消息一传开,各宗王,勋贵大府,高官显贵,各家都会储粮存粮的。”

贾政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贾政也是经历过一次围城,不过此人的脾气比较特殊。

当年围城时,反正贾家不论如何不会短了他的供给,当时他打算读书应考,一门心思就用在读书上。

特殊时期,勋贵各府的往来也少了许多,贾政竟是少了许多应酬。

是以上次围城,对别人是痛苦和害怕,对贾政反而是不坏的回忆。

此时贾政也是一脸平淡,最终还是道:“老太太,现在只是蓟镇那边有危险,朝廷戒严也是小心谨慎,咱们倒不必过于紧张,是不是?”

贾母心中暗叹。

大儿子荒唐好色,无耻下作。

二儿子本性倒不坏……

就是脑子不够用。

一旁的贾珍忙陪笑道:“二老爷,就算最终虏骑不至京师,这一次折腾,到年底京师粮价还不知涨成啥样儿?咱们家是年底各庄子送粮来,不缺粮,但若是到年底粮道不通,那毕竟是个不小的麻烦,到时候买粮怕是要贵上好几倍……”

贾政这才恍然。

看看母亲,贾赦,邢夫人等人脸色,贾政脸色讪然,摆了摆手,知道自己虑事不周。

不过贾政也是善于开解自己。

读书人么!

不懂家事很正常。

贾母无奈一叹。

贾赦,贾政,毕竟是当年贾代善亲手调教过的。

论心机,贾赦不逊任何人。

就是性格歪了。

无药可医。

贾代善后来也只能放弃。

贾政么,就是迂腐愚蠢,倒是没别的毛病。

性子是不差,若是贾家在盛时,贾政这样的用来当个守成的家主还是不错的。

可惜,现在贾家江河日下。

大周也处于景和,隆正的变局之中。

很需要一个为人持正但性格禀赋上佳,为人又精明的家主。

放眼看去,还有贾珍,贾琏,贾蓉等小辈……

更加不堪了。

还有一群小辈,毕恭毕敬的站在两侧。

宝钗面色雍容,黛玉神色清冷。

湘云左右顾盼,探春欲言又止。

迎春淡然,惜春懵懂。

宝玉一脸蠢萌。

贾母环顾一圈,内心再叹一声。

看来看去。

竟都是小辈的女孩子们要更加出色一些。

尤氏此时难得出声,缓缓道:“老太太,是不是要给族人们一些接济?”

贾母看了尤氏一眼,嘉许道:“珍哥儿媳妇说的是,提醒的对。消息一传来,粮食不是咱们这样的人家,粮行可能都不卖!各家族人,境况多半寻常,家里没多少存粮。等他们着急忙慌的上门,不如咱们主动送些过去,免得叫人说嘴,也免得族人不满。凤丫头,买回粮食,记得贾家族人每家送一包过去。”

“是,老太太。”

事涉贾家宗族,凤姐儿也是正色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