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假期即将结束的第一个晚上,月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纷纷扬扬地落在大地上。按照惯例,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需要召开全镇干部职工大会。这次会议不仅镇里的干部职工要参加,就连村里的三职干部也一个不落。

此时此刻,综合办公室内一片忙碌景象。工作人员们步履匆匆,电话铃声此起彼伏,键盘敲击声不绝于耳。他们有的正忙着布置宽敞明亮的会场,摆放整齐的桌椅、调试音响设备;有的则全神贯注地拟发详细准确的会议通知,确保每一位与会人员都能及时收到信息;还有一部分人正在紧张地根据各个领导对于自己所分管工作的具体安排制定全面完善的会议方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夜幕渐渐降临,但综合办的灯光却始终亮着。时针指向了晚上十一点多,窗外早已是万籁俱寂,只有偶尔传来几声虫鸣。然而,综合办的工作人员们依然坚守岗位,毫无怨言。他们深知此次会议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以保障会议能够顺利高效地举行。

次日清晨九时许,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镇政府那宽敞而明亮的大会议室里。杨晓静静地坐在其中一张椅子上,他面前的桌子摆放着一本崭新的笔记本,这是专门用来记录会议内容的。在此之前,这项工作一直由徐江川负责,但自从杨晓来到这里之后,便接过了这份差事。

整整一个上午,杨晓全神贯注地埋头于记录会议要点之中。由于刚刚经历了一个悠长的假期,各位领导纷纷针对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展开了详细的规划与部署。他们依次发言,条理清晰地阐述着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工作计划和目标。

终于,轮到了张书记发表讲话。只见他不紧不慢地清了清嗓子,然后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从当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到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策略,张书记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知不觉间,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小时,然而他似乎并没有要停下的意思。

当所有议程结束,时针已悄然指向十二点。众人稍作休息后,一同前往食堂享用午餐。饭毕,大家便迅速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依照会议提出的要求全力以赴地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目前摆在眼前的头等大事便是稻谷即将全部收割完毕,急需寻找合适的买家前来收购。对此,张书记在会上毫不犹豫地向各村下达了“军令状”:务必在本月之内顺利完成稻谷的销售任务!与此同时,他还积极鼓励那些拥有一定人脉资源的干部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渠道广泛联系潜在客户,力求为当地百姓开拓更多的销售途径,帮助他们将辛苦种植的稻谷以理想的价格售出。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般流逝,在这纷繁复杂、忙碌不堪的工作之中,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之久。就在这段日子里,办公室主任高相华外出学习归来。

在高相华主任回来后的第一天,杨晓便前往他的办公室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一方面,因为自己是刚来不久的,杨晓希望通过这次主动汇报,能够让高相华对自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作为直接领导,从情理上来说,前去拜访并汇报工作也是合情合理的。

走进高相华那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杨晓不禁眼前一亮。整个房间的布局十分简约大方,除了一套办公桌椅以及必备的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外,几乎看不到任何多余的装饰或杂物。这种简洁明了的风格让杨晓感到格外的放松。

高相华主任热情地招呼杨晓坐下,并亲自给他倒了一杯热茶。杨晓微笑着向高相华道谢后,便从容不迫的开始汇报起近段时间以来自己所负责的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杨晓结束了此次的工作汇报。高相华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夸赞道:“年轻人,不错,后生可畏!你这工作做得相当出色,不仅条理分明,而且考虑周全、细致入微,值得表扬!”面对高相华的称赞,杨晓显得有些不好意思,连忙谦逊地回答道:“谢谢主任的夸奖,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呢。”

正当两人交谈甚欢之际,突然一阵清脆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原有的和谐氛围。高相华抱歉地冲杨晓笑了笑,然后迅速拿起桌上正在震动的手机接听电话。随着通话的进行,高相华原本轻松愉悦的表情逐渐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脸凝重与严肃。

短短几分钟过后,高相华匆匆挂掉了电话。他皱紧眉头,目光忧虑地望向对面的杨晓,沉重地开口说道:“刚刚村里那边传来消息,我们之前费尽心机联系好的几个稻谷买家现在都出现了状况。有的买家临时改变主意,表示不再收购;还有的则故意压低价格,企图趁火打劫。这可真是一件棘手的事!”杨晓心里一紧,稻谷销售可是重中之重,于是主动请缨:“高主任,我可以再去联络一些其他的商家,多找些备选方案。”高相华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行,那这件事就交给你先去办吧。”

杨晓出了高主任办公室后便拿起电话打给他同村的一个发小,他记得之前的时候听人说起发小在县城开了一个公司,主要经营桶装水、米面粮油等等……。

电话很快接通,杨晓简单寒暄几句后就切入主题:“兄弟,我听说你在县城开了家卖桶装水、米面粮油啥的公司,咱村现在稻谷销售出了大问题,好多买家变卦了,你有没有认识的靠谱粮商或者渠道呀?”发小在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哥,实不相瞒,我这公司虽然不大,但也跟粮食打交道。不过我目前手头资金周转不过来,要吃下这么多谷子有点困难,但我倒是认识几个外地的粮商,只是他们条件比较苛刻。”杨晓心中一喜,忙说:“啥条件?你尽管告诉我,只要能解决这燃眉之急就行。”发小接着说:“他们要求谷子必须经过严格筛选,杂质率极低,运输方面倒好商量,他们可以自己来拉。因为要求较高,所以才一直没找到合适卖家。”杨晓思考片刻后坚定地说:“行,兄弟,你帮我联系下,筛选的事儿我们村里自己想办法解决,至于运输方面可以来了再商量。”发小应承下来,杨晓挂断电话后长舒了一口气,感觉事情有了一线生机。

第二天早上八点,杨晓到了办公室,照例是先打扫一下卫生。正当杨晓准备开始今天工作的时候,一个将近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从外面走了进来。

这个中年人身板挺直,眼神锐利。他上下打量了一下杨晓,开口问道:“你就是杨晓吧?”杨晓疑惑地点点头。那人微微一笑,伸出手说:“我是你发小联系的粮商之一,我叫李文荣。”杨晓赶忙热情地握手,一边招呼他坐下。

杨晓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对方来意究竟如何。李文荣却直接说道:“你们镇的情况我大概了解了,其实我们也很想促成这笔生意。刚刚在楼下看到你们办公区的环境,感觉你们做事挺有条理的。”杨晓连忙解释村子里对待这批稻谷的认真态度,保证会按照最高标准筛选。李海摆摆手说:“我相信你们,不过我还有个额外要求,如果这次合作顺利,希望以后你们村能成为我们长期稳定的供应源,另外我想去你们稻谷种植的地方去看一下。”杨晓眼睛一亮,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他立刻表态绝对没问题,同时答应带他去尧上村看一下。就这样双方相谈甚欢,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杨晓满心欢喜,仿佛已经看到村里的稻谷顺利售出,大家脸上洋溢起收获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