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明朝皇帝往事 > 第58章 洪武四年四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角色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雄才大略,致力于建立稳定、繁荣的大明王朝,对国家的军事、政治、司法、文化等各方面事务有着绝对的决策权和高瞻远瞩的规划。

李善长:已致仕,但在朝廷中仍有较高威望,足智多谋,为明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对国家事务有着深刻的见解。

汪广洋:中书右丞相,协助朱元璋处理政务,对朝廷各项事务的执行和协调起着关键作用,善于领会皇帝意图并贯彻实施。

胡惟庸:中书左丞,精明能干,野心勃勃,积极参与朝廷事务,试图在各个决策中展现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陈宁:原苏州知府,因过失被贬后又获复擢,渴望在新的职位上证明自己,对朝廷的知遇之恩心怀感激,急于有所作为。

宋冕:原户部尚书,调任河南行省参政,对经济事务和地方治理有丰富经验,虽职位变动,但仍心系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

班用吉:刑部尚书降为江西按察司副使,因过失受到降职处分,内心懊悔,希望能在新的岗位上弥补过错。

王琮:由磨勘司令接任刑部侍郎,对刑部事务充满热情,决心在新职位上做好司法工作,维护法律公正。

吏部尚书:负责官员的选拔、任免、考核及制定官品秩等事务,对朝廷官员的管理和制度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工部尚书:掌管工程建设、物资管理等事务,在涉及工程、运输等方面的事务中具有决策权和执行权。

刑部尚书:(王琮接任后,仍需处理交接事宜)负责司法审判、案件处理等工作,对维护国家法律秩序负有重要责任。

杨璟:平章,负责率军进攻四川瞿塘关,在军事行动中面临挑战,需向朝廷汇报战况并接受指示。

蹇思明:广东南海县巡检,因运送官牛途中出现问题,面临工部的追责,希望能得到朝廷的理解和宽大处理。

第一幕:军户赋役定新规

时间:洪武四年闰三月,上午

地点:应天,奉天殿

旁白:奉天殿内,气氛庄重严肃,朱元璋高坐龙椅,目光扫视着殿下的群臣。

朱元璋(声音洪亮,打破寂静):朕今日有旨,各郡县军户,以每户三顷田为标准,除缴纳常规税粮外,免除一切杂役。若有余田,则按民户标准承担余役。此乃关乎军户生计与国家稳定之大事,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汪广洋(出列,拱手行礼):陛下圣明。此举既能保障军户的基本生活,使其专心于军事训练,又能合理调配赋役,不致民力过重,实乃两全之策。

胡惟庸(紧跟其后出列,恭敬说道):陛下此令,可谓深思熟虑。军户为国家戍守边疆,保家卫国,理应有所优待。同时,对余田按民户标准征役,也确保了国家赋役的公平合理,有助于稳定民心。

朱元璋(微微点头,露出满意之色):不错,军户乃国家之基石,保障其生活,方能使其安心为朝廷效力。户部要将此政策落实到位,不得有丝毫懈怠。

户部尚书(出列,跪地领命):臣遵旨!定将此政策详细传达至各郡县,确保执行无误。

第二幕:军事行政新设置

时间:紧接着

地点:应天,奉天殿

朱元璋:为加强地方军事管理,朕决定设立延平卫指挥使司。同时,在答答失里营所设置郡牧监,专职管理牧养事务,依水草便利建立官署。另外,设立太原左、右卫及仁和卫,以巩固北方防御体系。兵部尚书,此事你负责安排,务必尽快落实。

兵部尚书(出列,跪地,声音坚定):臣遵旨!臣即刻着手安排,选派得力将领,调配所需兵力,确保各卫所和郡牧监顺利设立并正常运转。

李善长(出列,缓缓说道):陛下,军事与行政设置关乎国家安危与发展。此次布局,从地方军事到畜牧管理,再到北方防御,面面俱到,实乃高瞻远瞩。不过,在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避免出现疏漏。

朱元璋:善长所言极是。各部门要相互协作,不得推诿责任。工部尚书,在建设卫所和郡牧监官署时,要保证工程质量,不得偷工减料。

工部尚书(出列,跪地领命):臣遵旨!定选派良工,选用优质材料,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第三幕:官员任免论得失

时间:稍后

地点:应天,奉天殿

朱元璋:今日朝堂,还有官员任免之事。原苏州知府陈宁,因中书参政任内过失被贬,但其才具可用,现复升为浙江行省参政。宋冕,原户部尚书,调任河南行省参政。刑部尚书班用吉,因故降为江西按察司副使,由磨勘司令王琮接任刑部侍郎。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汪广洋:陛下用人,不拘一格,能者上,庸者下,赏罚分明。陈宁虽有过失,但陛下念其才,给予复擢机会,此乃陛下宽宏大量,也能激励官员奋发向上。宋冕调任河南行省参政,以其在户部的经验,想必能为河南的发展贡献力量。至于班用吉降职,王琮接任,也是为了刑部事务能更好地开展。

胡惟庸:丞相所言极是。陛下此举,彰显了陛下对人才的重视和对朝廷事务的精准把控。陈宁此次复擢,必当感恩戴德,更加勤勉。宋冕在新岗位上,也有望开创新局面。而王琮接任刑部侍郎,相信能为刑部注入新的活力。

朱元璋(目光看向陈宁):陈宁,你曾有过失,此次复擢,望你能吸取教训,在浙江行省参政任上,奉公守法,勤勉政务,莫要辜负朕的期望。

陈宁(出列,跪地,感激涕零):陛下宽宏大量,臣感激不尽。臣定当痛改前非,兢兢业业,为陛下分忧,为浙江百姓谋福。

朱元璋(又看向宋冕):宋冕,河南乃中原要地,民生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你在户部任职多年,经验丰富,到河南后,要多关注民生,发展经济。

宋冕(出列,跪地):陛下放心,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朱元璋(最后看向班用吉和王琮):班用吉,你虽降职,但不可气馁,在新岗位上要努力弥补过错。王琮,刑部侍郎责任重大,你要公正司法,维护法律尊严。

班用吉、王琮(齐声跪地):臣等遵旨!

第四幕:治国理念传臣心

时间:之后

地点:应天,奉天殿

朱元璋:朕常思,皇子教育乃国之根本。为皇子选择宫僚,当选“端谨文学之臣”,以培养其德性。诸位爱卿,你们如何看待此事?

李善长:陛下深谋远虑,皇子乃国家未来之栋梁,其品德与学识关乎国家兴衰。选择端谨文学之臣为宫僚,可使皇子日习于正,培养其治国理政之才。

汪广洋:诚如善长所言。与正人相处,则日习于正;与邪人相处,则日习于邪。为皇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方能确保我大明江山后继有人。

朱元璋(点头赞同):正是此理。吏部尚书,在选拔皇子宫僚时,务必严格把关,选拔出德才兼备之人。

吏部尚书(出列,跪地领命):臣遵旨!定当谨慎选拔,为皇子挑选最合适的宫僚。

朱元璋:再者,朕命吏部制定内监官品秩时,明确宦官仅可服侍宫禁,不可掌权。汉唐宦官干政之祸,殷鉴不远,朕绝不容许此类事情在我大明发生。

胡惟庸:陛下英明,提前防范,杜绝宦官干政之隐患,实乃我大明之幸。

吏部尚书:陛下放心,臣在制定内监官品秩时,定会严格遵循陛下旨意,限制宦官权力。

第五幕:司法经济事万千

时间:又过片刻

地点:应天,奉天殿

刑部尚书(出列,跪地奏道):陛下,刑部从囚犯处查获吴兴王升写给其子教导为官廉洁的家书。臣等阅后,深感王升虽身陷牢狱,却仍不忘教导其子廉洁奉公,实乃难得。

朱元璋(神色一动):呈上来朕看。

(太监将家书呈上,朱元璋仔细阅读)

朱元璋(面露赞赏之色):此家书言辞恳切,教导有方。王升虽有罪,但能有此等觉悟,殊为不易。赐王升白银百两、绢帛等,并免除其家赋役。刑部尚书,此事你办得好,对于此类有教化意义之事,要多加宣扬。

刑部尚书:臣遵旨!陛下此举,既能彰显陛下的仁德,又能为天下官员树立榜样,教导他们廉洁奉公。

朱元璋:另外,功臣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其身后之事也需妥善安排。赐李善长、徐达等功臣守坟人户,韩国公、魏国公各150户,卫国公邓愈等各100户。礼部尚书,此事你负责安排,务必让功臣们感受到朝廷的关怀。

礼部尚书(出列,跪地领命):臣遵旨!定将此事安排妥当,让功臣们泉下有知,也能欣慰。

第六幕:天文军事细奏报

时间:随后

地点:应天,奉天殿

钦天监官员(出列,跪地奏道):陛下,昨夜夜有星自壁宿起,东北曲行至游气中没。此天象臣等正在仔细观测和研究,暂未得出明确结论,特向陛下奏报。

朱元璋(微微皱眉):继续密切观测,若有任何异常,及时奏报。天象关乎国运,不可掉以轻心。

钦天监官员:臣遵旨!

杨璟(出列,神色凝重,跪地奏道):陛下,臣率军进攻四川瞿塘关,然蜀军以铁索横断关口,且设有飞桥布防,臣军进攻失利,最终退兵归州。臣指挥不力,恳请陛下降罪。

朱元璋(面色严肃,沉思片刻):瞿塘关地势险要,蜀军设防严密,此次失利,非你一人之过。起来吧,切莫气馁。朕命你整顿军队,总结经验教训,等待时机,再次进攻。

杨璟(感激涕零):谢陛下宽宏大量。臣定当整军备战,一雪前耻,为陛下拿下瞿塘关。

第七幕:地方内廷事纷纭

时间:又一日

地点:应天,奉天殿

工部尚书(出列,跪地奏道):陛下,广东南海县巡检蹇思明,在运送官牛途中,因路途艰险,官牛多有死亡。工部欲责其赔偿,然蹇思明称实属无奈。请陛下定夺。

朱元璋(思索片刻):路途艰险,非蹇思明之过。朕意赦免其赔偿之责,以示朝廷体恤之情。工部尚书,日后在安排此类事务时,要充分考虑实际困难,不可一味苛责。

工部尚书:臣遵旨!陛下仁慈,蹇思明必当感恩戴德。

礼部尚书(出列,跪地奏道):陛下,臣已按照您的旨意,设立法酒库及内酒坊,并定钦天监官员散官品级。相关制度和人员安排均已妥当,请陛下审阅。

朱元璋:好,这些事务关乎宫廷礼仪和天文观测,不可马虎。你要确保各机构正常运转,人员各司其职。

礼部尚书:臣遵旨!定当悉心管理,不负陛下所托。

第八幕:朝堂落幕思深远

时间:朝会结束前

地点:应天,奉天殿

朱元璋:诸位爱卿,今日朝堂所议之事,涵盖军事、行政、司法、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皆关乎国家之兴衰荣辱。朕希望诸位爱卿,能各司其职,将各项决策落到实处。在执行过程中,要以国家和百姓的利益为重,不得有丝毫懈怠。

众大臣(齐声跪地,高呼):臣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共创大明盛世!

朱元璋: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