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 > 第32章 共聚一室,秉烛夜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章 共聚一室,秉烛夜谈

第32章 共聚一室,秉烛夜谈

沈绾回到沈府时,已经是戌时(八点)。

却见到爹娘都在自己院中,等着自己。

看来是有话要同自己说。

沈绾当即福身,向爹娘请安。

“父亲!”

“娘亲!”

沈淮慈爱地点了点头。

刘氏上前,拉过沈绾的手。

“绾儿回来了,正好今日为娘和你父亲有些话同你说。”

于是三人便走进了房中。

白日放晴,但晚来还是寒意颇重。

所以下人们将沈绾房中的地龙烧得很暖。

刚坐下,小花便开始斟茶。

沈淮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

“绾儿,最近都在忙啥呢?”

“回父亲,最近绾儿盘了一家酒楼,又托人去临近州府收购了炭。”

沈淮点了点头,并没多说什么。

对于这个女儿,他一向宽仁。

规矩让她学,但应付外人即可,他并不想看她磨灭掉身上的活泼。

但女儿却一直温婉贤淑,举止得体,加之才情无双,一直是京中女子的表率。

但自从前些时日,大病初愈之后。

宛如变了一个人似的,时而沉郁暗自神伤,时而临窗空叹。

好在如今有修习武道之心,又有忙碌之事。

沈淮才稍稍放下心来。

虽然这些都与世俗礼教不合。

但沈淮可不在意这些。

他虽为礼部尚书,来自千年门阀,也饱读圣贤之书。

但他也发现很多东西是不对的,甚至是错习陋习。

大家都尊崇,左右不过是为了这格局罢了。

所以他为官多年,一直在力所能及的推行礼教改革。

很多根本无法动摇,但是释经权却渐渐落到他手中。

加之他和当时宿儒楚行舟又是至交好友。

楚行舟又是一位开明的先生,是把圣贤书读活的人。

两人一朝一野共谋一事,倒是真的为这大楚礼教打开了新的局面。

虽然相较于千年局面,变动甚微。

但已经是天大的幸事。

而且两人还合力诛杀了一位邪儒:朱熹!

把其邪书祟论尽数焚毁尽。

才拯救了一次儒教的倾覆。

所以对于女儿,沈淮希望她一直无忧无虑的生活下去。

这点宠爱,他沈淮他沈家给得起。

但最近满城的流言蜚语,他有些担心女儿。

看到自己父亲眉头紧蹙,沈绾目光微转,思量了一下。

便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父亲,是女儿不孝,早年识人不清,连累了父亲,朝中众臣可有为难父亲?”

“这倒不曾,涉及皇家和沈家,加之最近都在商议西北之事,倒没谁提及此事。”

其实经过他数十年潜移默化的改革,大楚民间风气一改前朝那般的死板僵化。

其实对男女之间的来往,虽未到无所规矩的地步,但已经开明了很多。

被递折子,沈淮倒是不怕。

“绾儿,可为那些流言烦心?哎,没想到那九皇子手段竟然如此卑劣,也幸亏现在认清此人,还不算晚。”

“错把劣人当恩人,说起来,这事也怪为父,当年应该多细细探查几分,也不会如此。”

沈绾见自己父亲处处在维护自己,心里感动不已。

这是天底下最好的父母了吧!

她感觉眼眶有些湿润,但被她憋了回去。

“哎,此事若论起来,女儿才是那最不应之人。毕竟是为那人乱了心绪,才弄出这些荒唐事!”

“好在,现在一切都重回正轨,还不算太晚。”

于报恩而言,的确不算太晚。

但于恩爱而言,沈绾却没了自信。

沈淮闻言,有些激动,道,“绾儿可是找到真正的救命恩人了?”

恩人?

沈绾内心涌起凄然。

她的恩人她的夫。

她宁愿他当初没有救自己这个毒妇,不然落得一身伤病,英名尽毁,满门皆休。

她艰难吞咽了一下口水。

“回父亲,当年救下绾儿之人,正是顾侯爷!”

“啊!”

沈淮和妻子刘氏闻言都大吃一惊。

没想到竟然是顾侯爷!

难怪自己女儿说出心志,非顾长安不嫁。

只是这救命之恩不一定非得嫁给他吧!

刘氏微叹,不想让女儿重蹈覆辙。

“绾儿,可确认了?”

“回母亲,已经确认过了!的确是顾侯爷。”

“那也没必要非他不嫁啊?”

沈绾闻言,泪花终于闪烁而出,她微微避过并低下头,防止父母看到。

她不知如何解释,她与顾长安之间的那些纠葛。

顾长安是最好的爱人。

世上若无顾长安,无人爱我沈家女。

前世顾长安把她宠到了心尖。

长安曾有一句诗文。

年少若识惊鸿面,人间看遍不及君。

顾长安宛如一颗不起眼的种子,扎根在了她的生命里。

一旦生长萌发之时,人间所有颜色都将黯淡无光。

小花觉察到了,赶忙递上一张手绢。

沈绾微微抬起手,示意小花不必了,也是在示意爹娘不必再在这事上讨论。

“爹娘,与顾侯爷的羁绊是女儿的命数,此事且看吧!八字还没一撇呢。”

“眼下当务之急,是积蓄力量,护好沈家。”

“绾儿此言何意?”

沈淮见女儿转移了话题,且脸色严肃,便发问。

沈绾思索了一下,便把自己能让父母知道的谋划讲了出来。

这一世这一路,她不打算独行。

“想必父亲想过吧,当今陛下文治武功,的确是个进取君王。但其子嗣也是大楚历代君王之最吧。”

“如今年方五十,便已经有了二十位皇子!且如今能独当一面的便有十位,即将崭露锋芒的有五位!”

“这将来的夺嫡之争会是何等的血雨腥风,想必父亲已经预见了吧!”

“我们沈家虽为千年门阀,但也是时候拥有一些力量了。”

“毕竟,哪怕是自保,也需要力量不是吗?”

沈淮终于了解女儿这几日所做之事究竟为何了。

他倒是不觉得有啥不妥。

沈家儿女想为家族存续尽一份力,他是欣然支持的。

就是有点心疼女儿。

关于女儿所提之事,沈淮何尝不是没有想过。

这些年,他们一干朝中老臣重臣不知道上了多少折子。

但都被陛下以各种理由给搁置了。

最后更是涉及到此事的折子都不看了。

陛下的态度可谓是比较耐人寻味。

沈淮其实也早就未雨绸缪,毕竟接下来的定是一场浩劫。

“绾儿,你要做什么就去做吧,不过为父有一句话要对绾儿讲。”

“世间之事,本就纷繁,成事之法,不问明暗,但人立于天地之间,有可为有不可为,绾儿可懂?”

“父亲教诲,绾儿谨记!”

“父亲放心,沈家有沈家的底线,绾儿亦有绾儿的坚守!”

沈淮听闻女儿的话,很满意点点头。

“明日便是你的拜师宴,相关事宜,昨日我为父已经与道老先生商议妥当,日后绾儿怕是要有苦吃了!哈哈!”

沈淮扶须一笑。

女儿会踏入武道,这是他如何也没想到的。

虽然心疼女儿,但也支持她的选择。

见父母双亲眉眼舒展,沈绾也松了口气。

“辛苦父亲了!”

“不辛苦,对了绾儿,九皇子的事,你不必管了,为父已经出手!敢中伤我女儿,为父断不能让他好过,哪怕他是皇子又如何!”

“好的,父亲!”

“对了,绾儿还有一事要知会父亲母亲,那就是沈千月已经与九皇子私相授受,无媒苟合。”

“啊?!”

沈淮和刘氏闻言皆是一惊。

沈淮虽然主张改革礼法,秉持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重点也是放在不让人以礼害人,以礼吃人上。

所以这礼教并非全是错陋,很多基本的礼仪还是有可取之处。

但沈绾也没等二老继续惊讶。

便继续开口道,“两人私情事小,但千月于沈家已经有异心,日后紧要之事,还是要注意隐蔽!”

如今索性都一并说了。

沈绾本就没打算瞒着,一家人就应该共进退。

瞒着也没必要,徒增误会大可不必。

送走了爹娘后,沈绾让小花提前把明日的要穿衣裳先备好。

然后她心里在盘算明日之事。

他明日会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