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大明抄家王 > 第139章 锦衣卫征兵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国交战最怕的是什么?

就是在武器装备上存在信息差!

比如现今的明军和清军。

清军因兵源稀少,所以始终走的是精兵路线。

他们最精锐的兵种战时披三层甲,普通士兵战时也要披双层甲。

这种防御力能有效抵御明军的弓弩和火枪射击。

这是清军所掌握的信息。

实际上呢,情况大抵也是如此,唯独沈战麾下的锦衣卫是个意外。

当工部全面改良了发射用的火药之后。

锦衣卫所使用的遂发枪已经能轻易破开清军的双层甲。

尽管遂发枪不能爽快击杀身披三层甲的清军精锐。

但也足以令对方因受轻伤而暂时退出战斗序列。

这还不算完,锦衣卫的虎蹲炮、马上佛朗机炮和红夷大炮所组成的火力网堪称恐怖。

清军的双层甲和三层甲在这些火炮面前作用微乎其微。

这些信息差沈战知道而多尔衮不知道。

那么当双方真正交火的时候谁哭谁笑便不难预料了。

盛京城,多尔衮中军大帐。

送走了户部尚书英俄尔岱后,多尔衮又叫来了正蓝旗汉军旗主佟图赖。

佟图赖的叔叔就是满清有名的铸炮专家佟养性。

佟养性曾经为皇太极铸造了100门红夷大炮。

皇太极为此还组建了清军第一支重炮部队,起名为乌真超哈。

而佟养性就是乌真超哈的第一任固山额真(汉军都统)。

固山额真在清军这边其实就是汉八旗的一个旗主,相当于明朝那边的从一品武将。

佟养性死后,他的侄子佟图赖便继承了乌真超哈的固山额真一职。

目前佟图赖手下有2500名汉军士兵和100门红夷大炮。

这其中有100人是佟图赖的亲卫军。

剩下的士兵每24人负责一门红夷大炮。

火药、弹丸、炮车、马匹等事务皆由这些炮兵负责。

“末将参见摄政王!”

“佟旗主免礼平身!”

例行的礼仪过后,多尔衮开始给佟图赖分配任务。

“佟旗主,此次我八旗大军入关你的重炮部队一分为四。

二十门大炮分给宁远城下的英亲王阿济格。

二十门大炮布置在锦州城。

二十门大炮布置在盛京城。

你亲率四十门大炮随豫亲王多铎攻城拔寨!”

“末将领命!”佟图赖恭敬地接过令旗。

从多尔衮对100门红夷大炮的分配便能看出此人的谨慎。

宁远、锦州、盛京,这三道防线上都布置了足够的红夷大炮。

多尔衮的思路非常清晰。

现如今的满清没有一口吞掉大明的实力,所以一切以求稳为主。

只要宁锦防线不崩满清就立于不败之地。

至于说入关之后能杀多少人、抢多少东西到时候再说。

多尔衮把能安排的全都安排到位了。

满清内部称此战为国战,即国运之战。

这就好比后世某个酷爱侵略的小国。

每次发动对外战争都号称是国战。

啥意思?

意思就是说他们只要战败一次整个国家的命运就完犊子了!

小国侵略大国犹如蛇吞象,每一次都是生死赌局。

小国越是输不起越容易输,这就是小国的悲哀!

多尔衮在组织一场对满清来说的国战。

而同时期的沈战又在干什么呢?

答案是这哥们儿一边征兵一边渗透崇祯的后宫。

两件事分开说。

先说征兵。

锦衣卫在剿灭晋商八大家的战役中阵亡1100多人。

沈战让亲卫队长陈迪扩充一百炮兵, 用于操控他新买的十门m224轻型速射迫击炮。

这样一来锦衣卫的战兵缺口便高达1200多人。

开春后即将到来的明清大战锦衣卫是必然的主力。

届时死上个几千锦衣卫沈战也是能接受的。

毕竟他对面站着的可是当下的东亚第一强军。

那么锦衣卫是不是现在就应该招募一批预备役士兵呢?

这些预备役士兵入伍后需要接受射击、队列、军阵、军纪等方面的训练。

一旦锦衣卫大军在战争中大量减员,这些预备役士兵便可以快速补上空缺。

鉴于此,沈战决定征召1300名战兵和6000名预备役士兵,合计7300人。

正月二十九一大早。

锦衣卫的征兵信息便贴满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

尤其是最为重要的十六座城门位置。

红底黑字的征兵告示贴在城门两侧。

有专业的锦衣卫文职官员负责现场解释。

正阳门,正有一位七品文官在为围观的百姓们宣读征兵告示。

“大都督沈战有令。

为抗击即将到来的建奴大军。

锦衣卫征兵7300人。

其中1300人为战兵,月银五两。

入伍当日给三十两安家银子,战死有一百二十两的抚恤金。”

“嗡嗡嗡!”围观的人群立马乱套了。

普通明军月银一两半,年薪十八两。

边军稍微多一点,年薪能达到二十两。

你看看锦衣卫的工资标准是多少?

月银五两,折合成年薪就是六十两,这是普通明军的三倍!

再说安家银子,一般都是按照六个月的饷银标准来给。

那么普通明军能获得九两安家银子,边军是十两。

你再看看锦衣卫给的是多少,三十两!

大明是有抚恤金制度的,标准大概为两年的军饷。

即普通明军战死家属可得三十六两抚恤金。

边军战死家属可得四十两抚恤金。

现在你去看一眼人家锦衣卫的抚恤标准:一百二十两!

最主要的是人家锦衣卫的老大沈战有钱,这是路人皆知的事情。

北京城内流传着一则小道消息。

【大都督沈战是大明抄家王!】

【大都督每年抄回来的银子高达几千万两!】

【皇上特许大都督截留一半的抄家所得,用于建设锦衣卫!】

这个小道消息说明了一件事。

那就是沈战很有钱,锦衣卫很有钱。

由此便不难理解锦衣卫的待遇为什么是其它兵种的三倍了。

好男儿要当兵就当锦衣卫!

这是京师地区民众们的普遍认知。

“我要报名!”

“我要参加锦衣卫!”

“选我,选我呀!”

锦衣卫的七品文官刚读了一半的征兵告示下面的人群就沸腾了。

“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在几名锦衣卫士兵的呵斥下人群总算是安静下来了。

七品文官这才得以解释征兵告示的下半段。

“大都督有言,此番与建奴开战锦衣卫必不畏生死。

为及时弥补阵亡之锦衣卫将士。

现招收预备役人员六千。

预备役人员非战兵,定期参加射击、军阵等训练即可。

平时可正常在家做工或务农。

凡登记在册的预备役士兵锦衣卫每月发放一两银子。

训练期间锦衣卫供应三餐,提供训练用衣帽鞋!”

“轰!”人群又炸了,比刚才那次还劲爆。

不用上战场打仗,只是偶尔训练训练就给一两月银。

重点在后边,训练期间供应三餐,还给发衣服、帽子和鞋。

围观的百姓们光是想一想便有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这要是谁能当上锦衣卫的预备役,这生活品质立马就不一样了。

听说锦衣卫经常能吃到肉,偶尔还能吃到牛羊肉。

很多不争气的百姓已经在流口水了。

“我要报名!”

“我要成为锦衣卫的预备役!”

“要我要我,我身体很壮的!”

看着一片沸腾的人群,负责征兵的锦衣卫们全都挺直了腰板。

有一种叫做自豪感的东西在这些锦衣卫的身体里流淌。

按照沈战的安排,征兵事宜由军师李岩全权负责,张伟辅助。

李岩在内城设置了两个征兵点。

外城百姓比较多,李岩设置了六个征兵点。

午饭过后,从上帝视角可以看到一幅壮观的景象。

锦衣卫的八个征兵点前方全都排起了大长龙。

每条大长龙不下千人,而且有越排越长的趋势。

随着沈战的出现和锦衣卫的不断胜利。

京师百姓对当兵这件事的态度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普通的明军部队待遇一般还经常欠饷,老百姓对当兵兴趣不大。

锦衣卫的待遇是其他部队的三倍,且从不欠饷。

更重要的是锦衣卫打仗能打赢,不会被敌人追着揍。

这样的军队自然受到无数百姓的青睐。

“我一定要加入锦衣卫!”成了无数京师青壮最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