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胡佩英迷迷糊糊听到敲门声,赶紧起床开门。

门一开,宋建材进来,把背包挂在门后,随即栓上门。

胡佩英已在桌边给宋建材准备了水,见春天和夏天都醒了,又倒了两杯,放在桌上,叫他们来喝水。

秋天还在沉睡,昨天发烧后身体一定还很虚弱,就让她继续休息。

他们四个正好可以借此机会讨论目前的处境,商量对策。

胡佩英招呼几人:“都过来坐,喝点水,清醒一下,然后聊聊现在的情况。

老宋,你今天怎么样?”

宋建材坐下,喝了口水后才回答道:

“今天没什么事,身体也正常,你们呢?”

春天若有所思地说:“我身体没事,小说里穿越回去要靠天降异常,或者再死一次,但如果回不去呢?”

夏天查过腕表上的消息,直接否定说:

“这些都不靠谱,没有依据,不能盲目尝试。

还得想想,如果真的回不去,我们在这里该怎么生活。”

胡佩英补充说:“春天下午还说,可能一觉醒来就回去了。

如果明天还没回去,我和春天去拾荒采集,老宋继续工作,夏天在家照顾秋天。”

现在积分用光了,工资要月底才发,宋建材只能点头同意:

“先想办法撑过这几天。等工资一到,还得先给宋奶奶送去。”

春天插话问道:“当初分家时,原身家除了房子什么也没有。

能不能不给了?夏天现在瘦得像竹竿。”

不是春天小气,想抠这几个积分,原身记忆里全是饿肚子的感受,就算没分家前也吃不饱。

胡佩英停顿了一下,说:“还是得给,这房子名义上是宋奶奶的,这么多年都是,工资一发过去拿了,突然不给了,老太太会不高兴的。”

春天一脸懵,户主不是宋建材!马上就想起,之前看到的棚屋,不情不愿的说:

“那是得给!只是我们连营养液都快买不起了。”

夏天在看着腕表,这时抬头提醒道:“别急,明天怎么也能有一点收获。”

胡佩英说完就起身了,对几人说:

“那我在采集群里发个消息,告诉他们明天等我们,我去准备出门要用的东西。”

家住在中段,四点半就得起床,走到城门就五点了,天也亮了。

她发过消息,转身翻找出背包,塑料瓶装一小瓶凉开水、小刀、锄头,再塞一条麻袋。

想起春天说要干草,又找来一个背篓,里面放上麻袋和宋春天的背包,

把斧子藏在麻袋下面,最上面是一块折叠好的防辐射布。

现在正午太阳毒辣,辐射值也会随之增强,尤其在夏季,

中午11点到两点的几个小时里,需要找个地方撑起防辐射布躲避。

通常这段时间,大家更愿意休息,毕竟太阳炙热,温度高,

穿着防护服很容易中暑,劳动时出汗量大,饮水需求增加,收获与付出往往不成正比。

把要穿的防护服拿出来挂好,用毛巾擦拭外表,明天早上直接就可以穿。

胡佩英收拾完毕后,屋内已经暗得看不见了,便让春天生火,至少屋里能有一点光亮。

宋建材也看过,杂物区的工具和材料,又从外面拿了一根剥了皮的木头进来,想看看能不能做些东西去换积分。

多年未动手,他想先熟悉一下,让手艺恢复熟练。

夏天还在腕表上不停地操作着,不知在忙些什么。

春天突然想起下午浇水时,便拉着胡佩英过去,想确认一下她种的灰灰菜,有没有问题。

原本检测到是,黄灯植物无毒,太小了,才没有拿去杂货店交易,而带回家种植。

胡配英看灰灰菜,似乎已经开始生长,就没有去动它。

由于天色已晚,至于其他几种植物,难以辨认具体品种,记忆里的也没有名字,只能算了。

推开窗户一瞧,白天晾晒的床单已经干透,还没来得及收。

就用晾衣杆勾住衣架,解开晾衣绳,将床单递给站在旁边的春天。

春天接过床单,两人一起叠好,放进柜子里。

秋天也醒了,早上她们三人分着喝了一支营养液,现在肚子又饿得咕咕叫。

胡配英将秋天抱上板凳,告诉她先喝点水,马上就可以吃饭了。

接着拿出两支营养液,春天、夏天和秋天一支,她和宋建材一支。

营养液下肚,大家终于感到了一丝饱意。

吃完东西才想起洗漱,外面天已经黑透了。

胡佩英只能点燃了蜡烛,一家人拿着洗漱盆,换洗衣服向洗漱房走去。

又拉上之前的皂角袋子,等会儿洗澡洗头洗衣服都要用。

刚才换床单,春天就看到床下,还有几个筐子,一看就知道是储存物资的,现在基本已经空了。

毕竟已经到夏季了,之前收集的东西,基本上已经消耗殆尽。

每年十月,在下雪之前,还要去捡皂荚。

宋妈妈会将皂荚剪成小块,分装进袋子里,每次使用时只需取出几片,非常方便。

皂荚树经过进化,长得更加高大,身上的刺变得更加坚硬,结出的皂荚也更大。

记忆中的皂荚只有一个巴掌大小,而现在一个皂荚,就能掰成四五个巴掌大的小块。

皂荚只能在每年下雪前去地上捡,爬树上去摘就不要想了,防护服不够刺扎的, 而且刺神经毒素。

每年捡一大筐就够一家人用了。

春天边走就低头在腕表上记录:下雪前收集皂荚。

也是他们今天刚来,没经验,毕竟以前都是吃完饭了,休息一会儿再洗漱。

现在都是一到家,趁着天还有微光就去洗漱间先洗漱好了,再回家收拾。

今天没办法,就只能点着蜡烛。

木墙上,挂着几个布袋,最显眼的,是一个自制烛台,小碗里放着一小节蜡烛,底部是滴落的蜡油。

金属小碗下面固定着木头把手,显然是为了防止烫手,特意加装了木柄。

在这里,晚上通常不会点蜡烛,除非有特殊情况需要外出。

尽管蜡烛的原材料稀缺且价格略贵,但与手电筒相比,蜡烛又显得更为经济,因此每家都会备上一根,以备不时之需。

点燃蜡烛,一家人出门去,

走廊里已经空无一人,过道有1米宽,木柴就占据了40厘米。

冬天平民区的居民,只能依赖炉火来抵御严寒。

邻居之间早习以为常,毕竟每家每户的外墙都堆放着。

好多家木柴就占据了两面墙,还用藤网覆盖在木柴外,防止掉落和被人顺手牵羊。

现在住的这个城市,在联邦南部,虽然安全区有防护罩,但挡不住严寒。

这儿冬天积雪能达十几厘米,气温常在零下。

每年在安全区,都有不少人因严寒和饥饿而丧生。

这个时间,所有房门都紧闭着,洗漱房也空荡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