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知识和能力有何区别呢?

可以这样理解,知识是听一次就获得的产物,而能力是经过无数次练习才形成的产物。知识是我知道了某个内容,能力则是我去做了,我学会了,我做到了,并且持续重复,还能做得更好。获取知识和获取能力在时间周期、投入精力以及重复次数上,完全不同,所以它们带来的回报也截然不同。

很明显,获取知识比获取能力轻松得多,而且知识还能在他人面前炫耀,以此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拥有知识的人就像可乐,乍一喝让人感觉很爽,但经不起细细品味。拥有能力的人则像茶,乍一喝有些苦涩,但越品越让人着迷。

又比如:细节决定成败!

当年这句话被广泛传播,很多公司老板常常把它挂在嘴边。结果全公司的人天天专注于抓细节、找问题,结果发现越抓细节,问题越多!一辆在细节方面做得极其完美的汽车,如果行驶方向不对,请问它能到达目的地吗?

如果方向选对了,哪怕是一辆马车,一直走下去,能到达目的地吗?很明显,方向选对了,细节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方向错了,细节做得再好也无济于事。大多数人所学的大多数道理,都只是教会你做一个普通人的知识。

无论是经营企业还是规划人生,最重要的战略都是从全局着眼,找到关键节点,并且把这个节点做到超出满分的水平。

再比如:金钱是万恶之源!

一个人追求自身利益,就会被大众观念视为小人。一个人学习创造财富的技能,就会被认为是心思阴暗,这都是观念带来的束缚。

穷人的世界信奉一句话:金钱是万恶之源,这正是他们贫穷的原因。富人的世界也信奉一句话: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他们不会在与赚钱无关的事情上浪费任何时间,最终得以发财。

我并非让你一辈子只追逐名利,但在你还没有获得名利之前,你所有的目标都应该是追名逐利。所谓境界的修炼,源自于在赚钱之后能够放下对钱的执着,在拥有之后能够做到不在乎,否则都只是贫穷者的自我安慰罢了。

第一、决策思维

人生命运的走向,往往取决于那几个关键的选择。在人生的旅程中,选择无处不在。有些选择无关痛痒,比如:晚餐是选择吃炒菜还是火锅?旅游是挑选去云南还是海南?出差时决定坐高铁还是飞机?

然而,有些选择却与命运息息相关:例如在老家发展还是前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是选择自主创业还是进入公司打工?是嫁给张三还是嫁给李四?

判断选择的重要程度和先后顺序,是一项极为关键的能力。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在做选择时,采用的是“平均用力”的方式。实际上,你人生80%的成果,都源自于你20%的关键选择。大多数人觉得只要自己足够勤奋努力就能改变命运,他们可以在日常工作的每个细节上都做到极为用心,但在面对人生重大抉择时,却表现得轻率且漫不经心!

我有一个姑姑,六十多岁了,平常去菜市场买菜的时候,都会东挑西选,格外用心。可去年,有人跟她说有个借贷平台利息很高,她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就投入其中,结果借贷公司后来跑路了,她一下子损失了大半资金,这正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十年前,当你决定卖掉北京的房子出国留学的那一刻,你在国外获得多高的文凭已然不再重要,因为北京的房价后来涨了十倍。

十年前,当你一时糊涂,决定嫁给一个嗜赌如命的老公时,即便你拥有博士学历,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你的后半辈子注定会被这个男人搅得鸡犬不宁。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擅长把握方向的人,始终领导着那些在技能方面出色的人。就像马云对互联网技术并不精通,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他能够明晰发展方向。

每个人做出不同的选择,根源在于每个人对得失的判断标准存在差异。

在做任何选择时,核心只需参考一个标准:舍弃眼前利益,以未来的长期利益为导向。只要一项选择不具备未来的长期回报,即便眼前的利益再诱人,也要果断放下。普通人往往以眼前利益为导向,这导致他们永远无法赚取未来的大钱。

你目前拥有的所有财富,在未来的宏大背景下,根本微不足道。然而,能够切断当下利益的人又有几个呢?正因如此,大多数人最终沦为了穷人。比如我老家的一个同学,十年前就清楚在老家没有发展前途,我劝他来一线城市拼搏,他也明白这个方向是正确的,但就是舍不得老家的房子和土地这些利益,结果到如今混得越来越差。

有些女人明明清楚自己嫁的老公既好赌又花心,根本没有未来可言,但就是不愿意离婚,担心万一找不到更好的怎么办!总是在算计眼前的损失,这是导致一个人没有未来的主要原因。

第二、目标思维

切勿将“愿望”错当成目标,否则就只是一场幻想。

什么是愿望呢?比如我想成为世界首富,我想要成为选美冠军,我要登上月球……

拥有理想固然是好事,但倘若天天只沉浸在理想之中,而不在现实中一步一步付诸行动,那就是自欺欺人!我们常常把愿望想得过于美好,却把现实想得过于简单。愿望并非目标,它仅仅是单方面的期望。

而目标必须是结合理想与现实,制定出的合理、现实、可执行且可量化的计划。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体重180斤,他宣称3个月要减到120斤,并且在公司向老板和同事做出了公开承诺,说如果没有达成目标,就自罚2000块。

我当时就知道他肯定无法达成,因为3个月减掉60斤,这本身就不符合实际情况,而且他自己根本没有考虑过实际的可操作性。

果然,3个月过去了,他不仅没瘦下来,体重还增加了几斤。原因是饿了一段时间后,他崩溃了,又开始暴饮暴食,结果反而更胖了。

首先要将目标拆解成若干个“更小的目标”。

要把大的愿望分解为小目标,再把小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行为数量”。例如,先设定5天减肥0.5斤的目标,0.5斤相当于1925大卡。跑步20分钟能消耗300大卡,那么减掉0.5斤大概需要6次20分钟的跑步运动。这样一来,接下来就简单了,5天内我每天抽出25分钟跑步就行。

第三、迭代思维

行事莽撞的人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因为凡事只要先行动起来,就已经成功了一半。越是不行动就越焦虑,越焦虑就越不行动,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从小被教导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只做到了“三思”,却做不到“后行”。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认为市场竞争过于激烈,觉得自己能力不足,然后就一步步陷入做与不做的犹豫不决之中。任何事情只有先开始行动,才有机会不断迭代、精益求精。

马云最初创业的时候也不清楚公司该如何盈利,马化腾创业时甚至差点把qq卖掉,这些人都是觉得有大致可行的生意,就先开启了创业之路,至于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在实践过程中再去修正。我们需要制定计划,但不能总是停留在制定计划上,有了大致的计划后,就要开始行动,然后不断调整下一阶段的计划,这样我们实际上就会领先99%的人。

第四、规则思维

在古代,规则都是由强者制定的,而强者制定的规则,自然不会是为了保护弱者。即便表面上对弱者有好处,其目的也是为了强者自身的利益。就好比为猪改善猪舍环境、给猪打疫苗、提升猪饲料的口感,这些看似是为了猪的生存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实则目的是为了提高猪肉的产量。

有一位首富曾说过,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其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要勇于突破大脑中存在的恐惧和限制,敢于跳出所处环境的束缚。如果一直处于底层,就永远只能被食物链所吞噬。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循规蹈矩、人云亦云,就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追赶者,而无法成为引领者。

乔布斯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不被经验和教条所束缚,进而颠覆了电脑、手机、音乐等8个产业,缔造出了伟大的苹果帝国。

引领者从来都不是循规蹈矩的,创新的本质就是打破原有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