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回到43军后,李志坚就安排给第四集团军送去二十万发日式三八式步枪的子弹来。

李志坚在和孙蔚如的交流中,当他说起给43军的新兵每月用几十发子弹来来进行实弹射击训练时,孙蔚如露出了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表情。

并且从孙蔚如的言语知道,中央给第四集团军的补给时有时无,现在的装备的改善主要是依靠参与的两次太原会战之后的分配。

装备水平改善了一些,不过弹药方面仍不充裕,日常中基本不敢进行实弹射击训练,只是给部分精锐部队多补充了一些弹药,这些部队会进行少量的实弹训练。

在第三次太原会战后,43军消灭了一一四师团,缴获了不少的日式弹药,虽然缴获品上交二战区司令部集中处理,不过弹药和食品等消耗品43军都自己留了下来,准备用于日常的训练。

看到第四集团军的弹药那么紧张,就挪出了二十万发,虽然不够第四集团军全军训练使用,但是用来给几个团训练也还是足够了。第四集团军总共不到四万人,到时候能派出三个团来配合他就已经不错。

在收到这这子弹补给后,孙蔚如知道李志坚的意图。两人虽然第一次见,但是一见如故,李志坚超越年龄的见识和大局观,让孙蔚如引为知己,他明白李志坚提供的这些弹药就是来为部队进行实弹训练的。

孙蔚如将这些子弹全部批为训练用弹,选拔了几个团进行集中训练,以此部作为随同43军进入冀中的预备部队。

在和第四集团军确定了彼此的防区,以及将自己未来一段时间的计划共享之后,李志坚的精力就都放在了43军和娘子关一线建设上。

首先,李志坚开始安排43军内的山西籍军官和老兵们分批次回家探亲。

只要老家不是在日本占领的大同地区的,都可以申请回家探亲。43军的山西籍官兵,大多都在抗战爆发后都没有回过家,以己度人,他知道官兵们与其家人之间的思念。

至于其他中国军队担心的逃兵问题,李志坚也不怎么担心。

晋绥军的官兵都是自愿参军入伍,这一点和其他部队不同,不存在拉壮丁的行为。探亲回家之后,不排除有个别人会因为各种原因做逃兵不再归队,但是他自信自己的部队不会有太多出现。

为了不影响部队战斗力,李志坚定下每次只能回去最多十分之一的人员,所以给每个人的探亲假并不长,除去路上的时间,也就在家只能待两三天。

其次,是在本地招收新兵。

经过第三次太原会战,43军所部也伤亡上万人,重伤和战死6千人左右,所以,全军人数也下降到4.4万人左右。

现在除了山西以外,很多部队都在拉壮丁,而山西之前大多是由预备役补入或者二战区军政处集中招收新兵。

不过这次大战之后,阎锡山并继续这样扩充,由于有了43军在省外放手招兵的先例,阎锡山认为这个模式也不错,节省了很多中间环节,所以就将部分招兵权下放给各军,让部队在驻地自行招收一些新兵,将在作战时的缺额补齐,只要在招收之后将名单上报给二战区军政处,由军政处统筹为新兵发放武器和军饷。

除了61军在忻口防线上驻守,招募新兵不易,由二战区军政处负责将所缺兵员补齐外,其余各部都要自己来解决。

43军在阳泉打出招兵的公告后,由于43军在第三次太原会战中打出了名声,所以有不少人来报名参军。

对于这次入伍的新兵,43军也是直接补入各部队中,各个步兵团的上限是2250人,补齐则止。这样各个团中在满编之后,还可以成立一个侦察连。

李志坚这次对军警卫团又进行了一次大换血。

几乎将原有的警卫团军官全部调出,全部到各旅、团中任职,各旅团之间也进行了一些调换。这样调换之后的警卫团军官,都换成了战斗经验丰富、身经百战,忠心又有保证的人员。

这样警卫团也成为了43军中战斗力非常有保证的部队之一,之后和特战队一起成为了李志坚手中的两把尖刀。

第三,则是大兴土木,重修炮兵要塞的工事,并申请增派重炮。

李志坚在王东生的陪伴下,对娘子关及周围都走了一遍,尤其是对上次日军独立山地旅团突然冒出来的那个路线又亲自走了一遍,随后就开始在娘子关周围再次大兴土木。

将娘子关的防线向北延伸几十公里,在娘子关北侧一带,也设置固定国防工事,并新建军营,安排部队在此常驻。

李志坚将炮兵要塞的炮台进行了重新建设且,使得所有火炮可以180度转换角度,不再是只能向前方射击,这样在后方御敌时也可以射击。

同时扩大了炮兵要塞的规模,之前的炮兵要塞中只能容纳二十多门炮,这次李志坚将在山西省外缴获的四门150重炮都拉了过来,并且又和阎锡山申请,将更多重炮布置在这里。

在第三次太原会战时,晋绥军又缴获了七门可用的150毫米重炮,阎锡山又从重炮旅中分出一门,共给娘子关补充了八门,这样在娘子关的重炮数达到了十二门。

雪花山的地势要比东面高出不少,这些重炮的射程能达到十五公里,李志坚准备将这个炮台,作为支援他东出作战的重要火力点。

到了五月中旬,一个消息传来,日苏在外蒙边境的诺门罕开始武装冲突,日军向驻扎在那的苏联红军发起攻击。

李志坚原本还在寻找出战河北的时机,听闻此消息顿时大喜。

第三次太原会战时,当初李志坚还比较奇怪,日军的甲种师团都在东北驻扎,一个也也没出来,并且到了后期华北方面日军实力不足时,距离不远的关东军也没有援助。

此刻他心里才有了答案,那么由此可见,日军当初一定是在为进攻苏联红军做准备,并且准备这么久,那么所图肯定不小,日苏这一战的规模绝对小不了。

在继续观望了一段时间,到了五月底时,日苏两军之间的战斗规模加大,李志坚知道他出征河北的最好时机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