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自从杨阳六年级之后,老杨和王秀琴就一直在琢磨着房子的事情。

老杨二人想法就是,要么选择距离四中近的房子,要么选择距离一中更近的房子。

杨阳知道二人的想法后,就一直惦记着,无论如何也要劝老杨和王秀琴在水木清华小区买房子。

现在的水木清华小区,虽然房龄新,格局好,但是因为周边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而且距离一中、四中距离都不算近,地理位置比较鸡肋,所以房价并不高。

但杨阳清楚的记得,再过一年的时间,新市长上任,就会决定修建新的市政府大楼,而新的市政府大楼就定在了水木清华小区附近。

所以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对小区周边环境进行改造。

其中新修建的一座跨线桥,将水木清华到一中、四中的路程,由20分钟缩短到5分钟。

同时,教育局也将机关小学搬迁了过来。

从这之后,这个小区一下子就变成了涵盖重点小学、中学和高中的顶级学区房,导致这个小区的房价飙升。

哪怕鹤市在20年后,因为几万元就能买房子而闻名全国,但是这里的房价,都不会低于7000元一平。

但是现在市政府办公楼和机关小学要搬迁的消息还没有泄露,所以这里的房价还没超过450元一平。

这一天,杨阳又听到王秀琴和老杨同志又谈论起房子的事情,感觉机会来了的杨阳,开始了劝说老杨买房的计划。

他对着老杨二人说道:“爸,妈,咱现在就买一户房子吧“。

”买房子?买啥房子?在哪买房子?“老杨疑惑的问道。

“我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小学毕业了,通过单招考进四中一点问题都没有,咱们买一个离四中和一中距离都不远的,这样我以后上高中之后,也不用再折腾了。”

“而且,如果现在不买,万一新买的房子需要装修,那时间会不会来不及啊“。

”也是啊,媳妇,要不咱们就买一户?毕竟杨阳初中加上高中得6年呢,选一个位置居中的房子的确实可以。”老杨想了想对王秀琴说道。

老杨和王秀琴对于杨阳能考上四中和一中一点怀疑都没有,所以王秀琴也认真思考起杨阳的建议。

“嗯,也可以看看,就是不知道哪个小区合适,房子贵不贵?”王秀琴犹豫着说道。

杨阳听到王秀琴的话,正想将水木清华小区的事情说了出来的时候,突然意识到他没办法和王秀琴解释他的消息来源,所以他赶紧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幸好父母没有发现他的异常,还在继续研究着看房的事。

“那明天正好周六,咱们一起去找找呗。”老杨说。

“也行,那咱们明天就去看看“。

第二天一大早,老杨一家三口人就坐着公交来到了一中附近。

这个年代还没有二手房网站和满大街的房产中介。

所以想要买房或者租房,全靠墙上的小广告和小区里的热心群众。

“妈,咱们分开找人问呗,这样能快点“,杨阳对王秀琴说道。

”行,那就分开吧,但是别乱跑啊,半个小时后在这集合”。

实际上,杨阳装模作样的溜达了一圈,就回到了集合的地方,等着老杨他俩回来。

他提议分开找房子的目的,就是为了给自己的信息来源找一个合适的理由,不然很难解释他是怎么知道水木清华小区的。

半小时后,一家人集合,老杨和王秀琴都没啥收获。

他们俩打听到的房子信息,不是距离另一所学校太远,就是价格太贵,或者是小区太破旧,王秀琴都没相中。

杨阳看时机成熟了,就对王秀琴说道:“妈,刚才有个阿姨和我说,北边有一个水木清华小区,离一中和四中都不远,房子挺新,房价还不高。”

“而且她还说,那边马上要一座桥,到时候离一中和四中就更近了,咱们去看看呗”。

王秀琴听杨阳一说,也有点心动,当即说道:”行,咱们去看看”。

边走边打听,走了一会,就到了小区里面。

王秀琴看到小区环境就相中了这里。

三口人又开始向小区里面的热心大妈打听谁家卖房子。

正巧,一个大妈说她家隔壁单元的一户人家,原来是一中的老师,因为调到三中去了,就准备卖房子呢。

按照大妈提供的地址,老杨三人敲响了这户房子的房门,而且因为是周六,正巧家里有人,老杨一家三口总算没有白跑一趟。

这户房子是三楼,四室两厅三卫共188平,装修得明亮素雅,看得出房主装修的时候没少花心思,在屋里转了一圈后,老杨一家三口更满意了。

房主要价元,平均650元一平,要比小区里其他房子的价格高一些。

杨阳看出王秀琴有点犹豫,杨阳偷偷的伸手拽了一她。王秀琴会意的装作看房,和杨阳走到了一边。

“妈,这户房子不贵的,这是三楼,黄金楼层,看这样子,当初装修就没少花钱。最重要的是装修没两年,咱们不用再重新装修,直接就能住进来了”。

王秀琴也很喜欢这户房子,听到杨阳这么说,也下定了决心。

在他的软磨硬泡之下,房主终于同意房价再降2000元,最终老杨家花费12万元元,买下了这户房子。

两家约定,给原房主留了5天的时间搬家,下周五去房产中心办理过户。

回到家里,王秀琴张罗着提前收拾东西,杨阳却转身跑出了家门。

赵东升教了他6年功夫,虽然后面2年都是让杨阳自己练习,但是他答应过给老爷子养老送终,父母也是同意的,所以杨阳不能就这么搬走了。

来到赵东升家里,将搬家的事情说了,杨阳邀请赵东升和他们一起搬过去,但他没有同意。

赵东升很感动,他没想到杨阳在那么小的时候做出的承诺,到现在还记得。

但他还是没有同意,他住在这里已经习惯了,并不想折腾了。

只是告诉杨阳要坚持练习功夫,有时间常回来看看。

看到老爷子坚持不去,而且身体还硬朗,杨阳也就没有坚持。

但杨阳也告诉赵东升,他始终没有忘记给他养老送终的事,等过几年他觉得生活不便了,杨阳到时候再来接他搬到楼上去。

同时,他也暗自决定,就算到时候赵东升不同意,背也要给他背过去。

等到搬家那天,杨阳走之前,来到赵东升家里,给赵爷爷磕了三个头。

赵东升只是摆摆手,没有回头。

杨阳拜别了老爷子,围着附近的胡同转了转,将这里的景象都记在脑海中之后,咬咬牙,转身走了,不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