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 第56章 知府大人的官威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昌荣站在济世药堂的门口,目光缓缓上移,定格在那块古朴的牌匾之上。牌匾上“济世药堂”四个大字,虽经岁月洗礼,却依旧透着一股古朴而庄重的气息。他微微眯起双眼,陷入了沉思,似乎在透过这牌匾,探寻着药堂背后的故事与传承。

张德海见状,心中一动,赶忙不着痕迹地向胡秋水递了个眼色。胡秋水何等聪慧,瞬间心领神会。他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知府大人,久闻大人不仅为官清正,且才华横溢,书法更是一绝。今日大人亲临济世药堂,实乃药堂无上之荣幸。若大人能为药堂题写匾额,留下墨宝,那这牌匾必将增辉添彩,药堂也能承蒙大人的福泽,激励我辈更加用心济世。”

王昌荣听闻此言,心中一阵欢喜。被人夸赞才华,尤其是在自己擅长的书法领域,任谁都会感到愉悦。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欣然的笑容,说道:“既然胡当家如此抬爱,本大人便献丑了。”

众人赶忙备好笔墨纸砚,将一张宣纸平整地铺在桌上。王昌荣挽起袖口,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只见他略作思索,便挥毫泼墨,笔锋游走如龙蛇,“济世药堂”四个大字一气呵成。字体刚劲有力,又不失飘逸洒脱,尽显大家风范。众人纷纷围上前来,齐声赞叹:“大人好书法!”“此字神韵非凡,定能让药堂声名更盛!”

写完之后,王昌荣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的作品,轻轻放下毛笔。胡秋水赶忙上前,再次谢道:“大人墨宝,让药堂蓬荜生辉,草民感激不尽。”

随后,王昌荣与张德海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走出药堂。他们步伐沉稳,仪态威严,彰显着官员的派头。来到轿子前,王昌荣撩起袍角,稳步踏入轿中,张德海也随后上了自己的轿子。轿夫们齐声吆喝,稳稳地抬起轿子。护卫们手持兵器,神色肃穆,衙役们则分列两旁,高声喝道:“回避!肃静!”一行人在街道上浩浩荡荡地离去,扬起一阵尘土。

药堂内的众人,直到那队伍消失在视线尽头,才像是紧绷的弦终于松开,纷纷松了一口气,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胡秋水望着两位大人离去的方向,心中感慨万千。

他深知,在这复杂的明朝官场与社会环境下,经营好济世药堂,绝非易事。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是药堂立足的根本,然而,官场的种种规矩与风云变幻,同样需要小心应对。此次知府大人与知县大人的巡视,虽然有惊无险,但也只是他漫长经营道路上的一个小小插曲。未来,不知还会遭遇多少艰难险阻,多少明枪暗箭。

但胡秋水心中已然坚定,无论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要坚守济世药堂的初心。百姓们的健康,是他心中最重的牵挂。他要像一盏明灯,在这尘世中,为那些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们照亮希望之路,为他们的健康撑起一片天。

此后,药堂内的伙计们也都迅速恢复了忙碌。抓药的伙计熟练地打开药柜抽屉,称药、包药,动作一气呵成;负责熬药的伙计,往炉灶里添了把柴,火苗“呼呼”地舔着锅底,药香渐渐弥漫开来;坐诊的郎中继续为患者细心诊治,耐心询问病情。一切仿佛刚刚的一切只是一场短暂的波澜,而济世药堂,也将在这波澜之后,继续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那些百姓们,在官员们离开许久之后,才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动。街头巷尾,又传来了叫卖声、谈笑声。然而,他们心中对官府的畏惧,却依然深深地刻在了心底。路过衙门时,他们会不自觉地加快脚步,眼神中透着一丝敬畏;听到鸣锣开道的声音,便赶紧避让到一旁,小心翼翼地不敢出声。这种畏惧,已然成为他们生活中小心翼翼的一部分,时刻提醒着他们官府的威严不可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