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起义军在与明军的周旋中,一路辗转,来到了汉中栈道地区。

这片区域,犹如一个天然的巨大陷阱,等待着他们的踏入。汉中栈道,山高路陡,地势险要至极。

四周的山峰高耸入云,仿佛是巨人矗立在天地之间,将这片区域紧紧环绕。

狭窄的栈道在悬崖峭壁间蜿蜒曲折,下面是深不见底的山谷,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这里居民稀少,平日里人迹罕至,几乎看不到一丝生机。

当起义军踏入这片险地时,丝毫没有预料到即将面临的灭顶之灾。

他们在艰难的行军途中,出口已然被明军如铁桶般把守得严严密密。

这些明军士兵,手持长枪利刃,身披厚重铠甲,在各个要道上严阵以待。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警惕与凶狠,仿佛在向起义军宣告,这里就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而此时,命运似乎也站在了明军这一边。天公不作美,阴雨竟连下七十多天。

这场连绵不绝的大雨,如同一场噩梦,彻底打乱了起义军的节奏。

雨水如注,使得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起义军的行军变得异常艰难。

士兵们的鞋子陷入泥沼中,每走一步都要费尽全力。马匹也在泥泞中挣扎,马蹄被磨得破损不堪,许多马匹甚至因体力不支而倒下。

长时间的阴雨,让起义军的武器装备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弩解刀蚀,衣甲浸”,弓弩的弦被雨水浸泡后失去了弹性,无法正常发射;刀刃也在潮湿的环境中逐渐生锈腐蚀,变得钝而无力;

士兵们的衣甲被雨水浸透,沉重无比,行动极为不便。

更糟糕的是,由于道路难行,物资运输受阻,起义军数日不能一食。士兵们饿得头晕眼花,身体虚弱不堪,战斗力急剧下降。

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首领,站在营帐中,望着外面连绵不断的雨幕,眉头紧锁,心急如焚。

他们深知,这样下去,数万人的起义军将面临绝境,随时可能被明军一网打尽。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起义军首领们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对策。营帐内,气氛凝重,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焦虑与担忧。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起义军首领决定采取伪降手段。

这是一个大胆而又冒险的决定,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他们深知,直接与明军硬拼,无异于以卵击石,只有通过伪降,才能争取到喘息的机会,寻找突围的时机。

于是,起义军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下令把军中缴获所得金银财物集中起来,这些财物,是起义军在以往的战斗中从贪官污吏、富豪乡绅手中夺得的,如今却成为了他们求生的希望。

首领们挑选了一些精明能干的士兵,让他们带着这些金银财物,前往陈奇瑜的军营。

这些士兵乔装打扮,小心翼翼地来到陈奇瑜的营前。

他们向守卫通报后,被带入了军营。在军营中,他们看到了明军士兵们的真实状态。

这些官军,平日里养尊处优,早已失去了战斗的意志。他们贪生怕死,面对起义军的勇猛,内心充满了恐惧,根本不敢同义军打硬仗。

起义军士兵们开始“入奇瑜营,遍贿左右”。他们用金银财物贿赂明军的各级将领和士兵,从普通的小兵,到军营中的重要幕僚,无一不被他们的财物所打动。

这些明军士兵,在金钱的诱惑下,纷纷改变了态度。他们开始极力主张招抚起义军,在陈奇瑜面前,为起义军说好话。

陈奇瑜,这位五省军务总督,此时正坐在营帐中,思考着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当他听到部下们纷纷主张招抚起义军时,心中不禁一动。

他原本就对自己的军事才能颇为自负,认为起义军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选择投降的,这无疑是自己的功劳。

他觉得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大功告成,这场围剿起义军的战争,即将以自己的胜利而告终。

陈奇瑜没有过多地考虑起义军投降的真实性,便决定招抚。

他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既能减少官军的伤亡,又能为自己赢得朝廷的嘉奖。于是,他迅速向朝廷报告了这一情况,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招抚计划。

此时的朝廷,兵部尚书张凤翼正为农民起义的事情头疼不已。他接到陈奇瑜的报告后,经过一番思考,决定支持陈奇瑜的招抚计划。

张凤翼认为,招抚起义军可以暂时缓解朝廷的军事压力,避免大规模的战争消耗。而且,如果招抚成功,还可以将起义军收编为朝廷的力量,为己所用。

得到了兵部尚书张凤翼的支持后,陈奇瑜更加坚定了招抚的决心。他开始与起义军进行谈判,商讨招抚的具体事宜。

起义军首领们,在谈判中表现得极为诚恳,他们表示愿意接受朝廷的招抚,放下武器,听从朝廷的安排。

陈奇瑜被起义军的“诚意”所打动,他没有察觉到起义军的伪降意图。他按照招抚的流程,开始安排起义军的遣返事宜。

他下令让起义军分批走出汉中栈道,前往指定的地点接受安置。起义军则按照陈奇瑜的要求,开始有序地行动起来。

然而,起义军并没有真正打算投降。他们在暗中做好了突围的准备。

当第一批起义军走出汉中栈道后,他们并没有前往指定的安置地点,而是突然发动袭击,冲破了明军的防线。

原来,起义军在与陈奇瑜谈判的同时,就已经秘密地组织了一支精锐部队,隐藏在队伍中。他们等待着时机,一旦找到突破口,就会发动攻击。

陈奇瑜得知起义军突围的消息后,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被起义军给骗了。

他急忙下令明军追击,但此时的明军,由于之前接受了起义军的贿赂,军心涣散,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追击。

起义军则趁机扩大战果,一路势如破竹,成功摆脱了明军的包围。

这场汉中栈道的伪降事件,成为了明末农民起义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它不仅展现了起义军在绝境中的智慧和勇气,也暴露了明朝官军的腐败和无能。

陈奇瑜因为这次事件,受到了朝廷的严厉斥责,他的仕途也因此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而起义军则在这次事件后,得以保存实力,继续与明朝政府展开斗争。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起义军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吸取了这次的经验教训,更加注重军事战略和战术的运用。

李自成、张献忠等首领,也在不断地成长和成熟,成为了明朝政府的心腹大患。

这场农民起义与明朝政府之间的战争,还将继续下去,而汉中栈道的这场生死博弈,只是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却对整个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