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重生75:继母分家后,我把妻女宠上天 > 第458章 成本卷成本,和小日子打价格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58章 成本卷成本,和小日子打价格战

筷子是每个人都要用到的东西,也是老百姓最熟悉的商品。

想要大量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必然要依托机器。

胡学文刚才说小日子拥有着成熟的自动化生产技术。

这一点是事实,不容任何人反驳。

“小日子生产的一次性筷子,采取的是全自动生产方式,咱们这方面比不过人家,人家用全自动,我们可以用半自动。”

“一半机械,一半人工。”

陆远淡笑道:“这就叫你有你的原子弹,我有我的手榴弹。”

“……”

此话一出,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胡学文一脸懵逼,这样也行?

提及小日子的自动化技术,目的是让众人心生退意。

没想到。

陆远竟然提出了半自动生产计划。

“马主任,各位领导,我在请问大家一句,制作一次性的筷子工人需要掌握高端的技术吗?”

“当然不用了。”

一名与会干部马上接话,感觉陆远说一点毛病都没有。

其他商品需要大量的成熟技术工人。

关键是筷子这玩意就是两根棍。

要尼玛的复杂技术啊……

最多的是切割,抛光,打磨。

普通老百姓学个十天半月,基本就能上手了。

感觉到风向开始转变。

陆远不动声色地给众人灌输低附加值产业概念。

县里的短板在于农业人口多,技术人员少,缺乏资金,设备,相关的生产经验。

筷子厂恰恰可以避开这些短板。

资金投入少,技术占比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并且这些劳动力不需要太多的文化。

主要从事繁重而又简单的体力劳动。

这些不但能够大量节约成本。

劳动力多更是县里的主要优势。

马万里眼前一亮,连忙点上了一根香烟。

胡学文偷瞧马万里的模样,心中不由得“咯噔”一下。

完了。

一把手来兴趣了!

紧接着,各种众人闻所未闻的内容被陆远讲了出来。

小日子的人工成本极高。

人工成本高,势必带动商品价格跟着水涨船高。

因此。

一次性筷子这种看似不需要任何技术的商品,人工成本支出占了大头。

放眼当今的国内,就没有人工成本这一说。

生产筷子需要的原材料到处都有。

在这个计划经济还没有完全崩溃的年代,县里完全有能力通过调拨方式,获得大量价格低廉的木材。

单是属于县里的国有林场就有三个。

人力成本微乎其微,林木资源随处可见。

一个字,卷!

“小日子属于典型的资本国家,干任何事情都讲利益为先,一旦我们拿出不等价交换这一招,我们的一次性筷子将如同旋风一般席卷小日子全境。”

“你说的不等价交换是什么意思?”

李文斌和与会众人头一回听到这词。

陆远说道:“我刚才说的不等价交换,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经济名词,具体意思是依靠生产劳动力变化,影响商品价值的变化。”

不等价交换理论诞生于十几年前,虽然广泛运用于各种商业交易活动,但至今都没有流入国内。

国内了解这段话的人屈指可数。

陆远将其中一些可能引起麻烦的名词改头换面。

又偷换了廉价劳动力概念。

现在不是八十年代,经济改制还没有全面铺开。

如果这个时候,陆远大谈廉价劳动力和外卷的内容,非得被人批死不可。

想要压过小日子的本土筷子。

实现一次性筷子的大量出口,核心无非是三段话。

价格,价格,还是价格!

成本卷成本。

用大量的劳动力抵消小日子的自动化生产技术。

通过压低人工成本的方式,倒逼小日子的筷子企业崩溃。

国内能够出口的资源数量非常有限。

除了稀土等战略资源能够卖上相对较高的价格。

其他的资源基本属于不要钱的玩意。

先把一次性筷子的出口生意搞起来,通过三到五年的时间,在陆家庄和周边寻找适合种植的地方,大量种植竹子。

几年以后,商业框架逐渐稳定。

通过竹子取代林木,实现产业升级。

什么是农业县?

县里下面有着大量吃苦耐劳的农业人口。

“诸位领导,咱们国家的工人,每个月平均工资约在五六十块,而农村地区的广大社员同志们,一个月的工分折算在一块,最多五块钱。”

“大家可知道,小日子一名普通工人的工资是多少吗?折合咱们国内的货币,差不多9000到元!”

“这么多!!!”

马万里手中的香烟骤然落地。

老天爷!

马万里这位县里的一把手,每月工资也才154元。

小日子一名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将近一万元。

这……这也太吓人了。

胡学文倒吸一口凉气。

普通工人都要一万元的工资,那么小日子的那些管理层,干部,工资还不得几万,十几万啊?

众人一阵哗然。

马万里很快调整好情绪,沉声说道:“陆远同志,这个数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陆远看向李文斌。

李文斌立刻帮腔说道:“这个数字是我告诉陆远的,至于我,是从林老先生口中了解到的。”

“林老先生?你说的是林耀祖?”

马万里问道。

顺着陆远带起来的话题,李文斌给众人算了一道简单的数学题。

小日子筷子厂一名工人,每月工资差不多要9000元元。

国有大厂的八级工师傅,一个月最多一百零几元工资。

双方的差距,差不多整整一百倍。

而能拿到百元工资的工人。

每一个都是工人里的佼佼者,万里挑一的高级技工。

一次性筷子属于低技术商品,自然用不上七级工,八级工这些高级技工。

经过简单的培训。

陆家庄的普通村民完全可以胜任。

一个村民每月的工分才多少,五元钱!

五元钱对标小日子工人每月一万的工资,差距是多少。

2000倍。

“同志们,对资本家来说,砍头的生意大有人干,赔本的生意,一个资本家都找不见。”

李文斌朗声说道:“假设我们用来出口的筷子,一双标价两毛,小日子企业的生产成本约在五毛钱,中间他们拿什么和我们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