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书中说到了桓侯张飞于兴复八年班师回朝,上朝面见了孝怀皇帝,把处置挹娄、扶馀、鲜卑以及伪燕残余的事情作了禀报,孝怀皇帝闻奏大喜,他令人奖赏了出征的将士,并优加抚恤了阵亡将士的家属,并下旨免除了这些将士的家属十年的徭役赋税。而张飞则奖励了许多将领以名贵的丹药。
再说司马懿奉令调集了十五大军,来到了雍凉地界。加上马超魏延的兵马共有三十多万。等到了西域各国,才知道西域地方是地广人稀,根本用不了多少人。人多了反而增加了后勤保障的难度,他只好裁去二十万人马回原籍,只留下了十余万人,还有多数是轻装骑兵。
因为今天西藏地方的象族辖区的头领鹏雕曾派人参与了龟兹,鄯善的反叛行动,司马懿令马超率二万兵马南下西藏,攻击当地盘踞在该地的三大部落即象雄、苏毗。还有雅隆步落。
再说当时的西藏,它的面积为一百三十多万平方公里,只是地广人稀,而且是全世界最高的地方,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称为“世界屋脊”。多数山上终年积雪,冰川密布。而且许多地势空气稀薄。所以当时真的有些地方上百里也找不到一个人影。
在南边的有一座连绵起伏的群山叫喜马拉雅山脉,其中顶峰叫作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50米左右,为世界第一高峰。除以称为“天湖”的纳木错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大小上百个湖泊。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向东而去。除了雅鲁藏布江之外,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狮泉河和朋曲河都在其境内流过。还有许多的小型河流。水利资源十分丰富。
但是整个地区的气候也非常的恶劣,昼夜温度差别太大。并且经常会刮大风,下暴雪。就是冰雹也随时可见,因此自然环境是十分恶劣。
整个地区是中国的西南边陲,是亚州大陆的腹地,在汉末三国时期与内地都没有什么交往。不过据传西藏与印度相连的地方称为西方贫脊之地,《封神演义》中的西方二圣准提上人和接引道人即在此山上修行,而文中提到的八德池便是天湖纳木错。
所以该地信仰的宗教便是本土的西方教。而该教在拉萨一带很有凝聚力,拉萨唐代叫作逻些,三国时期叫禅林,也就是《封神演义》中的七宝林,全名叫撤麻唵嘛七宝林寺,乃准提上上居住之所,然接引道人则坐于今印度之内。
当时的宗教为本土古老相传的苯教,也叫西方教,后来又从印度过来了佛教,在禅林一带又互相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就是总堂,下面又分成了各干支教,稍大一点的有宁玛派称作红教;萨迦派称作花教;
噶举派称作白教,(后来千年后演变成了韩山童、刘福通的白莲教)。格鲁派称作黄教。各教都在阐述自己的的教义。说窄一点就是每一个人都在讲述自己的看法罢了。但是还是以佛教的教义为基础。
可能有书友会说你的主角是名将张飞,所有的故事情节跟随他发展开来便行了,为何又在到处弄些地理人文。应该与主线无关吧?其实您还别说,走到哪里都能与主线挂得上钩,因为主角在第一卷《楚汉风云》中交待过,是数世转世与现世穿越的融合体,他即能记得住前世今生,所以神州大地都有他的足迹。不管是最开始的黑龙修炼受赵玄坛的点化和二世转世的春秋鲍叔牙以及三世的田单都有独立的故事。
上一世的舞阳侯樊哙自然是肇起今世的主体来源,而现在的张非则赋予了他拥有古令的记忆,让他集古今于一生,即有古代多世的转世记忆,又有现代科学的理念,文中没有岀现他运用现代的科学原理,是他复为张飞后三国时期无法让现在的先进理念在那时候出现,所文中出现的事迹都符合于三国时期的理念。
所以文中看似一些无有相关的叙述,则是为后文先作铺垫。闲言少叙,拉回主题。藏传佛教遍布了西藏的每个角落,它从文化艺术、思想哲学、道德规范等对西藏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有极为深刻的影响。
当时西藏地方的三大势力中的象雄曾参与了反叛扰乱新建立的大汉朝廷,司马懿奉旨平定西域之时自然要清算一下。
当时的西藏地区多以畜牧业为主,饲养着藏牦牛,高寒羊和马等牲畜。居住在水草丰盛的地方,低矮处适宜农耕的地方也不过是种一些青稞、大麦和小麦之类的农作物。但由于和大汉贸易,受大汉丝织品的影响,所以又发展起了一些手工业。如毛纺织,皮革加工、金属、冶铁制炼等都慢慢的兴建起来,能够制作一些用品和武器装备。
当时的西藏地区也有很多势力,也是在不时的相斗。经过战争的兼并,主要形成了象雄,苏毗和雅隆部落。象雄的势力范围在青藏高原北部,最北端到了西疆的帕米尔高原以及塔里木盆地的和田地区,并往西边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带,在青藏高原本土上有绝对的影响力。象雄文化对后来的吐蕃有深刻的影响。
苏毗原居于青藏高原的西部和西北部,三国时期逐渐向东扩展,一直到了拉萨河流域和昌都的西北面,并由大小女王共同执政。女王五天上朝一次,小女王则辅助处理政务。
雅隆部落的势力范围在青藏高原南部,张飞于256年左右统一三国时,聂赤赞普也成为了该地有作为第一个王出现在西藏的史册上,他建立了一个奴隶制的封建部落博王国,成了土蕃的前身。后来唐代太宗李世民的西藏女婿松赞干布便是雅隆部落的后代子孙。
再说马超奉司马懿的命令带两万步骑挺进了象雄境内,鹏雕开始没和他正面交锋,他采取了坚壁清野的办法,派人守住要隘。马超率领的雍凉铁骑没有带着攻坚用的装备,一时把他也无办法,而且出身在凉州长大的马超竟然不适合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超一流的武艺毫无用处!
他迁迟两三个月,还是一事无成,没有得到土蕃半土,且落下了一身寒疾,若不是服用过烈火丹,得到丹力的加持,很可能已经一命呜呼了!飞信使将他的情况汇报了司马懿,仲达无奈只得让他班师北回。
马超退兵后,鹏雕却调集部众,袭杀了马超的后边部队,损失了上千人。就是身为征西主帅的司马懿也无实质的进展,还受了北方突厥人的偷袭,损军折将,要不是有几名飞信使时刻传递最新的情报,很有可能他不等到桓侯班师自己就先带败兵回雍凉了。他派飞信使将情况汇报与长安,并拜表请罪。
此时张飞已经从北方班师。刚到长安城中驻了下来,孝怀皇帝就派太监送来了司马仲达的表章。并请他进宫一叙。他立刻进了皇宫,先拜见了皇帝,皇后,贵妃,这就是先君臣、再父子。
然后皇帝才以子侄之礼向他请安,小兰、碧莲和司马文昭也来拜见了他。孝怀皇帝向他提起西征之事,此时皇帝已将北征归来的将士的善后工作处理结束。
桓侯长叹一声,看来真是驰骋疆场的命!数世的融合,注定了今世一定会操劳到死,虽然不会像正史中的孔明那样秋风五丈原,但是也注定了他要劳碌一生。他只能向皇帝、女儿表示。退后一些时间他再作计较。当然贵妃司马文昭也是将他当做父辈看待,还恭恭敬敬的叫他张伯父。
从皇宫出来,他先去长乐寿仙宫去看望刘备夫妻,由于刘备是退了位的太上皇,所以他不让张飞再行君臣之礼,直接以兄弟情分相见,张飞拜见了大哥大嫂,这时关公也来后宫,兄弟三人相见,真是义如桃园。
大家谈论了一会,逐渐谈到了西域之事,这时孙小妹对桓侯说“听闻宫中传言,老三你又要西行去了”?张飞对她一拱手曰,长叹一声说“大嫂啊,三弟好像生来就是这种命吧,连一点休息时间老天也不给我!原以为仲达谋略过人,办事老练,能够应对西域之事,可是他竟然也无能为力”!
刘备、关公拍了拍他的肩膀,也是对望许久才长叹一声说“三弟也是近九十岁的人了,虽然有灵丹妙药加持,可是年龄终在,怎能在受驰骋疆场之苦”。
此时吴云插言说:“大家不要再提这些烦心之事了,三弟许久不见,今朝归来,我已安排厨下弄几个小菜,你们兄弟一醉方休”。并令宫人去请桓侯府的六个夫人与关公的妻子胡金婵也来聚会。
可能有人将此消息传播了出去,不多时寿仙宫便热闹起来。来了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庞士元的妻子苏三娘,贾诩的妻子李月仙,陈群的妻子杜月娇,徐庶的妻子贾雯雯。当然胡金婵,夏侯涓、樊迎春、张灵、张珊、刘娥、刘惠也已经来到。她们先向太上皇夫妻行过大礼之后,方才落座叙话。
而散朝之后,诸葛亮,庞士元,贾诩,陈群和徐庶回到家中,见妻子不见,问了家人才知道进了寿仙宫,他们也立即赶来。这时赵云不知是谁传信与他,他带着妻子马云禄也赶到了寿仙宫,发现张合、陈到也在场。
大家先给太上皇夫妻见礼,方才互相拜见,然后寿仙宫大摆宴席,大家推杯换盏,其乐无穷!此时桓侯放下了心事,他与庞士元连连干了几大盏,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人干了三斤烈性白酒。
这顿家宴一直到初更时分,皓月当空才散!众人告辞了太上皇夫妇各自回府。此时庞士元亦烂醉如泥,由家人扶上马车回去,桓侯自是踉踉跄跄,路都走不稳,本来像他这样位高权重的人,有的是人役照料,但他的六个娇妻却令宫人挑灯引路,亲自扶着他缓缓的走回了大帅府中进内室休息,并让人给他奉上了醒酒汤。这就是夫妻之间情谊永恒的象征,也就是“柔”!
半个月后,张飞下令,调关平,关兴,张苞,姜维、张辽之子张虎,张合之子张雄,赵统,赵广,徐晃之子徐盖,徐达,贾诩之子贾材,庞德之子庞会,庞统之子庞文,霍峻之子霍弋,傅彤之子傅佥、太史慈之子太史亨、严颜之子严嵩、李严和儿子李丰等人。
当下大将张合、太史慈、赵云、徐晃、文聘,高顺,臧霸,张任等人见他没用一员老将,而是用了一批晚辈,都想不明白,纷纷向他请战。
可他就是没有应允。还给出几个理由,一是若战事不利的话,再行征调;
二是要重点培训年轻人,不能事事都靠着长辈;
三是众人年龄过大,不宜再驰骋疆场,不必要真的血洒疆场,马革裹尸。众人认可第一第二;却不认从其三。原因是张飞年龄远大过以上诸人,为什么你张桓侯能率师出征,他们就该留守在家?但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有调令众人也是无奈可何!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默默祈祷他们一行平安。
桓侯下令从司州调取精骑三万,随他赶赴西域,近九十岁的桓侯顶盔惯甲,上了虎类豹宝马,在燕云十八骑和三十二名飞信使的护卫下,带领着这些官二代,前呼后拥的出了长安西门,出兵西域!
刘备夫妇,关公,孝怀皇帝及三宫皇后,左右丞相及文武百官直送出城,在十里长亭,刘备亲手为他奉上一盏饯行酒,桓侯接杯在手,却没有直接饮下,他令手下人役端过酒来,一爵敬奠上天,一爵奉敬大地。
方才与众人同饮三杯,然后祭了大纛帅旗,接连放起了四十八鸣号炮,才跨上宝马往西而去。三宫后妃噙着眼泪望着他们消失在视野之外才哽咽着回宫。
闲言少叙。再说桓侯一行出了长安,走槐里县,美阳,进入了凉州,经过天水郡,安定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出了玉门关。
玉门关在属于敦煌郡管辖,是历代内地与西域的分界线,秦汉以来,多数守边的士卒老死于边陲,没有调回内地,而且朝廷的恩遇自然到不了这里。其二,玉门关地处西北内陆,它深居内陆且受山脉地形的阻挡,使东南的季风难以到达到这里。
所以这里的气候干燥、荒凉。与江南等地的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来唐代诗人王之涣因缘到过这里,触景生情,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生动地描绘出玉门关字面的苦寒、荒寂的景象。而暗中影射守边将士难以得到了朝廷恩遇的凄惨景象。
而玉门关离敦煌郡治所近两百里,西距罗布泊东部边缘三百里。地处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疏勒河的南岸。是进入河西走廊到了古丝绸之路的离不开的必经之路,后来唐代僧人玄奘法师去西域到天竺研究佛经也从其周边经过。也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为唐僧取经规划的取经路线。
玉门关设立于汉武帝元丰三年,即公元108年,是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的关口。又名叫小方盘城,东西长几十里,南北宽也有一公里。不过它的关址经过多次的改徙,西汉最早的一次是在酒泉西部、敦煌的东部。
玉门关是在今天的嘉欲关市以西的石门峡设立,汉武帝太初四年迁到敦煌西部,后元年间又改到了敦煌西北的一百六十里外。东汉永平十三年,玉门关东迁到了甘肃省的安西县双塔堡附近。
关于它的名称说法也有多种,最公认的是“山南水北为阳,反之山北水南为阴”,位于疏勒河南侧的玉门关为阴关;高祖刘邦与霸王项羽对战失利后,出成皋城北门(俗称叫玉门,又呼为凶门),所以玉门关实为成皋城北门,故以玉门为名。
现在玉门关的遗址为小方盘遗址、大方盘城遗址。汉长城边墙以及峰燧遗址。
再说桓侯来到了玉门关,他立马观看既雄壮而充满苍凉的关隘,一股莫名其妙的的感触顿时涌上心头。他略作思索,便口赞一绝:
青海碧云漫雪山,孤城远眺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此时身边的将士亦齐声高呼:“定国公必胜,大汉将士们必胜,必胜!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誓……不……还”。
再说桓侯离开了玉门关就来到了西域,他安下了中军大帐。司马懿,马超,魏延各率部将来大帐参见了他这个大都督、大元帅。
马超向他禀报了征西藏失败的经过。他经过思索,也是决定先平定西藏,再攻西域。于是令司马懿、马超、魏延,庞德和马岱等人戍守西域各处,自己带着蜀汉的二代将领,以及三万铁骑,并配以攻城夺地所需要的云梯等装备,向南而去。张飞率军南下,一路之上虽有风沙险阻,但士气高昂。他率领大军穿越今天的唐古拉山,进入西藏领域后,那恶劣的气候再次考验着大军。然而张飞凭借着多世的经验,指挥若定。
他深知当地宗教在民间的影响力,于是先派遣使者前往各大教派表明来意,声明只针对叛乱者。这一举动使得部分民众减少了敌意。面对象雄部落,他改变策略,并不急于进攻。而是寻找当地向导,探查出一条隐秘小道。
再说象雄势力的酋长鹏雕,他听下人报说汉军又到了境内,立刻派出探马、细作,打听带兵的主将是谁?他又派人联络了其他的两部头领,邀请他们共同派遣兵马共抗汉军。
此时桓侯已经派人与各大宗教的领主达成了一致协定,汉军进兵只能清理反动势力,不骚扰百姓以及不踏入宗庙。而宗教领主们则保证各宗教人等不插入他们之间的战事。此时细作已经打听到汉军的统帅叫做张飞,曾以大功封为上柱国,为定国公。
所统的兵马名义上为三万骑兵,但真实的情况是有五千部卒带着攻城的器械随后,部下将领也是经过了多场战斗的官二代,但是他们也积取了很多的战场经验。实力不容小觑。
鹏雕的部下民众多为懂、扎尕、哲,珠和噶中等姓,鹏雕召集了这几姓的头人,商量与汉军一战定输赢!众人齐声答应,并各自去调集家兵。
张苞率一支精锐从小道潜入象雄尕氏的辖区青松岭,被头领尕良率兵阻住,尕良手提一把大砍刀,有五十余斤。他挥刀与张苞交起手来,二人斗不上十合,被张苞一矛捅死,张苞身后的骑兵一齐冲杀过去,青松岭守兵挡不住,青松岭当下便被汉军占领。
而关平等人又向青松岭的的石嘴山发起了进攻。石嘴山属于冈底斯山脉的一个分岭,进出的路在山前经过。尕良的表弟扎翎带了二三千人守住此处的隘口,他用上次对付马超的办法,坚壁清野,不与关平交锋,关平无奈只得依山傍水结下一营。
并将情况上报了翼德,张飞接到关平的军情报告后,沉思片刻。他立刻差派六名飞信使去协助关平攻山;一面令飞信军搜索附近的情况,以便好作岀相应的对策。因为石嘴山附近有几处宗教,如宗教有人掺和于其中,会引发大规模的冲突。
当他得到了飞信军的回报之后,立刻令关平加速攻打,并令赵统带一队人绕到石嘴山的背后,从一处隐蔽山谷绕行至敌军后方。
这边扎翎见汉军几日按兵不动,心中稍有懈怠。忽一日夜里,赵统率骑兵从背后杀出,喊杀声震天。同时,关平也趁机从前方发动攻击。扎翎腹背受敌阵脚大乱。汉军乘势猛攻,扎翎悄悄的开弓搭箭,准备向关平射去,却被一名飞信军发现,只见他在地上脚尖连点数点,如蜻蜓点水式,快如鬼魅的窜到扎翎面前,不待他手中的箭射出,一刀将他的头颅斩了下来。扎翎战死之后石嘴山被汉军攻克。
要知道后边怎样进展,下章再谈!别拙作《重生秦琼.金锏宝枪定乾坤》即将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