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汉都城长安的街头巷尾,大汉传媒旗下的各个报纸早早地便发布了关于京杭大运河即将正式动工的重磅消息。
《大汉周刊》、《长安晨报》等报纸上,用醒目的大字标题写道:“京杭大运河,明日盛大开工,天子亲临,共启大汉繁荣新篇!”
报纸上不仅详细介绍了京杭大运河的规划蓝图和预期意义,还配有精美的手绘插图,生动地展现了运河建成后南北贯通、商贸繁荣的美好景象。
消息一经传开,整个大汉都沸腾了。
街头巷尾,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这件大事。
“这京杭大运河要是真能建成,咱们以后的日子可就方便多了!南方的货物能更快地运到咱们北方,价格说不定也能便宜不少呢!”
一位老商人兴奋地说道。
“是啊是啊,这可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工程,天子圣明啊!”
旁边一位老者连连点头,眼中满是期待。
年轻的小伙子们更是摩拳擦掌,想着能有机会参与到这伟大的工程建设中,为大汉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京杭大运河正式动工的剪彩仪式盛大举行。
运河沿岸,彩旗飘扬,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百姓们从四面八方赶来,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在仪式现场,都想一睹天子的风采。
他们眼中闪烁着期待与敬仰的光芒,纷纷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只为能更清楚地看到天子的身影。
人群中,有头发花白的老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站在最前排;
有怀抱孩子的妇女,轻声地给孩子讲述着天子的伟大和这项工程的重要意义;
还有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他们兴奋地交谈着,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憧憬。
随着一阵威严的号角声响起,刘据在一众大臣和侍卫的簇拥下,缓缓步入仪式现场。
他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冕旒,神情庄重而威严。
百姓们见到天子,纷纷跪地叩拜,口中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据微微抬手,示意百姓们起身,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向众人挥手致意。
剪彩仪式正式开始,刘据亲自拿起剪刀,剪断了象征着工程启动的红色绸带。
顿时,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鞭炮齐鸣,烟花绽放,将整个天空都染成了绚丽的色彩。
刘据走上高台,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回荡在运河两岸:“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是我大汉的一项伟大工程,它将贯通南北,促进商贸往来,造福百姓。朕希望参与工程建设的每一位工匠、每一位官员,都能尽心尽力,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不辜负朕的期望,不辜负百姓的信任!”
“京杭大运河……”
百姓们听得热血沸腾,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
老人们眼中闪烁着感动与欣慰。
他们历经岁月的沧桑,见证了大汉的兴衰变迁,深知一项伟大工程对国家和百姓的意义。
当刘据讲到“京杭大运河的开凿,是我大汉的一项伟大工程,它将贯通南北,促进商贸往来,造福百姓”时,老人们的眼眶渐渐湿润,浑浊的双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
“天子圣明啊!咱们这辈子还能看到如此宏大的工程,真是福气啊!”
其中一位胡须皆白的老者,更是激动地抬起干枯的手臂,用力地鼓掌,尽管他的掌声略显单薄,但那股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年轻的小伙子们热血沸腾、跃跃欲试。
当刘据希望每一位工匠、官员都能尽心尽力时,小伙子们不由自主地握紧了拳头,他们相互对视,眼神中传递着坚定的信念,嘴里还小声地议论着:
“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咱们一定要好好干,为咱大汉出一份力!”
“是啊,等运河建成了,咱们也能骄傲地说,这里面有咱们的功劳!”
“陛下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他的喊声引起了周围一片共鸣,大家纷纷跟着呼喊起来,声音此起彼伏。
妇女们眼中充满希望与憧憬,对于她们来说,京杭大运河的建成,不仅意味着生活将变得更加便利,还可能会给家庭带来更多的收入和机会。
“孩子,等你长大了,就能享受到这条运河带来的好处了。以后咱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其他妇女们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最大的受益者便是商人们,他们面露喜色、信心满满。
“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啊!以后南北货物的运输将会更加便捷,咱们的生意肯定能做得更大!”
在刘据讲话结束后,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百姓们用最热烈的方式表达着对天子的拥护和对京杭大运河工程的期待。
讲话结束后,刘据在桑弘羊等一众大臣的陪同下,开始视察工程的初期进展情况。
他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施工现场,时而询问工匠们的工作情况,时而查看建筑材料的质量。
刘据走到一处正在搭建的河岸护坡处,他忽然蹲下身来,用手轻轻触摸着堆砌的石块。
按照设计图,这些石块应该是经过精心挑选和打磨的,表面平整光滑,且大小均匀,这样才能保证护坡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然而,他手指触摸到的石块,表面粗糙不平,大小不一,许多石块之间的缝隙很大,根本无法紧密贴合。
刘据皱着眉头,随手拿起一块石块,掂量了一下,发现这块石块质地疏松,重量明显比正常的石材要轻。
他转头看向一旁的工匠,严肃地问道:“这些石块都是按照设计要求挑选的吗?如此质量的石块,如何能保证护坡的坚固?”
工匠们面面相觑,无人敢回答。
接着,刘据又来到了一处正在挖掘的河道区域,也发现河道的挖掘深度参差不齐,有的地方远远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
他蹲下身子,用手中的拐杖在河底比划着,对桑弘羊说道:“桑爱卿,你看这河道的深度,如此浅的河道,如何能满足日后船只的通行需求?这明显与设计图不符!”
桑弘羊额头的汗珠滚落下来,他紧张地说道:“陛下,臣即刻安排工匠进行整改。”
刘据继续前行,来到了一处正在建造的水闸处。设计图中,水闸的结构十分精巧,需要精确的尺寸和精湛的工艺才能保证其正常运行。
然而,刘据看到现场的水闸建造,各个部件的连接十分粗糙,缝隙过大,而且一些关键的零部件明显尺寸不符。
他轻轻敲打着水闸的框架,发出的声音空洞而沉闷,这表明水闸的结构并不稳固。
刘据的脸色变得愈发阴沉,他对桑弘羊说道:“如此粗制滥造的水闸,一旦投入使用,后果不堪设想。桑爱卿,你身为工部尚书,对这些问题竟然一无所知吗?”
刘据转过头,看向站在身旁的桑弘羊,语气更加严肃地问道:“桑爱卿,这是怎么回事?为何施工与设计图不符?如此下去,这工程的质量如何保证?”
桑弘羊心中一惊,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连忙低下头,恭敬地回答道:“陛下息怒。此事说来话长,负责施工的徐卫,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被臣发现后,已将其发配边疆。如今工程由其他人接手,可能在衔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臣定会尽快查明原因,加以整改。”
刘据听了桑弘羊的话,心中暗自怀疑。
他看过规划图,深知徐卫在建筑设计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而且之前对他的设计方案也十分认可。
这样一个人,怎么会突然偷工减料呢?其中必有隐情。
但刘据并没有当场发作,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说道:“此事关系重大,桑爱卿务必尽快解决,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刘据很快摆驾回宫,刚落座就有礼官匆匆赶来,高声通报:“陛下,魏相大人回来了!”
刘据听到这个消息,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情。
魏相此次治理匈奴故地归来,想必带回了不少重要的消息。
刘据连忙起身,亲自去迎接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