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辩已经有了意中人选,问道:

“孙乾回来吗?”

郭嘉起身,躬身汇报:“孙乾、陈群、赵俨、杜袭、舒仲应等,已处理好并州善后之事,都回来,目前闲赋在家。”

刘辩点头,豫州除了徐庶、郭嘉、荀氏叔侄、钟繇等,还有一系列大才。

刘辩大手一摆:“孙乾为督粮官,陈群为监军、赵俨长史、杜袭任司马。”

想了又想,他又问道:“弘农情况如何?”

这次回话的轮到荀彧,他起身道:

“弘农发展尚好,目前极少需要朝廷拨款。”

弘农有很多伤残士卒,都是一场场战争过后塞过去的,连带着他们的家属一起定居在那。

朝廷对那里格外关照,搭建的房子、田产等都是全国最低价,偏向于福利性质。

对于荀彧的回答,刘辩颇为好奇:“弘农太守朕记得是张昭吧?他在做什么?”

怎么会突然用不上钱了呢。

“禀陛下,弘农老兵大多对铁器熟悉,又与众多基层、中层甚至名将们是生死之交,于是张昭大举引入水排冶炼,使弘农成为司隶民间铁器中心,生产包括武器、农具在内的众多东西。”

“尤其是曲辕犁、大刀之类,司金府人手不足无力制造,便将其下放,有不少将军说情,东西就落在了弘农头上,为其创造不少收入。”

荀彧的一通解释,让刘辩皱眉。

伤卒打铁?

第一,朝廷不缺那点福利投入。

第二,质量能得到保证吗?

第三,伤卒本就身体不好,再从事体力劳动,别等几年后死一大片。

他望向皇甫嵩,皇甫嵩起身解释道:“昭宁元年第一批大刀老臣派人去检查过,质量比司金府制造的稍脆一筹,不过成本更低,质量在正常范畴,各营将士对其皆是好评,将军们上书支持加大采购。”

“后面呢?”

“最近几批质量已经追上,老臣了解过,单件制造时间会稍长,但弘农人多,家家户户除了种地就是铁匠,张昭以官吏亲自走遍街坊培训,老臣报到司金府的订单,基础类的都转交到弘农制造。”

皇甫嵩话音刚落,荀彧补充道:

“农具亦是如此,弘农创收已有数月,百姓对此很高兴。”

本来伤残归养的士卒,只能一辈子混吃等死,张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稳定、还不用离家的工作。

水排冶炼技术让他们卖力的工序少了,一定要卖力气的地方,弘农还是有不少健全人能够胜任的。

刘辩面色缓和了些,“此人还真有招。”

顺口提一句张昭,是想把此人召回来的,派到徐州去,瞧瞧能不能将徐州刺史陈宫置换回来当军师。

现在来看,还能让张昭在弘农干干。

再给他一年时间,看看有多大变化。

成果若是出众,将来可以重用。

找谁把陈宫换回来用呢?

刘辩干脆将难题丢给尚书台。

“将陈宫调回洛阳,担任征西大军左军师,徐庶任右军师,徐州牧让三公九卿各举吧。”

“陛下圣明。”

人事安排的结束。

接着是战略安排,谋臣们各自施展才华,挨个发表意见。

首先是郭嘉。

“陛下,臣以为西征大军可分为三个方向进军,一部沿泾水西征,收复袁绍未能收复完全的安定郡,一部从邢县出兵,沿途为邢县、街泉、阿阳、金城,最后从侧翼兵临河关,最后一路由故道、安故进兵,与袁绍合兵,会师于河关……”

刘辩记下他的话,再看向下一人,徐庶。

徐庶道:“臣认为,大兵入境,先拿下北地郡、安定郡,再与袁绍合兵,因地制宜决定进一步攻势。”

刘辩暗暗点头,凉州情况复杂,环境恶劣,先不提那大大小小的叛军实力,荒无人烟的高原中,马匪估计得有上百股。

再多的既定战略,不如先为司隶打下一道由武都、汉阳、安定、北地四大郡构成的屏障,再由主帅自行决议攻伐。

轮到沮授发表意见,沮授站起,抱拳道:“陛下,臣以为地势险恶,不利于大军长久作战,应当以速胜为主,当发布讨贼檄文,先行拉拢一批势力,再以主力逼敌军决战,以骑兵穿插,迅速破敌,同时扶持新的羌人首领,助其安抚羌地,此计一战便可定乾坤,事后留部分人马驻守险要关口,其他汉军可撤回关中。”

沮授的话有一定道理。

但他话音刚落,审配站起身,摇头失笑道:

“陛下,沮授此言难堪大用。”

刘辩惊讶的望向他,问:“怎么说?”

审配直起腰杆,解释道:“羌、氐恨汉入骨,凉州动乱已久,沮授追求速胜和最小代价,殊不知朝廷未来数百年都要为此地发愁,源源不断的投入金钱稳固,不如断其根,大肆移民……”

“无稽之谈。”

没等他说完,耿武直接摇头,冷哼道:“审配之言误人子弟,如此办法朝廷实施许久,未曾见成效,若日后叛乱再起,后世之人,难寻如陛下般的明君,届时岂不是让中原之地,沦为野蛮之人发泄世仇之处?依臣之见,当兴教化。”

刘辩眉头紧皱。

刘子惠突然抱拳,谏言道:“陛下,耿武之计乃妇人之仁,臣以为,教化之礼对愚民尚且有用,对残暴的野蛮人如对牛弹琴,不如以大军摧之,再将其全部编为奴隶,羌人世代奴籍,有了奴性,将来管理极为方便。”

李厉冷淡道:“书生谬论,奴隶弑主,防不胜防。”

刘辩傻眼。

他紧皱着眉头,随口测试一番,“朕觉得沮卿说的有点道理。”

耿武、李厉、刘子惠等面色皆变,站起身苦口婆心的劝诫:“陛下,万万不可啊,此计会葬送百年国运。”

刘辩眉头皱的更深,又道:“朕觉得耿武说的有道理。”

这回轮到沮授、李厉、审配他们劝诫:“陛下三思,野蛮人如何教化?”

刘辩翻了个白眼,不耐烦的摆手:“你们几个都闭嘴。”

等他们捂住了嘴,刘辩望向荀彧等人。

荀彧拱手:“陛下,臣对郭侍中的计策有一些大局方面的补充。”

程昱沉吟道:“郭侍中计策对行军路线方面有所漏洞,臣有详细草图,也想做些补充。”

荀攸接着道:“臣想补充点粮草方面的事。”

刘辩烦躁的情绪消退,怪不得曹操能以弱胜强。

看郭嘉荀彧等献策如饮美酒,看沮授等人献策,不管自己选择哪个,另外的人都要吵吵闹闹的死谏,有种想把他们嘴堵住丢牢里去反省的感觉。

或许,这就叫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坨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