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面泛着细碎的金光,温婉用纸巾擦拭手机镜头上的水雾

“温主任,您这临时改行程,可把我们急坏了!”张翼铭抬手抹了把汗,制服衬衫后背洇出盐渍的痕迹,“我们在高速上开着4G追直播,信号断断续续的,生怕漏了乡亲们说的难处。”

温婉转身笑了:“张书记您看,这码头的台阶还是土坯砌的,下雨天打滑,老人们挑着担子得扶着墙走。”

她指了指甲板上堆着的竹筐,青花椒的香气混着泥土味飘过来,“刚刚直播时,有网友说看见王大妈差点摔跤,私信我说要转钱给老人买双防滑鞋。”

张翼铭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秦健伟正蹲在船尾给王大妈补竹筐,布满老茧的手指捏着竹篾,像在穿针引线。

阳光从他草帽的破洞里漏下来,在脖颈处晒出深浅不一的印子——那是十几年摆渡被江风与烈日刻下的印记。

“温主任,您说要搞电商直播,可咱们忠县的农产品连个正规包装都没有,冷链车更是见都没见过……”

渝市商务局陈副局长凑过来,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笔记本,页边记着“qS认证”“物流成本”几个关键词。

温婉刚刚在直播间里说的新名词他们不光听不明白,也看不明白。

“所以得从人开始。”温婉从罗敏君手里接过平板电脑,屏幕上是秦家湾的卫星地图,清江像条银带子绕着三个自然村,“秦船长就是最好的招牌。您看他帮乡亲系菜筐的绳子,帮李大夫背药箱的样子,这些细节比任何广告都实在。”

正搬着竹凳的秦健伟听见“直播”二字,手一抖,竹凳腿磕在生锈的船帮上。

他搓着发红的指节,声音像浸了水的麻绳:“前年镇里来拍宣传片,让我说‘为人民服务’,我对着镜头结巴了二十分钟……”

温婉走过去,把自己的智能手机递给他,屏幕上还留着刚才的直播回放:“您不用记台词,就当对着江对岸的山头说话。讲讲您几点钟开船,江豚什么时候回来,张大爷家的柑橘为啥甜——您平时怎么跟乡亲唠嗑,就怎么跟手机唠。”

张翼铭摸着下巴点头:“这法子行。现在城里人像着了魔似的刷手机,咱把秦船长的渡船变成直播间,让外头的人看看,咱们的菜是怎么从地里到船上,再到他们餐桌的。”

秦健伟盯着温婉的智能手机,像看一头陌生的牲口:“可俺连微信都不会发……”

周秀娜蹲下来,翻开手机相册里的直播截图:“大叔您看,两小时有十三万人看,五千多条留言要买菜。有个网友说,看见您帮大爷系鞋带,觉得这鸡蛋就算贵多两块钱也愿意买。”

她放大一条留言:“‘原来真的有人在认真生活,认真种地’——这就是咱们的卖点啊。”

李少明抱着笔记本电脑凑过来:“淘宝那边愿意给咱开绿色通道,就是得有人带头播。您往船头一站,就是活广告。”

江风掀起秦健伟的蓝布衫,露出打满补丁的背心。

他抬头看见王大爷正蹲在甲板上挑拣豇豆,手抖得厉害却仍把虫眼菜叶仔细摘除;李婶用红棉线把豇豆扎成小把,线头在风里轻轻摇晃。

“俺试。”他喉咙发紧,像吞了块热炭,“只要能让乡亲们的菜多卖俩钱,让秦家湾的娃们能买点新本子……”

当天下午,船舱里支起了临时直播间。

周秀娜用旧床单遮住锈迹斑斑的铁皮墙,李少明从镇上借来了补光灯,往秦健伟胸前别麦克风时,手都在抖:“大叔您放心,说错了也没事,咱就当跟自家人聊天。”

傍晚六点,第一次试播开始。

夕阳斜照进船舱,秦健伟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盯着手机镜头像盯着陌生的访客:“大家好,俺是秦家湾的摆渡人秦健伟。今天给大家看看咱江里的菱角……”

他捧起一筐带泥的菱角,水珠顺着青褐色的外壳往下滴:“这菱角长在白鹭滩,张大爷天不亮就下水采,水凉得刺骨。您看这壳上的划痕,是被江里的石头磨出来的,比大棚里种的香多喽……”

屏幕上突然弹出密集的弹幕:“大叔,菱角咋卖?”

“能快递不?”

秦健伟愣住了,直到周秀娜在镜头外比手势,才笨拙地滑动屏幕:“谢谢大伙看得起,现在还没法包邮,俺记下来地址,明天让班车捎到镇上,再转快递……”

有网友笑他不懂“包邮”,更多的人说:“这大爷比电视里的明星实在,就冲这份真,我买十斤!”

试播半小时,后台收到两百多个订单,罗敏君举着手机跑过来时,眼睛亮得像星星:“温主任,涨了八千粉丝!”

秦健伟盯着手机上的留言,突然用袖口抹了把眼睛:“活了快六十年,头回知道自己每天做的事,能让千里之外的人感动。”

他粗糙的手指划过屏幕,停在一条写着“我爷爷像您”的留言上,嘴角微微颤抖。

接下来的日子,整个团队像被拧开的水龙头,停不下来。

渝市交通局运来钢材水泥,在码头旁搭起带顶棚的直播台;商务局请来老师,教村民们给土鸡蛋套上网兜,在青花椒袋上印“秦船长推荐”的手写体;李少明跑了七家物流公司,终于谈下“助农专线”,冷链车每周三次开进码头。

最让人意外的是李大夫。

这位背了三十年药箱的老村医,在直播间里摆开晒干的草药:“这是鱼腥草,治嗓子疼比西药管用;这是野薄荷,揉碎了抹蚊子包,比花露水好使……”

他的“江边偏方”成了固定节目,有网友专门下单买草药,说要给城里的父母寄。

等到发货日,码头挤满了扛着竹筐的乡亲。

秦健伟站在新刷白漆的渡船旁,看着周秀娜和李少明带着村民往包裹上系红绳——那是从旧渡船缆绳上剪下的,带着江水浸泡多年的深褐色。

……

张翼铭拿着手机,屏幕上“船头的直播间”登上了微博热搜,阅读量过亿,激动地对底下的领导班子道,“现在周边乡镇都来打听,说能不能仿效秦家湾,让这‘摆渡直播’也去他们那儿开。”

只要这直播可以在渝市各县镇开,那么农产品滞销,找不到新出路的问题也迎难而解了。

此时,河洛办公室里温婉也在看秦健伟的直播。

镜头里,他正站在船头直播,身后是堆成小山的农产品。

他对着镜头笑,露出缺了半颗的门牙:“今儿给大伙看看新修的码头,乡亲们以后挑担子再也不用怕摔了。还有这冷藏库,菜能保鲜三天,送到您手里跟刚摘的一个样!”

弹幕如潮水涌来,有条留言让她眼眶发热:“原来乡村振兴不是数字,是有人在实实在在地摆渡,把土地的心意装进每一个竹筐。”

江风吹过直播间的横幅,那是她让村里的孩子用红漆写的:“江水流过的地方,都有土地的声音。”

……

暮色渐暗,秦健伟结束一天的直播,从驾驶室抽屉里拿出一摞信纸。

最新的那封来自北方的小学生,画着歪歪扭扭的渡船,旁边写着:“船长爷爷,你的船上有星星吗?”

他摸着信纸上的红指印,忽然想起那天估计他开直播时温婉说的话,她说,“秦船长,直播不是表演,是让城里的人看见,乡村的每颗汗珠都在发光。”

远处,清江的浪花拍打着新码头,像在应和着白天直播间里那千万条弹幕里的点赞。

秦健伟不知道,后来他这双布满老茧的双手,握着互联网的缆绳,把秦家湾这艘载满希望的渡船,缓缓驶向更广阔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