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日子一晃半个月,8月3日这天,温婉带着队伍去渝市做调研,没想到在路上她所坐的车子竟然抛锚了。

“温主任,您坐我们这边的车吧!”综发部科室一的科长周秀娜道。

这次随行的除了温婉固有的团队,还有综发部两个科室的科长。

除了科室一的周秀娜,还有科室三的李少明。

周秀娜刚说完,李少明也开口,“我那辆车还有空位,温主任坐我那边也行。”

温婉摇了摇头,“没事,我保镖的车也有空位。”

温婉站在路边看司机蹲下身查看车子的情况。

因为渝市与洛市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所以温婉他们的车队六点就出发了,如今才七点多,太阳有些热。

车子抛锚的地方恰好是沿江高速,过了这条高速就能到渝市市区。

温婉和罗敏君站到避险带,看向高速下的河流。

“让秦师傅通知交通部门来把车子拖走。”温婉对罗敏君道。

周秀娜查了下地图,“温主任,这里已经在渝市的地界里了。”

温婉朝下望去,发现有艘破旧的船停靠在不远处的江边,再仔细看,船刚靠岸,不一会儿就有一群人……看起来像老人……挑着重担摇摇晃晃地上了船。

船上还走下几个穿着橙色马甲的人走下甲板去帮那些挑担的人把东西挑到船上的甲板。

罗敏君走过来道,“秦师傅说他试一下,应该很快就好!”

说话期间,随行的保镖已经过去帮忙查看问题了。

温婉稍稍点头,对罗敏君道,“知道下面是哪里吗?”

罗敏君顺着温婉的视线看过去,和周秀娜一起查他们所处的位置。

“应该是渝市的忠县……”罗敏君看了看,不能完全确定。

周秀娜倒是看得清楚些,“是忠县坪镇。”

忠县坪镇?

温婉再抬头看高速上的路牌——清江高速。

“这条江叫清江?”温婉又问。

“对的,这条沿江高速刚修好没多久。”回答的是李少明。

温婉当下确定下方的村落便是她记忆里那座村落。

温婉对罗敏君交待道,“通知渝市的领导,我们不去市区,让他们都到忠县坪镇的秦家湾码头集合。”

“好的!我立刻打电话通知!”罗敏君虽然不知道温婉为何突然改变行程,但她是秘书,秘书的本职工作就是听从领导的指令。

罗敏君攥着手机走到一旁打电话,不一会儿走回来道:“温主任,渝市接待办说坪镇不在调研行程上……”

话没说完,就见温婉已经跨过护栏,保镖老陈立刻紧跟上,两步越过温婉,走在她前头,用脚在护坡上踩出一条土径。

周秀娜和李少明对视一眼,也立刻跨过护栏,沿着护坡往下走。

周秀娜的皮鞋有些打滑,索性光着脚拎在手里,李少明跟在后面,裤脚也沾满了江边的黄泥。

罗敏君交待道,“除了司机,把车都开出高速停到安全地带,其他人都下车跟上。”然后又对秦师傅喊道,“秦师傅,你看能不能修,不能修就叫人来把车拖走,回头要在哪里接我们,等我通知。”

说着也小心翼翼地跨过护栏,跟在队伍后面。

此时,清江在晨光里泛着碎金般的光,秦家塆码头不过是两块木板搭在江滩上,船舷上“民生168”的漆早已斑驳,露出底下锈蚀的铁皮。

穿橙色马甲的男人正弯腰接老人的竹筐,草帽边沿漏下的阳光,在他古铜色的脖颈上划出几道明暗相间的印子。

“张大爷,您这筐柑橘足有八十斤吧?”男人接过筐时,手腕上的疤痕在皮肤褶皱里若隐若现,“上次教您编的草绳得再紧两圈,前儿李婶的豇豆在滩上撒了一半。”

老人从裤兜掏出皱巴巴的塑料袋,里面是用油纸包着的野山椒:“你王婶说你胃不好,腌了点辣货给你下饭。”

男人笑出满脸褶子,把野山椒塞进驾驶室角落的铁皮柜——那里整整齐齐码着二十三个玻璃瓶,蜂蜜、梅子酒、桂花糖,全是乡亲们硬塞给他的“心意”。

温婉踩着河滩的泥沙走近时,听见男人对背药箱的老人说:“李大夫,您坐船头,今儿江风大,别让降压药着了潮。”

老人拄着拐杖叹气:“一哥啊,沿江高速通了后,坐船的人少了大半,你这每天六趟船,油钱都挣不回来啊。”

男人摆摆手,手指划过船舷上已经褪色的“义务摆渡”红漆:“高速是快,但咱这儿的老人不会开车,年轻人又都出去打工了,大家种点东西不容易,没这条船,菜叶子都得烂在地里。

这就是秦健伟,乡亲们嘴里的“一哥船长”。

温婉在前世档案室里见过他的名字:2010前清江最后一座渡桥拆除,三个自然村两千多村民被“断头路”困在江对岸,58岁的秦健伟卖掉城里的老房子,买了这艘退役驳船。

档案里没写的是,秦健伟驾驶室抽屉里压着二十七封按满红指印的感谢信;没写船尾那根磨得发亮的麻绳,是专门背瘫痪老人上下船用的;更没写每月十五号,他准在镇卫生院码头等老周,带他去县城做透析——老周儿子在工地摔断了腿,他连船票钱都不收;以及自从沿江高速通车后,他的船每天只载不满三分之一的乘客,却依旧按时按点,风雨无阻。

直到2015年9月,渝市各县镇接连大雨,清江水位上涨,有位七旬老人挑着菜误踩松散的河堤摔进江中,秦健伟跳江救人。

老人上岸,秦健伟却永远地停留在清江中……

他的事迹才被播导出来,每一位被采访的老人无一不痛惜流泪。

而他开的这艘驳渡船也从此搁浅,再也没有人像他那样帮助菜农们过江买菜讨生活……

温婉看向人群中的秦健伟,磨破的袖口,那里用粗线缝着补丁,针脚歪歪扭扭。

李少明蹲下身,发现船帮上用粉笔写着“代收快递:老秦家”,箭头旁边画着个简陋的小船图案,窗台上还放着几个塑料袋,分别写着“刘大爷家孙子的奶粉”“王姐的降压药”。

这时,扎羊角辫的小姑娘踮脚把一袋核桃放在代收点,脆生生喊:“一哥伯伯,给我爸的!”

秦健伟从兜里掏出块水果糖塞给她:“告诉你爸,下周我捎他去县城看孙子,船票还是老规矩——不收钱。”

温婉的眼眶突然发热。

这就是她为何要改路线改行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