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网游动漫 > 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 > 第80章 白衣山人李泌(6)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历史评价

唐朝文学家、散文家梁肃在评价李泌时,言辞中充满了崇敬与赞誉。梁肃认为,唐朝自兴起以来,历经九世,天子以人文化成天下,王泽广布,颂声四起,其盛况与三代同风。在这辅佐天子的众多臣子中,邺侯李公泌,字长源,尤为杰出。他以比兴之文,行易简之道,既赞颂了盛圣的功绩,又辨明了事物的品类;其文辞既疏通以尽理,又闳丽而合雅,真可谓伟大非凡。

李泌的才华与贡献,体现在多个方面。当他隐居之时,有沧浪紫府之诗,展现了他超脱尘世的高洁情怀;而当他在王庭辅政时,又有君臣赓载之歌,彰显了他与君主之间的和谐共治。他时而依隐以玩世,以诗酒自娱;时而主文以谲谏,以言辞劝诫君主。他的作品,无不遵循六义之步骤,发扬了时代的风尚。观其词者,可以从中看出君主对李泌的信任与重用,以及李泌对君主的忠诚与智慧。

在李泌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多个重要时刻。当初,太上皇在位时,他以处士的身份被延请入内殿,实际上传授了黄老之训。至德初年,宣皇以元良的身份受禅即位,李泌则献上《泰阶颂》,昭示了继承尧之道的意义。

梁肃的评价,不仅高度概括了李泌的一生以及其在文学、政治等多个领域的成就,更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与崇高敬意。李泌的才华与品德,无疑为后世树立了好榜样,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为后人所铭记与敬仰。

欧阳修、宋祁、司马光和秦观等人对李泌的评价颇为深刻,他们认为,李泌的为人异于常人。其谋事之策近乎忠诚,其轻去之态近乎高洁,其自全之道近乎智慧,最终能建立上宰之功,近乎立功立名之士。观察唐肃宗在艰难中建立朝廷,李泌的简短言论和暂时谋划都能与唐肃宗心意相合,因此唐肃宗将政事托付给他。然而,在此时期,李泌在献纳方面并不少见,又曾辅佐唐代宗收复两京,却独不见于史册记载,难道是两位君主不将他视为宰相之才吗?

唐德宗晚年喜好鬼神之事,李泌因此获得重用,或许是因为他以怪异自居而为之助力。李繁为李泌作家传,称李泌本居鬼谷,而史臣误言其好鬼道,以自解释。但是其中记载李泌多次与灵仙接触,言辞不经,可见当时议论者对他有切而不与的态度,这是有意为之。李繁之言多浮夸不实,不可全信,我们只选取其中接近事实的部分着于传中。至于李泌劝谏皇帝先事范阳,明太子无罪,这却是不可诬蔑的。

司马光则认为,李泌虽然诡诞好谈神仙之事,但他的知略确实有过人之处。他辅佐唐肃宗、唐代宗收复两京,不受相位而去,以及在唐代宗、唐顺宗东宫之时,都赖李泌得以安定,这些,都是他的大节可重之处。然而,司马光也指出,李泌想要消除唐德宗的欲望,却增加其私财,这并非正道。

秦观则从唐室方镇之患的角度评价李泌。他认为,唐室方镇之患持续百余年而不能解,其弊始于天宝之际,唐肃宗未采纳李泌先取范阳的谋略。他感叹,若李泌的谋略能被完全采纳,又岂会有方镇之患呢?

冯梦龙在评价李泌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观点:只有才华如李泌者,方有资格大言不惭。他认为,自古以来,大言者仅有两人,即东方朔与李泌。汉武皇帝喜好宏大之志,非大言不能投其所好;唐肃宗对邺侯寄予厚望,若不大言,则无法满足他的期望,而期望若未得满足,肃宗或许会将目光转向他人,如此一来,李泌的志向便难以实现。因此,李泌实乃巧于投合君主心意之人。

冯梦龙进一步指出,李泌曾言:“善料敌者,料将不料兵。”他认为,李泌在策划陕城之事以及王绛揣测魏博局势时,皆运用了料将之法,展现了其深邃的谋略和智慧。此外,冯梦龙还高度评价了李泌在保全广平王以及劝谏唐德宗与回纥和亲方面的功绩,认为这些举动均彰显了李泌回天之力。特别是在郜国一事上,李泌能及早防患于未然,其言辞宛转而激切,使得猜忌的君主不得不信服,强悍的君主也不得不软化态度。冯梦龙赞叹道,这真是万世纳忠的典范之法。

范文澜评价李泌:唐肃宗即位后,虽然有号召全国的政治地位,但缺乏挽救危局的具体谋略和实力。李泌到达灵武,唐肃宗才有了得力的助手。李泌是唐中期特殊环境中产生出来的特殊人物。他经历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君主尽管猜忌昏庸,他都有所补救和贡献,奸佞尽管妒嫉加害,他总用智术避免祸患。统治阶级争夺的焦点所在,不外名与利二事,李泌自觉地避开祸端来扶助唐朝,可堪称为是封建时代表现非常特殊的忠臣和智士。

陈光崇评价说:李泌具有丰富的政治阅历,目光敏锐,善于洞察事物,又足智多谋。他对唐德宗的弱点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并善于劝谏他,因此,对唐德宗的后期统治具有不可忽视的辅佐作用。

柏杨称赞说:李泌是皇帝李亨的师友,所受的尊崇和信任,举世无匹。而且,李亨就要以战胜者和收复京师的盖世奇功,重返长安。正在这个时候,李泌坚决辞职回山,这种情节,传奇小说里才有;现实政治上,可以说从来没有听见过。。。不过肯自动拒绝扑面而来荣华富贵的人,实在寥若晨星,李泌却彻底做到。只有耐得寂寞,才能保护自己高贵的情操,甚至自己的性命,李泌不但是一位奇士,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最高智慧、最高尊严的知识份子,可与西汉王朝的张良媲美。自三世纪二0年代诸葛亮当蜀汉帝国宰相算起,迄八世纪八0年代,六百年间,杰出的宰相不过王猛、房玄龄、杜如晦、姚崇等五六人而已。。而在这寥寥的几个人中。。只有李泌,不仅是王猛之后第一人,在中国宰相群中,也居高位。。李泌绝对有异于传统的知识份子和孔家班的系统,他做事既切合实际而又有前瞻,粮食俸禄,以及疆场作战,都能深入掌握,而外交政策的成功,更料事如神。他当宰相的时间不过也就一年十个月而已,但对国家贡献之大,已无与伦比。李泌的品格,自诸葛亮以来,更是第一人。

南怀瑾这样评价李泌:历来的帝王宫廷,一直都是天下是非最多、人事最复杂的场所。尤其王室中父子兄弟、家人骨肉之意权势利害的斗争。。仗义执言,排难解纷,调和其父子兄弟之间的祸害,实在是古今历史第一人。因此,汪小蕴女史咏史诗,便有“勋参郭令才原大,迹似留侯术更淳”的名句。郭令,是指郭子仪。郭子仪的成功,全靠李泌幕后的策划。留侯,是写他与张良对比。可惜,在一般史书所载的偏见评语,轻轻一笔带过,还稍加轻视的色调。其实,查遍正史,李泌从来没有以神仙怪诞来立身处世。个性思想爱好仙佛,只是个人的好恶倾向,与经世学术,又有何妨?善用谋略拨乱反正、安邦定国,谋略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