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远东新纪元1630 > 第241章 曹化淳回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延儒微微躬身,拱手向皇帝施礼后,缓声开口说道:“启奏陛下,那临高县令董子健在任期间与东宋交往颇为密切。此县虽地处偏远,不过仅是一个下等小县,但去年所缴纳的税赋却高达十余万两!依微臣之见,不妨将其调任至户部担任主事一职,如此一来,他便可凭借自身所长,为朝廷筹集更多钱财以供应九边军饷所需。”

就在周延儒话音刚落之际,次辅温体仁立刻接口道:“陛下,微臣愿举荐今科二甲进士李磊出任临高县令一职。此人机敏聪慧、博学多才,定能深入研习东宋的经商之道,并将其精髓引入朝廷,从而进一步增加赋税收入,造福一方百姓。”

然而,他这话才说了寥寥数句,众人便心知肚明——这位权臣已然迫不及待地盯上了这块令人垂涎欲滴的肥肉。要知道,这临高县过去可是个被视为流放之地、官员们皆避而远之,且是毫无背景靠山官员安放的下等穷县,顺便说一句海瑞海青天也被下放到海南放了几年知县。

可如今,因着这高额的税赋收入,它一下子摇身变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各方势力自然都想趁机安插自家的门生故吏前去捞取油水。

眼见温体仁如此积极主动,周延儒岂会甘心示弱?只见他略一思索,随即朗声道:“陛下,微臣认为今科三甲同进士廖磊亦是不可多得之才。若能委以临高县令之重任,必当竭尽全力为朝廷效犬马之劳!”

紧接着,其余几位阁老亦纷纷效仿,争先恐后地举荐起各自的门生故吏来。一时间,朝堂之上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而这看似寻常的官员任免之争背后,实则隐藏着激烈的党派斗争。这种贯穿中国历史长达五千余年之久的政治现象,在明末时期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哪怕当时整个北方地区已经沦陷满清,南明政权偏安一隅之时,朝中诸公依旧深陷于无休止的党争内斗之中直至大明覆灭。

崇祯是半路出来捡了个皇帝当,没有系统培训如何做皇帝,每次看到朝堂争吵都头疼,自己把阉党连根拔起到底对不对。

崇祯皇帝面色凝重地端坐在龙椅之上,他的目光扫视着朝堂之下群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的景象,不禁眉头紧皱,猛地一拍御案,大声呵斥道:“都闭嘴!朕心中已有定夺,众卿无需多言!传旨下去,调临高县令进京入户部任主事一职;户部右给事中李正清即刻调任临高县令之位;矿监局的小六子,则升任琼岛矿监监正。诸位爱卿若无其他要事禀报,便速速退下吧!”

随着崇祯皇帝话音落下,站在一旁的小太监立刻心领神会,他扯起嗓子,将声音拉得长长的,高声喊道:“退——朝——”

群臣们闻声纷纷向崇祯皇帝行礼告退,鱼贯而出。这时,只见王承恩一路小跑着来到崇祯皇帝身旁,小心翼翼地搀扶住他,并压低声音轻声说道:“陛下,曹公公已经回京了。”

听到这个消息,崇祯皇帝原本紧绷的面庞瞬间舒展开来,眼中闪过一丝喜色,连忙说道:“快宣!快快宣他觐见!”

原来,此次曹化淳领了圣旨前往倭国从事贸易活动。他凭借着皇家内廷的名号,得以用极低的价格购入大量优质的生丝、瓷器和茶叶等物品。而后,这些货物又被冠以“皇家专供”之名,在倭国市场上以高昂的价格售出。如此一来一往,这一趟贸易之行竟然让利润足足翻了十几倍之多,收获了海量的黄金和白银。

不多时,曹化淳便风尘仆仆地走进殿内。他一见崇祯皇帝,当即双膝跪地,涕泪横流,哽咽着说道:“奴婢曹化淳拜见陛下,幸不辱使命,总算能够再次回到陛下身边,侍奉皇爷左右!”

说着,他颤抖着双手,将此次回京所携带的详细清单递交给了身旁的小太监,由其转呈给崇祯皇帝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