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唐贞观六年腊月,寒风呼啸着穿过宫殿的缝隙,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冬日的严寒。李治感觉到周身的一股冷意,这时也不自觉地裹紧了身上的豹裘,那柔软的皮毛给予他些许温暖,却仍抵不住从心底涌起的丝丝凉意。

时光悄然流转,寒风凛冽,整个长安都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之中。天空阴沉得仿佛要压下来,铅灰色的云朵低低地悬着,给人一种压抑之感。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有几个匆匆而过的身影,也是裹着厚厚的麻布衣服,缩着脖子抵御着严寒。

在皇宫的御书房内,李世民正专注地审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烛光摇曳,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和严肃的面容。每一本奏折都仿佛承载着百姓的期望和国家的重任,让他不敢有丝毫懈怠。当大理寺的官员按照惯例呈上本年度的死囚名册并让其圈阅时,李世民微微皱起了眉头。看着名册上那触目惊心的死囚数字,竟有290名之多,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沉重之感。他轻轻放下名册,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陷入了沉思。他深知死刑是极其严厉的刑罚,必须慎重使用,不能有丝毫冤屈。他的心中此时只有对大唐子民生命的敬畏,思考着该如何确保每一个判决都是公正合理的。

李世民决定在没有急着批复的情况下,召集随从前往大理寺监狱巡查,亲自探望这些即将面临生死抉择的囚犯。大理寺监狱内,阴暗潮湿,弥漫着一股刺鼻的气味。墙壁上的火把发出微弱的光芒,摇曳不定,仿佛随时都可能熄灭。死囚们个个面黄肌瘦、苟延残喘,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与恐惧。他们的衣服破旧不堪,有的甚至只能用干草来遮挡身体。李世民缓缓走进监狱,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囚犯,心中满是怜悯。

他停下脚步,对身边的大理寺官员说道:“这些人犯了何罪?”

官员恭敬地回答道:“陛下,这些死囚有的是犯了重罪,如杀人、抢劫等;有的则是因为触犯了法律的底线。”

李世民微微点头,继续问道:“可有冤屈之人?”

官员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臣等已经尽力审查,但不敢保证完全没有冤屈之人。”

李世民叹了口气,说道:“死刑乃极刑,不可草率。朕要确保每一个判决都是公正合理的。”

随后,李世民走到一个死囚面前,看着他那憔悴的面容,问道:“你可知自己所犯何罪?”

死囚颤抖着回答道:“陛下,小人犯了杀人之罪,自知罪重。”

李世民看着他,说道:“你可有悔意?”

死囚泪流满面,说道:“陛下,小人后悔莫及。若有来生,定当改过自新。”

李世民心中一动,他转身对随从说道:“朕决定放这些死囚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等来年秋后,他们自行回来接受斩首。”

此言一出,随从们皆面露震惊之色。一位大臣急忙说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死囚们在无监督的情况下不会回来,且可能再次犯罪,这将危及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李世民微微皱眉,说道:“朕相信人性本善。这些人既然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应该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难道我们要一直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他们吗?且看他们如何抉择。”

大臣继续说道:“陛下,您的仁慈之心我们理解,但法律不可违背。若开此先例,以后如何维护法律的尊严。”

李世民坚定地说道:“法律的目的是维护公正和秩序,但在执行法律的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忽视人性的存在。朕相信这些人会遵守约定,回来接受惩罚。”

另一位大臣也说道:“陛下,此举风险太大。万一他们不回来,朝廷的威严将受到严重损害。”

李世民说道:“朕已经考虑过后果。如果他们不回来,那也是朕的判断失误。但至少我们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感受到了朝廷的仁慈。”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皇宫,长孙皇后也得知了此事。她来到李世民的书房,担忧地说道:“陛下,您的决定太过冒险。死囚们若不回来,该如何是好?”

李世民握住长孙皇后的手,说道:“观音婢,朕相信他们。这些人在监狱中已经受尽了苦难,若能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与亲人团聚,或许能唤醒他们心中的善良。”

长孙皇后轻叹一声,说道:“陛下仁慈,臣妾佩服。但此事确实风险极大,陛下要做好应对之策。”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朕已安排人手密切关注他们的动向。如果他们有逃跑的迹象,我们也会及时采取措施。”

此时,年幼的李治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心中充满了好奇和疑惑。他来到李世民身边,问道:“父皇,您为什么要放那些死囚回家呢?他们不会逃跑吗?”李治的眼神中闪烁着纯真的光芒,他的小脸因为寒冷而微微发红。

李世民微笑着摸了摸李治的头,说道:“治儿,父皇相信人性本善。这些人虽然犯了罪,但他们也有家人,也有感情。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与亲人团聚,也许他们会改过自新。”

李治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说道:“父皇,那只能希望他们会被您的仁慈感化,遵守约定,回来接受惩罚了。”

在李世民的旨意下,290名死囚被陆续放出了监狱。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对李世民的仁慈充满感激,又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就这样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寒风依旧呼啸着,但他们的心中却有了一丝温暖。

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成为年度最热门的话题。百姓们纷纷议论,有人赞扬李世民的仁慈,有人则担心死囚们不会回来,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一位百姓说道:“皇帝陛下真是仁慈啊,竟然放死囚回家过年。”他的脸上露出敬佩之色,眼神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另一位百姓则担忧地说道:“可是这些死囚真的会回来吗?如果他们不回来,又在外面犯事,那可怎么办?”他的眉头紧锁,心中充满了不安。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担忧也越来越强烈。但李世民却始终坚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他每天都在关注着死囚们的动向,期待着他们能遵守约定,回来接受惩罚。他的心中对人性的信任和对未来仍然保有一份期待。

李志心想:“这也就是李世民,敢做这种冒险行为,他的实力配得上他的自信,就像当年渭水之盟时,还有攻打王世充、窦建德之时那样。如果这次死囚们没有回来,那么李世民的行为将不仅会让他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也会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造成威胁。若不是依赖于李世民作为皇帝的特殊地位和权威,以及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这种做法可能并不适用,甚至可能会带来负面的后果。反之,纵囚事件一旦成功,这种仁德之治不仅能在当时赢得死囚们的感恩和百姓的赞誉,也能为后世树立一个统治者以仁爱治国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