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历史军事 > 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 > 第90章 以“德”服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二月,那寒风就像一把把锋利刀子,刮在人的脸上,生疼生疼的,仿佛要把脸皮都给割破。长安城里,街边堆满了厚厚的积雪,就跟一道道白色的矮墙似的,看着都让人觉得冷到骨子里。

皇宫里头,暖炉里的炭火噼里啪啦地烧得正旺,可那股子凝重的气氛,就像那不散的乌云,笼罩在众人的心间。

李世民双手紧握着那份来自边疆的加急奏报,目光如同两道火炬般死死地钉在上面。他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每一道皱纹里都透露出深深的忧虑和严肃。而李承乾则静静地站在一旁,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引起父皇的注意。他那双原本就不大的眼睛,此刻更是像受惊的兔子一样,时不时地偷偷瞥向李世民,心中暗自思忖着:“哎呀呀,父皇这眉头皱得如此之紧,简直都能夹死蚊子!看来这次吐谷浑发生的事情着实不简单。”

过了好一会儿,李世民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猛地抬起头来,将视线转向了身旁的李承乾。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语气沉重地说道:“承乾啊,那吐谷浑的西平郡王慕容顺光竟然被他自己的手下残忍杀害了!如今那里已然乱作一团。”

李承乾听到这个消息,脸上顿时浮现出惊愕之色,嘴巴张得大大的,半晌才回过神来,结结巴巴地说道:“父……父皇,这怎么会这样?这下子可真是乱套了啊!”

李世民缓缓站起身来,脚步略显沉重地朝着窗边走去。他伸出一只手,轻轻推开窗户,一阵寒冷的风夹杂着雪花扑面而来,但他却恍若未觉。他只是默默地凝视着窗外那一片白茫茫的雪景,眼神中满是忧愁与不安。许久之后,他才缓缓开口道:“不会乱的,朕已经派遣兵部尚书侯君集率领大军火速赶往吐谷浑,试图平息这场动乱,安抚当地百姓。然而,此事甚是棘手,倘若不能妥善处置,恐怕吐谷浑将会陷入更为惨烈的战火之中,届时我大唐的边境亦难以安宁啊!”

再说那吐谷浑,西平郡王慕容顺本来就懦弱没个刚强劲儿,最后就这么被国人给杀了,可怜他那儿子诺曷钵,还只是个半大的少年呢,这会儿正躲在一个特别隐秘的角落里,身子抖得跟筛糠似的。他心里怕得要命啊,眼睛里满是惊恐和无助,心里直念叨:“这可咋办,爹没了,外面又这么乱,我会不会也……”

那些个大臣们呢,也都不安生,一个个为了争权,吵得不可开交,整个国家就跟那煮沸了的粥一样,咕噜咕噜地翻腾着,没个安稳的时候。李大亮本想着去弹压一下,可又一琢磨,自己这点兵力不够,于是赶忙写了奏表,请求朝廷派兵支援。

李世民端坐在朝堂之上,他那原本威严的面庞此刻更是显得格外肃穆。只见他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一众大臣,然后用低沉而有力的声音缓缓说道:“诸位爱卿,如今吐谷浑那边的局势已然到了万分危急之刻!李大亮将军日前已向朕上表求援,对此,朕经过反复思量之后,最终决定派遣侯君集引领兵马火速赶往该地予以援助。不知各位爱卿意下如何啊?”

话音刚落,朝堂之下的大臣们便开始交头接耳起来。须臾之间,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皇上的这一决策。就在这时,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迈步而出,拱手作揖道:“陛下圣明啊!吐谷浑之地的安定与否,实乃关系到大唐边境能否长治久安之关键所在。此次派侯大人前去增援,以其卓越之军事才能和勇猛无畏之气概,必定能够力挽狂澜,稳住当下之局面。”

大将侯君集在得知自己被委以重任之后,丝毫不敢有半分懈怠之意。他赶忙接过皇帝亲赐的兵符,转身便急匆匆地离去,马不停蹄地前往兵营着手整顿军队事宜。

时光匆匆,转眼三日已逝。终于,在一个寒风凛冽、大雪纷飞的清晨,侯君集所率领的大军正式踏上了征途。这一路行来,可谓是历尽艰辛。漫天飘舞的雪花犹如鹅毛一般,纷纷扬扬地洒落而下;呼啸而过的狂风更是如同凶猛的野兽,张牙舞爪地咆哮着,似乎想要将这支队伍吞噬殆尽。那强劲的风力刮得人们连站立都变得异常困难,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然而,尽管如此,士兵们依然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厚厚的积雪之中艰难跋涉。

侯君集身先士卒,骑着一匹高大威猛的战马走在队伍前列。只见他不时地抖动一下身上已经积满厚厚一层白雪的战袍,转头对着身旁同样顶风冒雪前进的副将高声喊道:“兄弟们呐!此番咱们肩负的使命可不简单哪!但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险阻,咱们都绝不能退缩半步!务必要加快行军速度,尽早抵达吐谷浑,将那里的局势牢牢掌控住,否则的话,咱们又该如何向圣上交代。”

副将也扯着嗓子回应道:“大人放心,咱兄弟们都憋着一股劲儿呢,就是爬也得爬到吐谷浑去!”

好不容易到了吐谷浑,侯君集赶忙和李大亮会合,然后两人就一起朝着那些番帐走去。那些番众,本来在帐里还吵吵嚷嚷的,正争得脸红脖子粗呢,一看到大唐的军队来了,顿时就像霜打的茄子——蔫儿了,一个个相率慑服,大气都不敢出,哪还敢违命。

侯君集见状,扯着嗓子大声喊道:“都给我安静下来!咱大唐的军队在此,看你们谁敢造次!”那声音,就跟天上打雷似的,在帐子里嗡嗡回响,吓得那些番众腿都软了。

侯君集和李大亮进了帐子后,就开始仔细查探情况,他俩心里都明白,得先把那些带头闹事的乱首给揪出来才行。经过一番折腾,费了好大劲儿,终于查得乱首数人。侯君集大手一挥,大声下令道:“来人呐,把这些个乱臣贼子都给我抓起来,依法处置!其余的人嘛,这次就不予追究了,都给我老实点儿!”

那些被抓的乱首一听,可不干了,一边挣扎一边喊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们,凭啥抓我们!”可那些士兵哪管他们这套,一个个跟铁塔似的,上前就把他们拖了下去。

这时候,诺曷钵还在那躲藏的地方,心里头七上八下的。他心里琢磨着:“外面到底咋样了,那些乱党抓住没,我这出去会不会还有危险?”

就在诺曷钵满心狐疑、思绪纷飞之际,一阵沉重而急促的脚步声忽然传入他的耳际。那声音犹如惊雷乍响,惊得他浑身猛地一颤,整个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内蜷缩起来,仿佛想要将自己藏匿于无形之中。

几乎与此同时,只听得有士兵高声呼喊着:“小王子,莫要害怕!如今乱党皆已被我们成功制服,已然没有危险了,您大可放心出来啦!”然而,尽管听到了这令人安心的话语,诺曷钵心中仍旧充满疑虑与不安,他踌躇不前,足足犹豫了好长一段时间。最终,在内心恐惧与对现状的好奇相互交织之下,他才如履薄冰般战战兢兢地从那个阴暗的角落缓缓走出。

当他终于现身,目光首先落在了侯君集和李大亮身上。只见他们二人气宇轩昂,威风凛凛,身后还跟着一众神情肃穆的将士。接着,诺曷钵又迅速扫视了一圈周围,发现原本骚乱不止的族人们此刻也都安静了下来,不再喧闹躁动。直到这时,一直悬在他心头的那块巨石方才如同一块投入深潭的巨石一般,“扑通”一声重重落地,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解脱。

侯君集面带微笑,目光温和地凝视着眼前这位略显狼狈的小王子,缓声开口道:“小王子啊,从今往后,您便是这吐谷浑的可汗了。身负如此重任,您务必要尽心尽力地治理好这片土地,万不可再让类似今日这般的乱局重现于世喽。”

诺曷钵闻听此言,急忙不迭地点头应承,眼中满含感激之色,口中更是连声道谢:“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小人承蒙大唐厚爱,此番得以化险为夷。日后定当铭记大唐的恩德,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懈怠,必当以实际行动来回报这份深情厚谊!”

诺曷钵当上可汗之后,心里对大唐充满了感激之情。有一回,他把大臣们召集到一块儿,一脸严肃地说:“各位大臣,咱们这次能渡过这个难关,那可全靠大唐出手相助,咱们得知恩图报。”

大臣们听了,也都纷纷点头称是。

于是,诺曷钵就遣使入朝了,还特意请求大唐给他们颁发历书,表明愿意奉大唐的正朔,并且主动遣送子弟入朝侍奉。

李世民在长安得知了诺曷钵的这些举动,心里那叫一个欣慰,对长孙皇后旁边的李治笑着说道:“治儿,你看看,这诺曷钵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懂得感恩,不错不错。”

李治也笑着回应道:“父皇,这可都是您决策英明,让吐谷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咱大唐的仁德,他们能不感恩嘛。”

李世民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然后一一允诺了诺曷钵的请求,还封他为河源郡王。

时光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眨眼间就到了贞观十三年。诺曷钵骑着马,带着一帮随从,那马跑得飞快,一路上扬起阵阵尘土,就这么一路疾驰入朝了。

长安的街道上,老百姓们因好奇,纷纷围过来看这些从吐谷浑来的人,一边看还一边小声议论着:“哟,这些人就是吐谷浑来的,看着挺精神的。”

诺曷钵可顾不上这些,径直朝着皇宫走去。进了皇宫,一见到李世民,“扑通”一声就跪地行礼,恭恭敬敬地说:“陛下,臣诺曷钵前来谢恩,多谢陛下的大恩大德。”

李世民笑着走过去,亲手扶起他,说道:“起来吧,起来吧,你能如此恭顺,朕很是欣慰,快快起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