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多多书院 > 都市言情 > 重生归来:我誓登权力巅峰 > 第145章 芯片产业的屈辱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08年,金融危机如飓风般席卷全球。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夏国芯片产业的短板却显得尤为刺眼。

从设计到制造,从设备到人才,夏国几乎在所有核心环节上被外国技术压制。李一凡深知,这一困境不仅源自国内产业基础薄弱,更源自国际条约的桎梏和社会风气的误导。

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国内“造不如买”的风气盛行。技术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而进口设备和技术看似便捷省钱,于是各行各业一时间蜂拥而上购买进口产品。造船、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甚至芯片产业,几乎无一幸免。

“造不如买”的风气不仅削弱了本土技术研发的动力,更使得国内工业体系的根基日益空洞化。

而《瓦森纳协定》的限制,则让夏国在核心科技领域如芯片生产、半导体设备制造等方面,始终被隔绝在“技术高墙”之外。

“明杰,这次金融危机是一场大洗牌,但也为我们创造了绝无仅有的机会。我们必须用资本撬动技术,用行动改变未来。”书房中,李一凡对着电话沉声说道。

电话另一端,李明杰点头回应:“哥,我完全赞同。但受《瓦森纳协定》的限制,我们无法轻易获取核心技术,即便是投资海外企业,也可能受到条约的掣肘。”

“没错,这正是我们要破解的难题。规则对我们不利,那我们就用规则本身打破僵局。”李一凡的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为了避开《瓦森纳协定》的限制,李一凡决定采用多层次投资策略,通过联合研发、海外并购、人才引进等方式,全方位布局芯片和半导体领域。

1. 联合研发模式:打破壁垒的钥匙

“美国的半导体公司虽然掌握着核心技术,但许多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下资金链濒临断裂。这是我们的机会。”

李一凡指示道,“通过联合开发协议,我们可以合法地参与技术研发,并获得成果共享的权利。”

“哥,这需要非常严谨的法律设计,确保不会违反国际规则。”李明杰提出疑问。

“放心,艾伦·洛克和他的团队会设计出最完美的方案。”李一凡笃定地说道。

李明杰同时告诉哥哥李明杰凡星投资分析团队收集到的相关公司资料

第一家叫“公司名叫纳米维克”,是一家专注于刻蚀机零部件制造的企业。目前估值不足3000万美元,但拥有10项关键专利技术和一批资深工程师团队。

“这种机会绝不能放过。以投资的名义注资,并签订成果共享协议。”李一凡当即拍板。

哥,我们注意到第二家企业是光刻机配套零部件企业,它的核心技术虽然非顶尖,但在行业中举足轻重。

“估值多少?”李一凡问道。

“2000万美元左右。它的主要客户是荷兰的ASmL,以及一些日本企业。如果我们接手,不仅能获取技术专利,还能打入全球供应链。”李明杰说道。

“立即接洽,必须拿下!”李一凡果断决策。

在海外投资布局的同时,李一凡也密切关注国内技术力量,特别是尹志尧和他的中微公司。

尹志尧,全球刻蚀设备领域的顶级专家,曾担任泛林和应用材料的高管,拥有近300项专利。2004年,他回国创立中微公司,专注于开发国产高端刻蚀设备。

“尹博士,中微的技术储备让我们充满信心,但我知道,资金对中微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李明杰与尹志尧展开了长达数小时的会谈。

“李总,半导体设备研发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投入对任何一家初创公司都是巨大的压力。”尹志尧语气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