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区专职副书记肯定好啊!可秘书长那里.......”
程铭在短暂的兴奋与激动之后,一丝忧虑和担忧悄然爬上了心头,犹如一片乌云遮蔽了刚刚闪现的希望之光。
李达康自始至终都未曾提及扳倒祁同伟的相关事宜,而他此番毅然决然地选择倒戈相向,祁同伟迟早会察觉到这一情况。
只要祁同伟依然稳坐秘书长的位置,必然会对他的职务调动进行百般阻挠和干涉。
如此一来,很有可能到最后,他所有的期待和憧憬都将化为泡影,仅仅只是一场空欢喜而已。
“程主任,你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市委的权力架构和决策体系中,是书记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和话语权,而绝非秘书长能够一手遮天。
再者说,对于副处级干部的调动事宜,是需要提交到常委会上进行集体讨论和决策的。
在这样的制度框架和程序之下,你觉得秘书长能够有多大的能量和作为?
他根本无法左右最终的结果。”
李达康敏锐地察觉到了程铭内心的担忧和顾虑。
于是耐心地为他摆事实、讲道理,试图用清晰明了的逻辑和事实依据来消除他的疑虑和不安,让他能够重新树立起对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确实如此。”
程铭在经过李达康的一番开导和点拨之后,也逐渐意识到自己之前确实有些高估了祁同伟的能力和影响力。
祁同伟在市委常委中的排名处于倒数第一位,尽管他之前口口声声扬言要将自己发配到老干部局。
但正如李达康所言,在实际的干部调动决策过程中,祁同伟并没有实质性的决定权和否决权。
相比之下,李达康背后依靠着市委一把手的支持和信任,那才是真正能够对他的命运和前途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
程铭与李达康在办公室里进行了一场长达近两个小时的隐秘交谈,密谈结束后,程铭起身离开。
路过外面的大办公室时,他的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一改往日那副冷峻严肃的神情,亲切地与众人寒暄问候,对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与关心。
他的这般异常表现,让那些早已习惯了他刻板严肃形象的同事们惊愕不已。
甚至有人在心底暗自揣测,这位程主任是不是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遭遇了什么离奇的事情,被换魂了?
当然,大家都明白这不过是闲暇时的玩笑之语罢了。
实际上,明眼人都能明显看出,程铭离去时的心情与前来时截然不同。
刚来的时候,他脸上虽也有微笑,但那笑容显得十分牵强,仿佛是被逼迫着挤出来的。
而此刻离开,他的笑容从眼底自然地流淌出来,洋溢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轻松与愉悦,就像是一个幸运儿突然中了五百万彩票那般欣喜若狂。
外面的大办公室里,众人正围绕着程铭的惊人转变议论纷纷,而在里面的小办公室中,李达康则专注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他将现任京海市市委常委们的详尽资料逐一调阅出来,一份份地仔细审视,目光在那些文字和照片之间穿梭,试图从这些资料中挖掘出一个能够接替柯文哲担任专职副书记这一关键职务的合适人选。
然而,经过一番深入且细致的查找与分析,他始终未能找到一个完全契合他心意、各方面条件都恰到好处的理想人选。
这让他不禁微微皱起眉头,心中满是困扰与无奈,仿佛陷入了一个难以突破的困境之中。
同一时刻,京海市委组织部部长陈清泉也在忙碌地翻阅着文件,而他手中的资料正是李达康的档案。
这已经是短短一个月内,陈清泉第四次查看李达康的档案了。
第一次是在高育良垮台之际,李达康被市纪委带走协助调查,那时他需要了解李达康的基本情况。
第二次是李达康重返市委办,这一人员变动引起了他的关注。
第三次是看到李达康与陆亦可在一起时,出于某种敏锐的直觉,他再次翻开了这份档案。
而这一次,却是完全基于正常的工作流程进行查阅。
原来,一份关于李达康即将从市委调往市政府任职的调动批示出现在了陈清泉的办公桌上。
当他第一眼看到这份批示时,还以为是自己的眼睛出现了幻觉,忍不住揉了揉眼睛,定睛再看。
因为就在不久前,李达康刚刚荣升为市委办秘书一科的科长,这一职位在众人眼中,几乎等同于市委书记的专职秘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他所知,新任市委书记沙瑞金似乎有意留用李达康,毕竟像李达康这样优秀的人才并不多见,否则他也不会如此顺利地晋升到正科长的职位。
而且,陈清泉清晰地记得,前几天与沙瑞金一同用餐时,沙瑞金还曾满意地夸赞说,自己终于寻觅到了一个写材料的得力能手。
在陈清泉的认知里,这个备受沙瑞金称赞的写材料高手,无疑就是李达康。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短短几天时间,形势却突然急转直下。
沙瑞金竟然改变了主意,决定将李达康调离市委,并且在调动批示上还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陈清泉凝视着手中的调动批示,眉头紧锁,眼中满是疑惑与深思,内心不停地思索着沙瑞金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的深意。
倘若换做是其他普通的干部,他或许并不会如此大费周章地去探究其中的缘由。
毕竟对于一个小小的正科级干部,既然市委书记已经下达了明确的调动指令,那么组织部依照正常的程序发布调令便足矣。
但李达康的情况却较为特殊,他并非一般的干部。
据陈清泉所掌握的信息,李达康已经是省委常委、纪委书记陆国富的准女婿。
陆亦可甚至已经带着李达康见过陆国富,而且陆国富对李达康的印象极佳,表现出了高度的认可与满意。
考虑到这一特殊情况,陈清泉深知自己不能草率行事,必须先与李达康进行沟通,了解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再谨慎地决定是否签署这份调令。
“请问是李科长吗?”
临近下班时分,陈清泉拿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拨通了李达康的号码,语气平和且礼貌地说道,
“我是组织部的陈清泉。”
“陈部长,您好!您有何指示?”
-------------------------------------------------------------------别走开,下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