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多多书院!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吧嗒了两口旱烟之后,见众人都不吭声,大队长了然一笑,又转头介绍起旁边的单间来。

“当然了,觉得大通铺地方不够住或者不想住的肯定也有单间,就像那两个门口搭了柴火垛的,就是老知青租的。”

“一个屋长五米宽四米,前后都有门窗,后面三厘地可以自己种点菜啥的(约20平方米),屋里有个炕……只有个炕,炕底下烟道也弄好了,不过柜子啥的都得自己预备,灶台也得自己搭,不免费,一年十块。”

“而且咱们村也通电了,想拉电线的也可以。另算钱。”

“怎么样,想住哪啊?”

谢景全始终都是笑呵呵的模样,让云舒一点也想象不出他冷着脸的时候会有多吓人。听他这样问,云舒几人对视了几眼,心里也默默有了主意,毕竟一年十块钱也不贵。

众人刚想开口定个单间,然而一旁一路上没说过话的杨玥抢先开了口。

“我住正房。”

是了,书中说过,杨玥的家境其实不怎么好,家里孩子多,又安排不了工作,下乡的姐妹兄弟算上她就有三个,只剩下一个大哥留在城里。

她家里还有一些重男轻女,准备的下乡物资也并不充分,若不是凭借着容貌从男同学手上‘借了点’,加之还有知青的下乡补贴,她恐怕连身上这件没有补丁的新衣服都买不了。不然她也不会刚上车就打云舒的主意,想把面软的云舒当成冤大头恐吓住、笼络住。

一年十块的租金放在城里想都不敢想,放在乡下也很良心,但这也是重男轻女家庭的杨玥拿不出来的。

或者说她舍不得拿出来。

……

谢大队长没有意外,点头同意了,说了句让杨玥跟老知青商量着安排铺盖的话之后,就转头看向云舒五个人。

不出谢大队长所料,云舒这一波知青普遍比上一波更有钱,六个人里,五个人就要住单间,而且还都要扯电线。

大队长同样笑呵呵的点头,领着几人挑屋子,其实也没什么可挑的,都是一样的毛坯房,屋里面除了一张两米乘两米的炕之外几乎称得上啥都没有。

因为右边单人房已经住了俩男知青,所以云舒跟林静姝两人就挑了左边相邻的两间,三个男知青江修成、陈铭、裴文远就住了对面。

一下子结清了两年的房租,电费就得按月结,大队长手里捏着十张大团结,指点几人。

“知青点对面就是王木匠家,他那有柜子木盆桌椅板凳啥的,价格也合适。”

“他家老太太也编了炕席,碗筷盘子锅啥的,就得去县里买了。”

“搭灶这事儿去找会计他家的老大,是一把好手,还不反烟,你们住着也安全。会计家就在我家旁边,一会儿想去的跟我一起走就行。”

“扯电线的事儿先别着急,今天那人不在跟媳妇儿回娘家去了,你们先将就一下,等明天他回来了我就让人过来整。”

事无巨细,说的很清楚,云舒几人赶忙道谢。匆忙将行李安置在自己的小房间之后,几人就跟着大队长又到了会计家,商量好了搭灶的事儿后,又按照记忆找回了知青点,去了对面的王木匠家买家具。

......

对于收纳空间,云舒是从来不嫌多的,前世一间四十平的单人公寓都让她塞的满满当当,何况如今还只有一半大的,二十平米的小小毛坯房?

因此除了两张炕席之外,云舒直接跟王木匠要了一个大的炕琴柜,有一米八长半米宽,高也有一点五米,分了上下两层,正好放在炕上靠墙那边。

炕琴柜上面的大空间可以用来放被子,她还记得上辈子自己小时候还在农村住的时候,家里也有一个大的炕琴柜,她就喜欢往炕琴柜里钻。柜子下层分了四个小空间,也能够用来放一些贴身衣物跟比较贵重的东西。

其实这么大的炕琴柜一般都是人口多的人家才要的,用来堆放一家人所有的被褥铺盖,或者干脆就堆在炕上,不那么讲究。因此云舒一个小姑娘选了之后,也是让王木匠吃了一惊。

但云舒却想着,反正书里面也说了,之后这两年女主跟男主的感情线基本都在丰胜大队展开,高考之前是没机会提前回城的。那她这两年大概率也都是要住在这了,干嘛不让自己住的舒服一些呢?

就跟上大学时候的单人宿舍一样,哪怕空间再大,收纳再多,对于一个女生来说也都是不够用的。

更何况她从没想过要掩饰自己手里有钱、家世又好的人设,她就是想要让别人都知道,知青跟知青也是不一样的,她有钱,家里也宠着,能够让自己活的舒服洒脱。

本来下乡做知青也没强行要求必须要吃糠咽菜、挨饿受冻,又或者说有规定,说是只有这样才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而且现在知青下乡其实更多的也是形式主义,只要不闹事,很少有人管太多。

那么只要她警惕性够强,能够做到不被人算计,衣食住行,她都决定按照自己想要的标准来。

简单说了两句家里后面会寄来很多东西,要有地方放,云舒又选了两个一米长一点五米高的双开门衣柜。好在衣柜宽度就40厘米,放在墙边也不影响云舒走路。

还有两个木箱子放一些换季的衣物杂物,到时候不管是放在衣柜上还是炕琴柜上都方便。

除了这几个大件,云舒还挑了一张一平米的小方桌并两个凳子用来吃饭,一个脸盆脸盆毛巾架,还有一个碗架子跟一个置物架。

东北的天冷,即使知青点有水井,寒冬腊月的也很容易上冻。所以家家户户基本都备了两个大陶缸用来储水,这样也方便取用。

只不过这东西队里没有卖的,只能等什么时候卖缸修缸的人在队里面走街串巷的吆喝时,他们才能买到。

现在天还没冷彻底,倒也不着急。

至于水杯牙缸洗脸盆洗脚盆之类的,她准备一会儿从“行李”里面拿两个搪瓷盆出来。

不差钱的林静舒跟她买的也差不多,尤其是还多了一个大的洗澡桶,这玩意儿没有现成的,还得现做。

男知青们买的就更少了,也没有带着金手指的两个女生那样精致,衣柜什么的,俩人共用一个都够了,更别说什么炕琴柜了。

许是因为两个舒买的多,让王木匠没少赚,看三个男知青商量怎么搬东西、要几趟能搬完的时候,他还乐呵呵的表示不用管,他这就安排他的两个儿子用板车给他们送货。

几人自然是赶忙谢过。

离开了王木匠家,云舒跟林静姝手挽着手走在前面,三个男知青也好像突然有了默契似的就在后面跟着,安静的听着两个女孩子小声且激动的说着悄悄话。

从坐车下乡,到拖拉机颠簸,还有刚刚裴文轩出人意料的开口替他们跟王木匠讲价,打破了他一不知人间疾苦的酸书生假象。好像就在那一瞬间,身在异乡为异客的五个人之间,生出了一种名为革命友谊的东西。